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嫣然 于 2015-6-23 15:35 编辑
儿童自闭症(childrenautism)又称为孤独症,是指发病于3岁以前,以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能力缺陷、语言发育障碍、刻板的行为方式以及狭隘的兴趣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目前无切实有效的药物治疗,主要采用特殊的教育训练方法。作者采用靳三针疗法治疗儿童自闭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纳入的病例中,患儿年龄1.5~8岁。符合以下诊断标准:依据美国婴幼儿自闭症诊断标准(DSM-VI)。该标准根据自闭症的三大主要临床表现分为3项,其中社会交往项至少有2条,语言交流和行为活动、兴趣项至少各1条,相加后大于或等于6项者即可确诊。3岁前符合该诊断标准的患儿诊为自闭症倾向。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2)年龄在12岁以内者;(3)自愿加入本试验,签定“知情同意书”,并能坚持针刺、行为干预疗法4个月者。排除及脱落标准: (1)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2)合并有精神分裂症、Asperger综合征、Heller综合征、Rett综合征、选择性缄默、儿童抑郁症等;(3)不能按课题计划治疗或治疗不足4个月者。 中医辨证分型:临床基本症状:包括社会交往障碍(眼不视人,目光回避;不愿交际,孤僻独行,自我封闭;表情淡漠,精神抑郁;急躁易怒,情绪不宁;听而不闻),语言及言语发育障碍(无语、少语、独语、语言重复、发声怪异、吐字不清、言语难以理解),特殊行为表现(动作怪异、姿势奇特、动作刻板重复、兴趣狭窄、迷恋物品、行为定式、感觉迟钝),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辨证分型: (1)肝郁气滞型,以抑郁不乐、孤僻行为主要特征;(2)心肝火旺型,以急躁易怒,胡言乱语,夜不成寐为主要特征;(3)痰迷心窍型,以表情淡漠,神志痴呆,喃喃自语、口角流涎为主要特征;(4)肾精亏虚型,以发育迟缓,身材矮小,囟门迟闭,骨骼肌肉痿软,智力低下为主要特征。 治疗方法:靳三针疗法组 (1)主穴穴组及定位。四神针: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寸。定神针:印堂、阳白各上5分。颞三针:耳尖直上入发际2寸及同一水平前后各1寸,共3穴。颞上三针:左耳尖直上入发际3寸及同一水平前后各1寸,共3穴。脑三针:脑户、双脑空。智三针:神庭、双本神。醒神针:人中、少商、隐白。手智针:内关、神门、劳宫。足智针:涌泉、泉中(趾端至足跟后缘连线中点)、泉中内(平泉中穴向内旁开0.8寸)。舌三针:拇指间横纹平下颌前缘,拇指尖处为第1针(上廉泉),其左右各旁开1寸处为第2(廉泉左)、3针(廉泉右)。(2)随证配穴。肝郁气滞型加合谷、太冲;心肝火旺型加少府、行间;痰迷心窍型加丰隆、大陵;肾精亏虚型加太溪。(3)针刺操作的技术标准、步骤与疗程。选用35号华佗牌不锈钢1寸毫针,采用捻转进针法。四神针向前后左右各平刺0.5~0.8寸;颞三针、颞上三针均向下平刺0.5~0.8寸;智三针向后平刺0.5~0.8寸;定神针、脑三针向下平刺0.5~0.8寸;醒神针各穴直刺0.2~0.3寸(速刺,不留针);手智针的内关穴直刺0.5~0.8寸,神门穴直刺0.3寸,劳宫穴向合谷穴方向斜刺0.5寸;足智针的涌泉穴向太冲穴方向斜刺0.5~0.8寸,泉中穴、泉中内穴直刺0.5寸;舌三针向上(舌根部)直刺0.5~0.8寸。根据临床症状选择配穴,合谷、太冲、少府、行间、丰隆、大陵针用泻法;太溪针用补法,均采用提插补泻手法。留针45min,每5~10分钟捻针1次,统一在每天上午针刺1次,每周6次,治疗4个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