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19|回复: 1

古典针灸手法

[复制链接]

98

主题

98

回帖

543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43
发表于 2015-7-8 15:5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飞经走气四法:
针刺术语。指催行经气的一些针刺手法。《金针赋》:“若夫过关过节催运气,以飞经走气,其法有四。”即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

飞经走气:针灸术语。
  ①按脏腑间五行生克的关系,进行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方法。
  ②行补法时,按先浅后深的步骤行九阳数,并配合呼吸,候其经气,又称为飞经走气。

青龙摆尾
  《金针赋》:“青龙摆尾,如扶船舵,不进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拨动。”针法是:斜向浅刺或先深后浅,针尖刺向病所,然后将针柄缓缓摆动,好像手扶船舵或左或右以正航向一样,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以推动经气的远行。本法在《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中称“苍龙摆尾”。
白虎摇头
  《金针赋》:“白虎摇头,似手摇铃,退方进圆,兼之左右,摇而振之。”方,指提插;圆,指捻转。针法是:将针捻入,并用中指拨动针体使针左右摇动,再予上提,同时进行摇振,有如用手摇铃一般,可以推动经气。
苍龟探穴
  《金针赋》:“苍龟探冷冻,如入土之象,一退三进,钻剔四方。”针法是:将针刺入穴位后,扤退到浅层,然后更换针尖方向,上下左右多向透刺,逐渐加深,如龟入土探穴四方钻剔,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有通行经气的作用。
赤凤迎源
  《金针赋》:“赤凤迎源,展翅之仪,入针到地,提到天,候针处摇篮,复进其元(指人部、中层),上下左右,四围飞旋。”针法是:先将针刺入深层得气扯再上提到浅层,候针自摇,再插入中层,然后用提插捻转,结合一捻一放,形如赤凤展翅飞旋,有通行经气的作用。


飞经走气”针法首载于明代徐风《针灸大全·金针赋》,是用于治疗经络气血壅滞之证或关节附近针刺而不得气的针刺手法,徐风将其称之为“过关节,催运气,以飞经走气”,包括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4种手法。后来飞经走气针法又被高武《针灸聚英》、汪机《针灸问对》、李梃《医学入门》。、杨继洲《针灸大成》等多部著作所辑录而广为流传,各家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发挥和见解。

1 青龙摆尾法
青龙摆尾法又称“苍龙摆尾法”,列为“飞经走气”针法中的第1法。《金针赋》中描述此法为:“青龙摆尾,如扶船舵,不进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拨动”,即将针刺入后,既不进也不退,既不提也不插,而是一左一右慢慢地摆动,犹如水中行舟的摇橹,在一摇一摆的过程中,推舟前进,以达到催发经气的目的。
汪机、李梃、杨继洲在继承徐凤青龙摆尾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各自的见解。汪机《针灸问对》中将此法表述为:“行针之时,提针至天部,持针摇而按之,如推船舵之缓,每穴左右各摇五息,如龙摆尾之状兼用按者,按则行卫也”,提出“每穴左右各摇五息”,对行针时间进行了描述。李梃在《医学入门》中记述为:“以两指扳倒针头,朝病所如扶船舵,执之不转,一左一右,慢慢拨动九数,甚三九二十七数,其气过经交流”,指出青龙摆尾针法不应局限于通关过节,应向患病部位行针,故“以两指扳倒针头,朝病所如扶船舵”。而杨继洲《针灸大成》将此针法称之为苍龙摆尾法:“苍龙摆尾手法,补。苍龙摆尾行关节,回拨将针慢慢扶,一似江中船上舵,周身遍体气流普。或用补法就得气,则纯补:补法而未得气,则用泻,此亦人之活变也。凡欲下针之时,飞气至关节去处,便使回拨者,将针慢慢扶之,如船之舵,左右随其气而拨之,其气自然交感,左右慢慢拨动,周身遍体,夺流不失其所矣。苍龙摆尾气交流,气血夺来遍体周,任君体有干般症,一插须臾疾病休。”在继承徐风的基础上,强调“或用补法就得气,则纯补:补法而未得气,则用泻,此亦人之活变也”,即寓补于泻,反复操作直至通经接气。但无论各家的论述有何发挥,青龙摆尾法的操作均强调《金针赋》中明确的青龙摆尾“一左一右,慢慢拨动”的特点,从而通关过节,催发经气,通络散结,以达最好的治疗目的。

