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医海拾贝 于 2015-7-4 16:25 编辑
肩手综合征 ( shoulder-hands syndrome,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不良 ( reflexsympatheticdystrophy,RSD) ,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为患侧上肢出现疼痛、血管功能障碍、营养障碍、水肿及上肢活动功能受限等,是脑卒中患者存在的最常见的残障表现之一,也是治疗中最棘手的后遗症。由于 SHS 常在卒中后1 ~3 个月内发生,如不及时治疗可能进入第Ⅱ期或第Ⅲ期,出现掌指关节活动受限,掌指关节与指间关节隆起处皮肤色素沉着,手的皮肤皮下组织、甚至骨结构均可萎缩,导致关节挛缩变形,阻碍患者上肢功能的康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靳三针”疗法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靳瑞 50 多年来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集历代针灸名家临床经验创立而成。笔者采用靳三针疗法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诊断标准:按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制定的标准。脑卒中患者单侧肩手痛,皮肤潮红,皮温上升,手指屈曲受限,局部无外伤、感染,也无周围血管病。分期标准: Ⅰ期: 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同侧手腕、手指肿胀,出现发红,皮温上升等血管运动性改变,手指多呈伸直位,屈曲时受限,被动屈曲时引起剧痛。Ⅱ期: 肩、手的自发痛和手的肿胀消失,皮肤萎缩,手的小肌肉萎缩日趋明显,手指活动范围日益受限。Ⅲ期: 肩、手的皮肤和肌肉明显萎缩,手指完全挛缩。
患者均来源于针灸科门诊及针灸病房,平均 年 龄( 63. 98 ± 9. 03) 岁; 治疗前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 NDS) 为 ( 18. 89 ± 6. 15) 分;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ADL) 总分为 ( 35. 10 ± 23. 44) 分。
治疗方法:靳三针组采用靳三针疗法治疗。
取穴: ①头针: 颞三针 ( 病灶侧) : 耳尖直上入发际 2 寸处为颞 I 针,在其前后各旁开 1 寸分别为颞Ⅱ针、颞Ⅲ 针。②体针: 上肢肩三针: 肩髃直上 0. 5 寸为第 1 针,肩髃向腋前后水平方向各旁开 2 寸为第 2 针、第 3 针。上肢挛三针: 极泉、尺泽、内关。③随症取穴: 上下肢挛缩严重者: 加点刺人中、中冲、极泉 ( 开三针) ; 腕关节挛缩严重者: 加腕三针 ( 阳溪、阳池、大陵) 。
体位: 仰卧位,患侧上肢肩关节微外展、外旋置于体旁,手臂伸直,掌心向躯干,手指伸展或握一毛巾卷; 患侧下肢自然伸直,膝下垫高约 15cm,使膝关节稍弯曲,呈中立位。
操作: 常规消毒后,选用苏州华佗医疗仪器厂出产的 1 寸或 2 寸 30 号一次性毫针刺入 ( 上肢腕关节选用 1 寸针,头部及上肢穴位选用 2 寸针) ,平补平泻,颞三针取病灶侧,以耳尖直上入发际2 寸为第 1 穴,水平向前向后各旁开 1 寸为第 2、3穴。采用快速进针法,快速小捻转间断平补平泻法。首先垂直刺入皮下,达帽状腱膜下后,以 15°角的针刺方向沿皮轻微、快速、不捻转刺入 30mm,得气后以 180 ~ 200 次 / min 的频率捻转 2 min,分别在进针后 10 min、20 min、30 min 运针,共留针 30 min。手肩三针和挛三针采用 2 寸针垂直刺入,行提插捻转泻法,强刺激,以患者肢体有抽动感为度,极泉进针时注意避开腋下动脉直刺入 30~ 35 mm,以上肢出现抽动为度,尺泽、内关均直刺入 15 ~20 mm,以手指末端抽动或麻木感为度;随症取穴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每次留针 30min,每日 1 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