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39|回复: 1

靳三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障碍

[复制链接]

103

主题

102

回帖

573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73
发表于 2015-7-11 16:4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知足常乐 于 2015-7-11 16:45 编辑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临床诊治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的病死率明显下降,但致残率在其存活中患者却高达80%以上。靳三针疗法是广东省名老中医靳瑞教授独创,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对各种疾病均有明显疗效,也广泛应用于脑卒中后的治疗,己于全国推广应用,但严格的随机对照研究较少,尚缺乏有力证据支持靳三针对改善脑卒中后肢体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有确切疗效。为探讨靳三针治疗的效果,笔者靳三针疗法治疗该病,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患者均来自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符合以下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西医诊断符合1995年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诊断的各类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医诊断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并经颅脑CTMRI确诊的初发脑卒中患者。均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病程在2周以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eurologicDefect Sacle, NDS )中肢体功能缺损评分累计)10;患者意识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年龄介于40-75岁之间。
      (2)排除标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逆性神经功能缺损;经检查证实神经功能缺损由脑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病、心脏病、代谢障碍等疾病引起者;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既律有痴呆病史者:原先有脑血管疾病且留下功能障碍者:合并心、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疾患者;文盲及严重视力与听力障碍者。
       (3)剔除、脱落和中止试验标准:①剔除标准:纳入后发现不符合纳入标准;纳入后未接受过试验方案所规定的治疗措施;无任何检测记录者;由于采用某种禁用的疗法,以致无法评估疗效者。②脱落标准:未完成试验而自行中途退出者;合并其他疗法或药物而无法判定疗效者;出现不良事件或不良反应者。③中止标准:出现严重不良事件或不良反应者;治疗无效,无继续进行试验的必要者;设计方案或试验中出现重大问题,无法判定疗效者。
      治疗方法:采用靳三针针刺方法。主穴:患侧颞三针(耳尖直上发迹2寸处为第1针,第1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1寸为第23),迟缓瘫取手三针:曲(L11)、外关((TE5)、合谷(LI4),足三:伏兔(ST32)、足三里(ST36)、太冲(LR3);痉挛瘫取上肢挛三针:极泉(HT1)、尺泽(LU5 ),内关(PC6),下肢挛三针:鼠蹊(腹股沟动脉搏动处)、阴陵泉(SP9)、三阴交(SP6)。辨证配穴:肝阳暴亢证加风池(GB20),风痰阻络证加丰隆(ST40),气虚血瘀证加足三里(ST36),阴虚风动证加太溪(K3)。操作:使用0.30 mm X 25--50 mm华佗牌不锈钢一次性针灸针。局部常规消毒后,颞三针,首先垂直刺入皮下,达帽状键膜下后,以15°角的针刺方向沿皮轻微、快速、不捻转刺入30mm,得气后以180---200/分的频率捻转2min,曲池(LI11)向少海(HT3)方向深刺25-35mm;外关(TE5)向内关(PC6)方向深刺20-30mm,合谷(L14)向后溪(S13)方向深刺30-40mm,极泉(HT1)进针时避开动脉直刺30-35mm,以上肢抽动为度;尺泽(LU5)、内关(PC6)直刺15 - 20mm,为手指末端抽动或麻木感为度,鼠蹊在腹股沟动脉搏动处外侧进针,向居髎 (GB29)方向刺30-35mm,以针感向下肢末端放射为度;阴陵泉(SP9)向阳陵泉(GB34)方向透刺30- 35mm,三阴交(SP6)沿胫骨后缘向悬钟(GB39)方向透刺30-35mm。其余穴位均直刺进针,得气后留针30min,每天治疗1次,共治疗28次。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①ADL疗效评定标准:疗效指数二【(ADL治疗后得分一ADL治疗前得分)/ADL治疗前得分」X 100%。显效:疗效指数)20%,有效:20%<疗效指数≥12%,无效:12%<疗效指数≥一12%,恶化<一12%0