2白虎摇头法

白虎摇头法是“飞经走气”针法中的第2法。徐风《金针赋》中记载:。白虎摇头,似手摇铃,退方进圆,兼之左右,摇而振之。”该法操作像手摇铃一样摇而振动,即从天部向地部进针,先行进圆,按圆柱形的边缘,向右逐步盘旋,呈螺纹线,盘旋而进入地部。退方,即退针时,按方形的边缘,向左逐步盘旋呈直线横行直退。先右盘进圆,而后左盘退方,再左盘进圆,接着右盘退方。反复操作,周而复始,达到左右方向、又摇又振的效果。汪机在《针灸问对》中载录了2种白虎摇头法:“行针之时,开其上气,闭其下气,气必上行:开其下气,闭其上气,气必下行。如刺手足,欲使气上行,以指下抑之:欲使气下行,以指上抑之。手针头按住少时,其气自然行也。进则左转,退则右转,然后摇动是也。又云:行针之时,插行地部,持针提而动之,如摇铃之状,每穴每施五息。退方进圆,非出人也,即大指进前往后,左右略转,提针而动之,似虎摇头之状。兼行提者,提则行荣也。”第1法进针时将针直插穴内,得气后以押手配合控制针感走向,即闭气下行,重点在分层进退中配合捻转,进则左转,退则右转,最后摇动针体。第2种白虎摇头法进针时轻捻转至地部,行针时插针,针尖运动形成圆形轨迹,配合轻轻捻针、重插轻提,提针时针尖运动形成方形轨迹,配合轻轻捻针、重提轻插,反复操作,每穴施术五息。李梃在‘医学入门》中记述为:“以两指扶起针尾,以肉内针头轻转,如下水船中之槽,振摇六数,或三六一十八数。如欲气先行,按之在后:欲气后行,按之在前。”在轻捻针得气后,在人部操作,捻转针体并左右摇动,每穴共行针6—18次。杨继洲在《针灸大成》称白虎摇头针法为赤风摇头法,“赤凤摇头手法,泻口凡下针得气,如要使之上,须关其下,要下须关其上。连连进针,从辰至巳,退针,从巳至午,拨左而左点,拨右而右点,其实只在左右动,似手摇铃,退方进圆,兼之左右摇而振之。”即在进针得气后,以左手押手控制针感传导方向,之后在进退针尖的过程中按从辰到巳到午,又从午到巳到辰左右而摇,再行退方进圆之术。综上,在徐风、汪机第2法和杨继洲的论述中均提到其“退方进圆”的操作过程和摇动针体似“摇铃”的特点。李挺的论述中却未提及。方”“圆”

之说,其操作重点在于其“摇稽”之法。笔者认为白虎摇头法重点就在于“退方进圆”和“摇振”。进针时,持针沿圆弧平滑而摇动针体,以增强或控制针感:退针时,以方形路线出针,在其拐角处振动针体,以增加刺激量,易于激发针感。其操作注重提插、捻转、呼吸以及押手之间的相互配合,以“方”“圆”来摇动针柄,振动针尖以产生针法效应。白虎摇头针法是通过“摇”的过程来达到行气、疏通经络、推行经气之目的。所以笔者认为徐凤之后的医家在其著作中所提及的白虎摇头法,若没有“退方进圆”和“摇振”之说,虽名为“白虎摇头”,但实际上己不再属于此法。

3苍龟探穴法

苍龟探穴法是“飞经走气”针法中的第3法,是由徐疾补法与针刺多向行气法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复式针刺手法。徐风《金针赋》中记载:“苍龟探穴,如入土之象,一退三进,钻剔四方。”操作时先直刺进针入地部得气,将针从地部一次退至天部,然后以两手指扳倒针身,按先上后下、自左而右的次序斜刺进针,更换针刺方向。在向每一方向针刺时,都必须由浅人深,分三步徐徐而进,待针刺得到新的感应时,将针一次退至穴位的浅部,改换方向,依上法再针。

在操作中除了钻四方之外,还同时进行一个剔法。三进中,每进针一步,都要钻剔一次。钻和剔结合,犹如乌龟入土探穴、四方钻剔之象,因此称为“苍龟探穴”。汪机在《针灸问对》中论述了3种苍龟探穴法:

“如入土之象,~退三进,钻剔四方。又云:得气之时,将针似龟入土之状,缓缓进之,上下左右而探之。上下,出内也:左右,捻针也。又云:下针手三进一退,将两指按肉,持针于地部,右盘提而剔之,如龟入土,四围钻之。盘而剔者,行经脉也。”其中第1种同《金针赋》,另外2种论述虽没有明言“剔”,但是在左右探刺中加上了捻转的操作,这可以说在指导思想上与“剔”保持了一致。李梃在《医学入门》中作如下描述:

