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增生性膝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临床上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病情逐渐加重,严重影响了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该病治疗方法较多,临床表现以疼痛、关节肿胀、膝软、关节功能障碍等症为主。笔者采用腹针结合铍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患者均来自门诊,年龄 28~73(平均 51)岁;病程 8d~11 年;左膝 12 例,右膝 13 例,双膝 7 例。符合以下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风湿病诊断及治疗标准委员会骨性关节炎分会制定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1)膝关节疼痛在就诊前 1 个月内≥14d;(2)膝关节活动时有摩擦响声;(3)X 线摄片示膝关节骨端边缘有骨赘形成;(4)膝关节周围肿胀;(5)膝关节晨僵≤30min;(6)年龄≥40 岁。 具备(1)、(3)或(1)、(2)、(4)、(5)、(6)即可诊断。 排除标准:(1)风湿性关节炎或类风湿关节炎;(2)痛风性关节炎;(3)损伤性膝关节痛肿;(4)膝关节严重畸形;(5)合并有肿瘤、精神病。 治疗方法:(1)先 行铍针治疗 ,取其直径 0.35mm,针体长 40mm,末端扁平带直刃,刀口线为 0.35mm。定位:患者仰卧位,关节保持自然伸直,术者将膝关节查体中触及较为明显的痛点,用指端压痕标记作为进针点。 消毒:用碘伏常规消毒进针点,进针:术者一手拇、示指捏住针柄,针尖对准压痕,快速向下垂直进针。松解:将针进入皮下到达筋膜,垂直松解、铲剥增厚的筋膜二三下,可听到“咔咔”声,深度以刺破张力增高区和正常区交界处为宜。 出针:松解后出针,用无菌棉球按住局部。铍针每周治疗 2 次,每次松解查体中较为明显的 2~3 个痛点,直到关节局部无明显痛点为治疗结束,共针 8次。 然后行腹针治疗:取穴: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外陵、大横、滑肉门、下风湿点、气旁。取穴以患侧穴位为主。 手法操作:常规皮肤消毒,选用0.25×40mm 长度的毫针,按处方顺序进针,注意避开毛孔、血管,施术要轻、缓。 只捻转不提插,不强调有无酸麻胀痛感,但指下有如鱼吞饵之沉紧感为佳。(2)根据薄氏腹针的全息理论,针刺时尤其强调针刺顺序及针刺深浅的掌握,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深刺;气旁中刺;滑肉门、外陵中刺;下风湿点浅刺;大横中刺;辨证加减穴按照病变部位在腹部全息投影的具体反映来确定针刺深度,病位深则深刺,病位浅则浅刺,根据情况在相应穴位加用三角针、三星针等。(3)候针时嘱患者活动患膝,并留针 30min。5次/w,10 次为一疗程,共针刺二个疗程。 疗效标准:参照 《中医临床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治愈:膝关节疼痛、肿胀完全消失,关节功能活动恢复正常;显效:膝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状显著减轻,肿胀基本消失关节功能活动明显改善;有效:膝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状减轻,肿胀基本消失,关节功能活动有所改善;无效:疼痛、肿胀无减轻,关节功能无改善。 经治疗,30例患者中,治愈14例,显效12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7%。 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关节疾病,现代医学认为,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积累性损伤后,致使膝关节动态平衡失调,附着于胫股关节和膑骨关节的肌肉、韧带、肌腱及局部脂肪垫、筋膜之间形成粘连、瘢痕和挛缩,破坏了关节内部的力学平衡,而这种平衡失调超过自我修复能力后,即可引起临床症状,铍针恰恰在于对张力异常增高的膝关节周围韧带进行松解。通过对粘连组织的松解、剥离,消除疼痛和粘连组织引起的功能障碍,改善膝关节周围血液循环,加速血流回流,消除局部水肿,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进一步恢复膝关节的力学平衡,因此,对病变膝关节的前后及内外侧病变点和连接点,进行松解,就破坏了疾病的整体病理构架,以达到调节膝关节的力学平衡从而解除疼痛的诱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