       ②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 )评分标准:以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分值的减少(功能改善)及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评分时的病残程度)进行评定。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左右;恶化:功能缺损评分或增18%以上。
       从脑卒中偏瘫患者NDS疗效比较来看,91例患者中,基本痊愈2例,显著进步22例,进步13例,无变化7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为84.09%;从患者ADL疗效比较来看,91例患者中,显效35例,有效3例,无效6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为86.36%
      (7)安全性分析
      纳入安全分析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指标、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检测方面未发现因本试验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在针刺组,所有患者只有2例出现头部局部小血肿,几天后消失,未出现明显不适感。
       偏瘫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日常生活自理和社会参与能力。如何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并使患者最终回归社会是脑卒中康复的重要课题之一。
       针灸这一传统疗法对脑卒中治疗有其独到之处,临床上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其中靳三针疗法是靳瑞教授在传统针灸学继承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现代医学的内容,使传统针灸配方更趋于合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其组方均以三个穴名或二个穴名三个穴为一组穴,突破了传统的单、双配对的形式,也避免了常规多穴布针如集的沿习,根据针灸处方一穴为主、二穴为次的特点,取三穴而达到力专效宏。三针处分既有根据疾病的共性撷其纲领,又根据经络愉穴的共性归而纳之,这种不变的穴位为定式,缺一不可。如根据愉穴的治疗作用,靳三针的组穴中许多穴位邻近,属于局部取穴法,靳教授将古人的“以痛为输”衍化为“以病为输”,重在局部取穴,因为输穴的近治作用是一切瑜穴的共性,这种配穴充分加强了穴位的协同作用,易于取效。根据经络循行,三针中很多组合是远近结合,上下相配,体现了“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治疗特点。三针的命名与疾病的性质相联,将深奥的针灸取穴简单化、规范化。
       在传统的中风偏瘫取穴中以阳明经、少阳经穴为主,以祛风活络。本研究的针灸治疗方案是在总结既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根据脑梗塞后早期为弛缓性瘫痪和后期出现的痉挛性瘫痪的不同情况,分别取用不同的针刺穴位,体现了靳三针疗法方案的灵活性和针对性。由于脑卒中后患侧肢体会有一个从弛缓到痉挛的转变,靳瑞教授提出在痉挛期可刺极泉、尺泽、内关三穴,下肢可刺鼠蹊、阴陵泉、三阴交穴,分别命名为上肢挛三针、下肢挛三针。肢挛三针、下肢挛三针的针刺穴位均处于较大的神经干附近,针刺后的得气感,均为刺中神经干的麻木感觉。有人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大脑的方法发现针刺内关、阴陵泉、三阴交等穴能激活额叶、颞叶和枕叶、海马等部位,而这些脑叶是支配人体活动的主要部位之一。


103

主题

102

回帖

573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73
 楼主| 发表于 2015-7-11 16: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靳三针在进针方面强调针感和得气。《针经》曰“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用针之类,在于调气”;《标幽赋》曰“气速至而效速,气迟至而不治”,都说明了针刺必须要得气,得气与否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颖三针、手三针、足三针、挛三针都强调了进针的方向和角度,这是得气的必要条件。
      靳三针的有效性已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找到了理论依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其取穴简捷、主治广泛、组方独特、手法精湛、疗效显著,蕴涵着深刻的理、法、方、针等显著特点。本研究发现在脑卒中偏瘫的恢复过程中,传统的中医针灸疗法与康复技术可以选择其一应用,没有必要两者同时使用。
      靳三针疗法根据中风偏瘫恢复过程中的迟缓期、痉挛期的病理特点,采用不同的取穴治疗,强调针刺手法,并在此基础上又辨证加减。与现代医学提出的中风个体化治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靳三针将辨病、辨证与辨经有机结合,充分体现出了针灸的治疗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5-4-17 04:02 , Processed in 0.543689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