“以两指扳倒针头,一退三进,向上钻剔一下,向下钻剔一下,向左钻剔一下,向右钻剔一下。先上而下,自左而右,如入土之象。”认为此法行针时一退三进四剔,一退是将针从深部提退到浅部,然后,斜刺或平刺分3次进针到浅部之底层,第1次进针后将针尖向上钻剔一下,再第2次进针之后将针尖向下钻剔一下,最后第3次进针到浅部的底层,在底层向左侧钻剔一下,又向右侧钻剔一下,如苍龟入土之象。各家的操作过程虽有一定的差别,但是都包含了“钻剔四方”的意思,“钻”扩大了针法的刺激面积,“剔”增强了对局部组织的刺激量,因此2种操作配合运用,既能达到探索、增强针感的目的,又可以起到行气、疏通经络、推行经气的作用,并且经脉居深,该刺法引气入深,结合“三退一进”,加钻剔法,兼有补虚的作用。所以苍龟探穴法在操作中无论如何变化,都应体现出其。钻剔四方”的特点。

4赤凤迎源针法

赤凤迎源针法为“飞经走气”第4法,是一种徐疾补泻法与飞法组合而成的复式针刺补泻手法,由于在操作中如赤风展翅飞旋的形态,故称为“赤凤迎源”,又称为“凤凰迎源”。《金针赋》中描述为:“赤凤迎源,展翅之仪,入针至地,提针至天,候针自摇,复进其原,上下左右,四围飞旋。病在上,吸而退之:病在下,呼而进之。”即将针直刺深入地部,得气后将针提退到天部,针体稍摇动后,又刺入地部,在地部行针。通过手指的操纵,使针尖在地部及人部沿上下左右、前后不同平面行圆形轨迹的多向飞旋。如果病在上方,则在吸气时边飞旋边退针:病在下方,则在呼气时边飞旋边进针。在操作中刺激量较大,可行气、守气,保持针刺感应,有疏通经络、行络脉之气的作用。汪机在《针灸问对》中对《金针赋》赤凤迎源针法进行了发挥,表述为“下针之时,入天插地,复提至天,候气入地,针必动摇,又复退至人部,持住针头,左盘按而捣之,如凤冲摆翼之状。盘而捣者,行络脉也。”认为其操作应在提插后施以左盘按捣,即在人部从右向左环周均匀按捣,从而加强针刺的强度,促进得气。李梃在《医学入门》中所述凤凰迎源针法基本保留了徐凤赤凤迎源针法的原貌,即“以两指扶起针,插入地部,复提至天部,候针自摇:复进至人部,上下左右,四围飞旋,如展翅之象。病在上,吸而退之:病在下,呼而进之。”3位医家在各自的论述中均强调“四围飞旋”的操作,即通过手指的操纵,使针身及针尖在天人地三部沿上下左右、前后不同平面行圆形轨迹的多向飞旋,以达到疏通经络的目的,而非仅仅手形的表现。所以赤风迎源针法的精髓就在于“四围飞旋”的操作,从而起到行气、守气、疏通经络、行络脉之气的作用。



98

主题

98

回帖

543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43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5: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5小结

古代各家对“飞经走气”针法虽有不同论述,但均以徐风《金针赋》中所述为主,各家在此基础上又有发挥,但均保留了徐凤“飞经走气”针法中各法的特点,即青龙摆尾法特点在于“一左一右,慢慢拨动”:白虎摇头法重在“退方进圆”和“摇振”:苍龟探穴法要点在“钻剔四方”:赤风迎源法重在“四围飞旋”。

徐凤之论述最早、最简洁,精练地指出了“飞经走气”针法的精髓,最具有代表性。“飞经走气”针法在操作上具有很大难度,对手法要求极高。古代针灸医家使用的针具一般较现代针具粗,且相对较硬韧,因此,我们在操作时也选择较粗且有一定韧性和硬度的针具,就可以达到“飞经走气”针法的技术要求。操作时准确把握各法的技术要点,才能保持古代经典针灸技术的原貌,为今后更深层次的研究及创新奠定基础。

飞经走气和治病八法针灸推拿

《金针赋》:“若关节阻涩,气不过者……若夫过关过节催运气,以飞经走气,其法有四”,即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四法。适用于经络气血壅滞之证;或作为催气手法,应用于在关节附近针刺而不得气者,使针感通经过节而达病所。  

