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均为我科门诊患者,年龄10 ~63 岁; 病在左侧15 例, 右侧 21例; 外踝扭伤 21例, 内踝扭伤12例, 内外踝同时扭伤3 例。 诊断标准:(1)有明确踝部外伤史。 (2) 扭伤部位疼痛、 肿胀、皮下瘀斑, 伴跛行。 (3) 局部压痛。(4)X线未见骨折, 踝关节侧副韧带完全撕脱或断裂除外。 纳入标准:有踝关节扭伤史,病程属于损伤中、 后期范围。 临床表现为扭伤史,跛行, 局部疼痛、 肿胀、 功能障碍,急性期有瘀斑; 外踝扭伤者, 将其踝关节内翻则外踝部疼痛加剧;外侧关节囊及腓前韧带损伤时, 肿胀主要位于关节外侧和外踝前下方; 内踝扭伤时,将其踝关节外翻则内踝部疼痛加剧。 排除骨折、 脱位、 肌腱韧带断裂等;踝关节应力X线片示: 损伤时间在 15 天以内,不中断治疗者, 且胫距关节面倾斜度不超过 10°。 排除标准:踝关节应力X线片示:胫距关节面倾斜度超过 10°, 合并骨折、 脱位者;踝关节扭伤早期: 0.5~24 h,此期是组织撕裂或断裂后, 出现血肿和水肿,发生反应性炎症。 治疗方法:治疗原则 区分软组织损伤分期。损伤中、 后期即损伤24h以后, 此期病理特点为肉芽组织已形成,凝块基本被吸收, 坏死组织也逐渐被清除, 组织也正在修复,采用毫火针、 中药热罨包治疗以改善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 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加速淤血和渗出液的吸收和坏死, 减少瘢痕和黏连形成。 毫火针治疗 取穴:太溪 (患侧)、 昆仑 (患侧)、阿是穴(疼痛部位), 穴位常规消毒, 左手用镊子夹取酒精棉球点燃,右手将 1.5寸毫针针身、 针尖置酒精棉球火焰中加温至火红色, 迅速刺入。 中药外敷 乳香、没药、 透骨草、 独活、 伸筋草、五倍子各10g,丝瓜络、 防风、 川椒、 当归、川芎、 威灵仙、 木瓜各15g。在疼痛局部外敷。具体操作: 将上药装入布袋中制成中药热罨包, 净水浸透后, 在蒸锅中蒸热、蒸透, 将温度降至 50℃~60℃时 (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的药物敷置患处, 可适当调整中药热罨包位置。每次20min , 1次 /d。 以上治疗均每日1 次, 5 次为1疗程, 共治疗2 个疗程。 疗效观察: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制定疗效判定标准。痊愈:踝部肤色恢复正常,踝关节疼痛、肿胀,瘀斑均消失,功能活动完全正常局部无压痛,计19例占52畅8%;显效:踝关节疼痛、肿胀、瘀斑基本消失,肤色正常,无压痛,关节功能活动大部分正常, 计 13 例占36.1%; 有效:踝关节疼痛、肿胀、瘀斑均消失,疼痛减轻, 微压痛,关节功能活动部分受限, 计4例占11.1%。 无效:踝关节疼痛未改善,关节不稳,活动受限,0例。 总有效率100%, 痊显率88.9%。 踝关节扭伤是一种常见多发的损伤,属中医学踝部伤筋范畴,扭伤使踝部的经脉受损,气血运行不畅,经络不通,气滞血瘀而致踝关节疼痛、 肿胀、 瘀斑、 功能障碍等。《针灸聚英·肘后歌》 曰: “打仆伤损破伤风,先于痛处下针攻。”扭伤属经筋痛,在筋守筋,治以疏通经络,散除局部的气血壅滞, 通则不痛。根据 “菀陈者则除之、血实者则决之” 的治则, 宜活血止痛, 散瘀消肿。太溪为肾经之原穴, 可补肾益精, 疏通经脉, 配昆仑、阿是穴调局部经气, 增加阳气, 温通经脉, 达到通经络止痛、改善局部气血循环, 促进组织再生作用, 诸穴合用活血止痛、祛瘀消肿之功显著; 中药热罨包外敷可活血祛瘀、 舒筋通络、消肿止痛, 二者结合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的作用显著, 从而濡润筋骨,使凝聚之气血得散, 经络疏通, 局部肿胀、 瘀斑消退,疼痛消失, 功能活动恢复。 毫火针配合中药热罨包疗法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