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74|回复: 1

经筋疗法治疗 难治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复制链接]

86

主题

84

回帖

480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80
发表于 2015-7-10 16: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绿色疗法 于 2015-7-10 16:15 编辑

       难治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口前,大多医院对难治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治疗采取毫针针刺治疗为主,疗效并不显著,久而久之,给患者带来身体和精神双重痛苦。一旦治疗时间过长,影响患者的情绪甚至对诊疗过程产生怀疑,对临床治疗带来不便。因此,有效治疗此病并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院研究以石学敏教授“经筋、皮部”理论为指导的经筋刺对改善难治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面部功能的作用,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患者均为医院门诊患者,最小者16岁,最大者65岁,平均年龄42;治疗组病程最短者61 d,最长者247d。单侧面瘫:左侧面瘫12例,右侧面瘫8;其中治疗组影响左侧5(50%),右侧5(50%)

        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疗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西医结合评定及疗效标准(草案)

        纳人标准:  (1)符合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和分期标准;2)首次发病者;3)病程在2月以上者;4)一侧面肌麻痹者;5)年龄在15-70岁之间者;(6)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项研究者。

        排除标准:   (1)周围性面瘫继发于其他疾病者,如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侵犯锁骨的肿瘤、后颅凹病变、腮腺炎或腮腺肿、脑外伤等;( 2)合并有糖尿病、心血管、脑血管、肝、肾、肺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和精神病患者;(3)亨特氏综合征患者;}4)面肌痉挛患者;}5)孕妇及哺乳期妇女;(6)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

        治疗方法:基线治疗:受试患者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给予相关治疗。治疗组(经筋组):选穴:主穴取阳白、太阳、颧骼、下关、地仓、颊车、翳风、合谷(对侧);配穴如鼻唇沟变浅加迎香;抬眉困难加攒竹;人中沟歪斜加口禾髎;颊唇沟歪斜加承浆。操作:阳白穴以四枚针分别向上星、头维、丝竹空、攒竹方向透刺,进针11.5;攒竹透向睛明,进针0. 5寸,太阳向下穿颧弓透向地仓,进针2. 53. 0寸,丝竹空沿眉横刺,进针1.5寸,水沟、承浆、颊车分别透向地仓,进针1.52. 0寸,沿颊车至地仓,下关至迎香排刺,每隔1寸,刺人1针,以进入皮内为度(浅刺),上述诸穴均施捻转平补平泻手法,每穴施术1 min,排刺穴位可适当减少施术时间,余穴均采用常规刺法。以上针刺施术后留针约30min

      观察指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评价参照第五次国际面神经外科专题讨论会推荐的House -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确定。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疗效百分数>70 %;有效:疗效百分数30%70 %;无效:疗效百分数<30%

      经治疗,10例患者中,痊愈7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0.0%

       面瘫是以一侧口眼唱斜为主症的病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周围性神经麻痹。面神经麻痹主要症状是口眼&#13726;斜,故祖国医学又称之为“卒口僻”“口目僻”“口喎”“口眼&#13726;斜”等,文献中的最早记载《黄帝内经》中的“卒口僻”。现代中医教材中多称为“面瘫”。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由于针灸治疗的早期介人,治疗时间明显缩短,痊愈率提高。对于其发病原因,西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茎乳突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该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而致病。石学敏教授认为病毒感染是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最主要病因,特别是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感染病毒后,茎乳孔面神经管内的神经营养血管持续痉挛收缩致使面神经缺血,导致供血区内组织缺血性水肿,水肿又压迫供血血管加重缺血形成恶性循环。

       石老认为该病是脉络空虚,气血阴液不足,不能濡养络脉、经筋,复感风寒之邪,外邪乘虚而人,侵袭阳明、少阳经脉以致经气阻滞,失于营运,经筋失养所致。而难治性面瘫则由于病程久,正虚邪恋,虚实夹杂,病情更为复杂,但其本质仍不离正气不足,外感风寒,瘀血痹阻。

       本病责之于经筋病变,病本在经脉,病表在经筋。分布于面部的经络和经筋有了病变,面瘫的症状也随之出现。《灵枢·经脉》和《灵枢·经筋》中均不止一次提到了面瘫的病症。而元代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的相关论述也承袭了《内经》的思想,“口虽斜,而口之眶骨未尝斜;口虽喎,而口之辅车未尝喎,此经之受病而非窍病明矣。”故而《灵枢》中有:“胃足阳明之脉,是动则病,口喎唇脸胗”“足阳明之筋,其病··卒口僻”“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僻”的记载。是故,本病治法当以“祛外邪、调气血、通经筋”为原则。



86

主题

84

回帖

480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80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6: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素问·皮部论》云:“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传人于腑,廪于肠胃。邪之始人于皮也,诉然起毫毛,开腠理;其入于络也,则络脉盛色变··”十二皮部是经络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十二经脉机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皮部位于人体最外层,类似于机体的屏障,当机体卫外功能失常时,病邪可通过皮部一络脉一经脉一脏腑的途径传变,脏腑的疾病也可以通过此途径反映到皮部,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可见,人体通过上述各层次的联系形成有机的整体;反之,利用此途径,刺激皮部、络脉可以起到调整经络、脏腑功能的作用。因此,采用石学敏教授“经筋、皮部”理论为指导的经筋刺法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而且治疗过程中患者痛苦较普通刺法明显减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3 17:59 , Processed in 0.370075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