(一)青龙摆尾  方法:将针斜向浅刺,或先深后浅,针尖刺向病所,得气后,再将针柄缓缓摆动,如手扶船舵或左或右以正航向,以推动经气向远端传导。  《金针赋》:“青龙摆尾,如扶船舵,不进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拨动。”

  《针灸大成》:“苍龙摆尾行关节,回拨将针慢慢扶,一似江中舡上舵,周身遍体气流普。”   

(二)白虎摇头  方法:直刺捻转进针,直达深层(地部),得气后将针快速左右摇动,如手摇铃一样,边摇边提针。同时用左手指按压所针的一端,使经气沿经脉向另一端传导运行,直达病所。  《金针赋》:“白虎摇头,似手摇铃,退方进圆,兼之左右,摇而振之。”

  《针灸问对》:“白虎摇头……行针之时,开其上气,闭其下气,气必上行;开其下气,闭其上气,气必下行。”   

(三)苍龟探穴  方法:针刺入后,先退至浅层,然后更换针尖方向,前后左右多向透刺,浅、中、深三层逐渐加深以寻找最佳针刺感应,或加大刺激量以增强得气感,如龟入土探穴四方钻剔。  《金针赋》:“苍龟探穴,如入土之象,一退三进,钻剔四方。”

  《针灸问对》:“苍龟探穴……得气之时,将针似龟入土之状,缓缓进之,上下左右而控之。又云:下针用三进一退,将两指按肉,持针于地部,右盘提而剔之,如龟入土,四围钻之。”

  

(四)赤凤迎源  方法:先将针直刺入深层,得气后再上提至浅层,候气摇针,再插入中层,然后用提插捻转,结合一捻一放,形如赤凤展翅飞旋,以达通行经气的作用。  《金针赋》:“赤凤迎源,展翅之仪,入针至地,提针至天,候针自摇,复进其元(指人部、中层),上下左右,四周飞旋”。

治病八法

  《金针赋》中提出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子午捣臼、龙虎交战、进气与留气、抽添等复式针刺补泻手法,称为治病八法,是后世补泻手法中的主要内容。治病八法有一定的动作规范。

  治病八法以九或六作为基数,一般补法用九阳数,泻法用六阴数。如补法用三九二十七,或七七四十九(少阳),或九九八十一(老阳)数;泻法用三六一十八,或六六三十六(少阴),或八八六十四(老阴)数。

  “指下玄微,胸中活法,一有未应,反复再施”。

  (一)烧山火法

  方法:依穴位可刺深度分浅、中、深三层或浅、深两层操作。针刺先浅后深,每层(部)依次各作紧按慢提(或用捻转)法九数,然后退针至浅层,称为一度。反复施术数度,使之产生温热感,一旦产生了温热感,仍将针下插留针,不可马上出针。

操作要点:提、按用力轻重分明,紧按(用力插针)、慢提(轻轻上提),重在紧按插针,使阳气入深,而产生热感。

  《素问·针解篇》:“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

  《金针赋》:“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用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除寒气有准。”

  《针灸问对》:“针入先浅后深,约入五分,用九阳三进三退,慢退紧按,热至,紧闭针穴,方可插针。令天气入(鼻吸气),地气出(口呼气),寒可除矣。又云:一退三飞,飞,进也。如此三次为三退九进,则成九矣。其法:一次疾提至天,三次慢按至地,故疾提慢按……一:三进三退者,三度出入,三次则成九矣。”

  《针灸大成》:“烧山火,能除寒,三时一退热涌涌。……凡用针之时,须拈针运入五分之中,行九阳之数……渐渐运入一寸之内,三出三入,慢提紧按。若觉针头沉紧,其针插之时,热气复生,冷气自除。未效,依前法再施。”

  (二)透天凉法

  方法:针刺入后直插深层,依穴位的可刺深度分作浅、中、深三层或浅、深两层操作。先深后浅,依次各施紧提慢按(或捻转)六数(一进三退两次,或一进二退三次),称为一度。反复施术数度,使之产生凉感。

  操作要点:按、提用力轻、重分明,紧提(用力上提)、慢按(轻轻下按),重在紧提,以使邪气外出,达到泻热生凉的作用。

  《素问·针解篇》:“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

  《金针赋》:“透天凉,治肌热骨蒸,先深后浅,用六阴而三出三入,紧提慢按,徐徐举针,退热之可凭。”

  《针灸问对》:“透天凉,先深后浅,约入一寸,用六阴三出三入,紧提慢按,寒至徐徐退出五分。令地气入(口吸气),天气出(鼻呼气),热可退也。又云:一飞二退,如此三次,为三进六退,即六阴之数也。其法:一次疾插入地,三次慢提至天,故疾按慢提。”

