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97|回复: 1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

[复制链接]

103

主题

102

回帖

573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73
发表于 2015-7-11 16:5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知足常乐 于 2015-7-11 17:02 编辑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是指面神经所支配的额面肌肉发作性无痛性阵挛性收缩,常始于眼轮匝肌,随即波及到口轮匝肌,一般只限于一侧面部。原发性面肌痉挛常在中年以后发病,女性多于男性。神经系统检查无其他阳性体征,病程发展缓慢。面肌痉挛属中医学风证范畴,多由肝气郁结、化火生风或肝肾阴虚、虚火生风所致。针灸治疗有较好疗效,本文就近5年来有关文献报道作一综述。
       常规针刺治疗
       局部治疗   李之霞将150例患者随机分3组,浮针浅刺组、常规针刺组、药物组各50例,浮针浅刺组(选取局部穴位)和常规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与药物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浮针浅刺组的愈显率与常规针刺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成泽东悬刺浅刺面部穴位治疗面肌痉挛50例,50例中,治愈36例,显效7例,好转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杜雅俊在病灶局部采用皮内排行悬针治疗面肌痉挛128例,治愈85例,总有效率93.0%。宗慧梅等选用毛刺法:选取颤搐剧烈的部位,1次取3~6处,采用1寸针,针刺深度为0.8~1分,配以常规针刺承泣、四白、太阳、翳风等穴,治疗32例面肌痉挛,痊愈16例,总有效率87.5%。刘春梅等远取长针浅刺面部阿是穴与经穴,治疗面肌痉挛16例,治愈10例,占62.5%,总有效率87.5%。刘佩云等将治疗组30例运用“吊针”刺法(在同一穴位上,三根毫针并在一起同时刺入穴位,针刺1分深)针刺四白、承泣、瞳子髎、鱼腰,配常规针刺太阳、下关、迎香、翳风、地仓等穴,对照组33例常规针刺上述全部穴位。治疗组痊愈16例,有效率96.6%,对照组痊愈14例,有效率93.94%。
       远近相配   吴光英以内关(双侧)、三阴交(双侧)、印堂、四神聪为主穴,配穴以四白、瞳子、迎香、地仓,平补平泻,治疗12例,有效率91.7%。陈志刚等以针刺睛明、承泣穴为主,配阳白、四白、迎香、地仓、风池、合谷等穴治疗38例面肌痉挛,治疗30次后,全部痊愈,随访半年无1例复发。朱月芹垂直浅刺阿是穴(局部痉挛剧烈或最早出现痉挛的部位),配常规针刺双侧合谷、太冲、三阴交,治疗面肌痉挛33例,痊愈16例,显效9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19%。董洪魁选取上明、鱼腰、太阳、承泣、颧髎、下关、地仓、水沟等穴,并随证配以足三里、三阴交等远端穴位,滞针法留针,治疗面肌痉挛86例,痊愈63例,总有效率为98.8%。卞金玲等在健侧面部取太阳、下关、颧髎、上星、印堂、四神聪、太冲针刺,然后在患侧阳白、颧髎采用刺络拔罐法治疗面肌痉挛60例,治愈39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唐燕萍将71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7例,选用以颧髎、瞳子髎、率谷、丝竹空、攒竹、合谷、外关等穴施多针浅刺法和行气法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赛立泰、苯妥英钠和八珍汤合止痉散等镇静安神中西药治疗,两组治愈率、有效率均有显著差异。陈改花将69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毛刺患侧、巨刺健侧的方法,选用牵正、四白、颧髎、巨髎、地仓等穴,对照组选用常规针刺患侧穴位。治疗组痊愈19例,总有效率91.9%,对照组痊愈8例,总有效率65.6%。宋云峰以本神(双)、神庭、四神聪、百合、合谷(双)、太冲(双)、印堂、阿是穴(起搏点)为主穴,结合临床辨证分型远道取穴,30例治愈16例,有效率达9313%。李文丽等将57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都选取面部穴及远端穴,治疗组30例,采用丛刺阿是穴配合缪刺法治疗,对照组27例,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5.2%,两组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意义。
       远端取穴    蓝先金等运用巨刺法治疗40例面肌痉挛,取健侧太阳、四白、下关、颊车、地仓、太冲等,施以提插平补平泻法,结果痊愈20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江红等等取太溪、丰隆、太冲、三阴交治疗面肌痉挛32例,与西药组32例(每日肌苷5 g)对照,针刺组总有效率93.8%,对照组总有效率7119%,两组显著差异,P<0.05。徐文清等电针四关穴治疗面肌痉挛30例,痊愈20例,有效5例,无效5例。吴继良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及对照组17例,治疗组采用巨刺法,针刺健侧四白、下关、颊车、下颧髎(颊车与颧髎之间,颧骨弓前凹陷中),合谷(双侧)、太冲(双侧),头部平刺百会透前顶,神庭透上星,接电针;对照组为传统针刺加药物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3.9%,对照组总有效率64.7%,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王玲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缪刺法,取健侧风池、翳风、太阳、合谷、太冲等穴,对照组用常规患侧取穴法。治疗组痊愈16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痊愈8例,总有效率7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陈杰等选取双侧合谷、太冲、风池、复溜穴,或补或泻,治疗面肌痉挛30例,治愈12例,总有效率为96.7%。叶国传采用针刺主穴四关、血海,结合临床辨证分型远道配穴,平补平泻,治疗面部痉挛28例与单纯针刺面部穴32例相对照,针刺“四关”加血海穴组痊愈率50%,总有效率93%,针刺面部穴组痊愈率25%,总有效率81%,两组有差异。
       特殊选穴    陈雅民等应用自创“止痉穴”(位于颈部侧面,相当于患侧平下颌角后方,当转头向对侧时胸锁乳突肌突起之肌腹上,即天容穴与天牖穴之间,压之有酸胀感)结合巨刺远取法治疗面肌痉挛患者90例,治愈63例,治愈率为70.0%,总有效率为97.8%。宋文翔等根据经验选用面静舒系列穴组:面部主穴颧髎、地仓、止痉;四肢主穴阳明经反应段手三里、曲池、上巨虚、足三里等;背部主穴大椎、身柱、筋缩等,或针或罐,治疗本病65例,总治愈率92%。王谅等将158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成CPRT(“经络-穴区带”疗法)组53例、常规针刺对照A组53例和卡马西平片对照B组52例,观测其肌肉痉挛波的振幅、频率等参数的变化,治疗组与两对照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振幅和频率改变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两对照组。
       电针疗法
       武国华取面部穴位接G6805治疗仪,采用断续波,小强度电流,高频率,治疗面肌痉挛87例,痊愈59例,总有效率为95.9%。刘凤波等治疗组52例,选取阳白透鱼腰、四白、迎香、地仓、下颌、阿是穴、合谷穴、太冲,接取电针,用连续波,辅以神灯照射面部穴位,总有效率92.2%,对照组用卡马西平治疗50例,总有效率74%。两组比较,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确有显著性意义。
       火针疗法
       程远钊等单纯采用火针针刺痉挛跳动之始发局部及面部腧穴,局部应多刺、重刺,所循经线腧穴少刺、轻刺,每次刺4~10针,治疗36例面肌痉挛,治愈24例,总有效率86.11%。徐秋玉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火针针刺翳风、下关、肝俞、太冲、照海等穴,对照组55例,相同穴位电针治疗,治疗组痊愈17例,愈显率70.8%,有效86.2%,对照组痊愈12例,愈显率52.7%,有效率83.6%。2组愈显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埋针疗法
       张健君等在痉挛多发部位埋针治疗16例面肌痉挛,痊愈8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1例。李光海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埋针组)55例和对照组(西药组)42例,治疗组选取患侧阿是穴(痉挛最明显处或原发痉挛处)、四白、太阳、地仓、颊车中2~3穴皮下埋针,对照组服用卡马西平等药,治疗组有效率96.36%,对照组有效率88.09%,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高学军等针刺合谷、太冲使之经气传导,辅以在面部触发痉挛位置埋掀针,治疗面肌痉挛33例,痊愈28例,有效率为100.0%。


