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由各种原因造成下肢韧带、筋膜损伤,局部张力增高,刺激皮神经出现疼痛等临床症状。笔者运用铍针疗法治疗下肢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患者均来自于医院骨科门诊。年龄 35~61 岁,平均 38.5岁。 病程 6 周~1 年;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23 例,腓肠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8 例,隐神经卡压综合征3 例,腓浅神经皮支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2 例。符合以下诊断标准:根据董福慧等著《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拟定。(1)长期慢性局部疼痛或感觉异常。(2)有明确的局部压痛点, 触诊局部可及皮下结节或条索样包块。(3)局部肌肉紧张但不影响躯体运动。 (4)除外其它神经系统疾病。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自愿接受观察治疗者。 排除标准:(1)局部软组织存在炎症反应者。 (2)有出血倾向者。(3)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脏器衰竭不能耐受刺激者。(4)糖尿病患者有肢体缺血或软组织感染倾向者。(5)有其它神经系统疾病者。(6)意识不清不能配合治疗者。 治疗方法:予铍针治疗。选用直径 0.5~0.75 mm,长5~8 cm,针头长 1 cm, 针体长 4~7 cm,刀口线为0.5~0.75 mm 铍针。在患者下肢部寻找压痛点为进针点,用龙胆紫标记。 局部常规消毒。医者以左手拇指按压痛点旁,右手用腕力将铍针直接垂直刺入,不捻转,不留针,疾刺速拔。 每次可于痛点局部行多点治疗。针后用无菌棉球或纱布按压针孔止血,无需敷料覆盖。每 3 日治疗 1 次,一般治疗 1~3 次。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文献拟定。(1)痊愈:治疗后的症状积分达到 90 %。(2)显效:症状积分≥67 %。 (3)有效:症状积分 34 %~66 %。(4)无效:症状积分≤33 %。 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皮神经在走行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受到慢性卡压而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并表现出一系列神经分布区的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营养障碍甚至运动功能障碍。多数患者由于各种原因,肢体长时间维持在一种使神经受压或受损的姿势,或外伤损伤致韧带、筋膜损伤出血、炎症肿胀、疤痕形成、局部张力增高等病理改变,挤压刺激通过的皮神经,进而出现疼痛等临床症状。由于该类疾病被人们重视,为容易误诊的多发病、常见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