  《针灸大成》:“透天凉能除热,三退一进冷冰冰。……凡用针时,进针一寸内,行六阴之数……若得气,便退而伸之,退至五分之中,三入三出,紧提慢按,觉针头沉紧,徐徐举之,则凉气自生,热病自除,如不效,依前法再施。”

  (三)阳中隐阴法

  方法:视穴位可刺深度分浅(五分)、深(一寸)两层操作。先在浅层行补法(紧按慢提九数),再入深层行泻法(紧提慢按六数)。阳中隐阴是一种先补后泻的方法,用于治疗先寒后热病症。

  《金针赋》:“阳中之阴,先寒后热。浅而深,以九六之法,则先补后泻也。”

  《针灸大成》:“凡用针之时,先运入五分,乃行九阳之数,如觉微热,便运一寸之内,却行六阴之数,以得气,此乃阳中隐阴,可治先寒后热之证,先补后泻也”。

  (四)阴中隐阳法

  方法:进针后先在深层行泻法(紧提慢按行六数),再退到浅层行补法(紧按慢提行九数),是一种先泻后补的方法。

  《金针赋》:“阴中之阳,先热后寒。深而浅,以六九之方,则先泻后补也。”

  《针灸大成》:“凡用针之时,先运一寸,乃行六阴之数,如觉病微凉,退至五分之中,却行九阳之数,以得气,此乃阴中隐阳,可治先热后寒之证,先泻后补也。”

  (五)子午捣臼法

  子午指左右捻转,捣臼指上下提插。

  方法:进针得气后,先紧按慢提九数,再紧提慢按六数,同时结合左右捻转,反复施行。

  作用:导引阴阳之气,补泻兼施,又有消肿利水作用,可用于水肿,气胀等证。

  《金针赋》:“子午捣臼,水蛊膈气。落穴之后,调气之后,调气均匀,针行上下,九入六出,左右转之,千遭自平。”

  (六)龙虎交战法

  龙,指左转;虎,指右转;左转右转两法反复交替进行称“交战”。

  方法:进针得气后,先以大指向前用力捻转九数;再以大指向后用力捻转六数,反复多次。也可分浅、中、深三层重复进行。

  《金针赋》:“龙虎交战,左捻九而右捻六,是亦住痛之针。”

  《针灸大成》:“龙虎交战手掌地,三部俱一补一泻。……凡用针时,先行左龙则左拈,凡得九数,阳奇零也。却行右虎则右拈,凡得六数,阴偶对也。乃先龙后虎而战之,以得气补之,故阳中隐阴,阴中隐阳,左捻九而右捻六,是亦住痛之针,乃得返复之道,号曰龙虎交战,以得邪尽,方知其所,此乃进退阴阳也。”

  (七)进气与留气法

  进气法

  方法:主要在深层施行补法。进针后刺入深层(九分),得气后施行补法,如紧按慢提九数。然后将针卧倒,针尖向上(向心)令针感上行。

  《金针赋》:“进气之诀,腰背肘膝痛,浑身走注疼。刺九分,行九补,卧针五七吸,待气上行”。

  留气法

  方法:由徐疾和提插法组合而成。进针后刺入中层(七分),得气后施行补法,如紧按慢提九数,然后将针直插至深层,再提针回原处,使气留针下而消积聚。

  《金针赋》:“留气之诀,痃瘕癖癥,针刺七分,用纯阳,然后乃直插针,气来深刺,提针乃停。”

  《针灸大成》:“留气法能破气,伸九提六。留气运针先七分,纯阳得气十分深,伸时用九提时六,癥瘕消溶气块匀。凡用针之时,先运入七分之中,行纯阳之数,若得气,便深刺一寸中,微伸提之,却退至原处;若未得气,依前法再行,可治癥瘕气块之疾。”

  (八)抽添法

  抽,指上提;添,指按纳。浅、深、上、下提插搜寻,一提再提,一按再按,故名“抽添法”。

  方法:进针后先提插或捻转九数以促使得气,再向周围作多向提插,然后再向下直刺按纳。

  《金针赋》:“抽添之诀,瘫痪疮癞。取其要穴,使九阳得气,提按搜寻,大要运气周遍,扶针直插,复向下纳,回阳倒阴。”

  《针灸问对》:“抽添即提按出纳之状。抽者,提而数拔也。添者,按而数推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2 20:17 , Processed in 0.286109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