本帖最后由 健康是福 于 2015-6-5 15:58 编辑
下位胸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在临床中非常常见,且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很多患者接受了各种方法长期反复治疗但疗效欠佳。根据下位胸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的病理,笔者应用铍针治疗下位胸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患者年龄15~76岁,平均39.5岁,病程3 d~12年,平均3.5个月。符合以下诊断标准: (1)诱因可能为软组织损伤、风湿、寒冷、病毒感染、细菌感染,亦可无明显诱因。(2)慢性疼痛者往往只感腰背部酸痛发沉;发病急骤者,可引起急性腰背部疼痛及发僵,并可有放散痛。(3)夜间睡眠或休息后,或长期固定体位不动后再开始活动时感觉疼痛、发僵。更换体位或经按摩以后症状减轻,劳累或用力后即又加重。(4)检查时患处有局限性压痛。有时还可触及有压痛的结节或条索状包块,压痛点多位于腰椎棘突两侧,腰椎横突外缘(尤其是腰2、3横突)及髂嵴的腰背筋膜。(5) X线片正常。有时可见到腰椎退行性改变,但不是引起症状的原因。
治疗方法:
针具规格 针长5~8 cm,针尖长约1.0 cm,直径0.50~0.75mm,末端扁平刃斜口,刀口线0.50~0.75 mm。针柄有两种,一种是钢丝缠的普通针柄,长3~5 cm;一种是将铍针装在长10 cm、直径0.75 mm的手柄上。本文主要应用普通型一次性铍针。
进针点 在卡压反应点进针。在此区内可有结节、条索状包块、敏感压痛点、张力高峰区(局部张力最高的区域)等卡压反应点,这些反应点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用铍针在这些点减压效果最明显。
铍针手法 (1)刺拔法:适用于患处局部粘连严重者。垂直于患处皮肤急刺,拨动松解粘连后快速出针,不捻转不留针。(2)急刺法:适用于腰、髂嵴部肌肉丰厚区或软组织较厚部位。垂直皮肤急刺、不捻转、不留针、快速出针,进针较深。(3)割刺法:适用于髂嵴部有条索状包块者。急刺入条索状包块等病灶,轻轻划割减张后出针。
操作 (1)定位:触到反应点后,用黑笔点一点作为进针点。(2)消毒:以进针点为中心,用碘酊消毒6~8cm的皮肤范围,再用75%酒精脱碘。(3)进针减张:急刺入患部,进行一点、多点、线式减张,进针深度以刺破张力增高区和正常区交界处为宜(一般刺破筋膜即可),不必过深误伤组织。(4)出针后用干棉签局部按压2~3 min,贴创可贴,结束治疗。保持局部干燥清洁24 h,铍针松解每周1次,治疗1~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