103

主题

102

回帖

573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73
 楼主| 发表于 2015-7-11 17: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微针疗法
     韩雪梅等头针取穴百会、运动区下点为主治疗面肌痉挛,即刻效应能达100%,30例患者中经2周治疗后治愈率达43.3%,总有效率达96.7%。李建兰运用头针(对侧舞蹈震颤控制区)配合体针治疗面肌痉挛16例,显效5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7.5%。唐智斌等眼针取肝区、肾区、上焦区,体针取合谷、太溪、阳陵泉、足三里等穴,针刺治疗面肌痉挛30例,30例中痊愈16例,总有效率93%。熊灿东以颈穴为主,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30例,痊愈9例,显效16例,好转3例,无效2例。朱文罡等将39例面肌痉挛随机分为两组,腹针组19例,针刺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上风湿点(滑肉门外5分上5分)、患侧阴都穴;体针组20例,常规针刺翳风、地仓、颊车、攒竹等穴。腹针组治愈15例,有效率94.7%,体针组治愈7例,有效率65.0%。腹针组疗效明显高于体针组。
       综上所述,近年来针刺治疗面肌痉挛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取得了相当的疗效。其方法多种多样,是治疗面肌痉挛较为理想的方法。选穴多用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及任脉经穴。取穴及手法呈多样性,以局部穴位配合远端穴位为主,且局部穴位浅刺,轻刺激,但是,在多数临床疗效观察中尚缺乏统一的随机化标准。在疗效判定标准上,主要依据症状的改善情况来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没有统一的评定标准,因此临床疗效的可比性不强,今后的工作采用多中心、大样本的系统研究是必要的。也缺乏较远期的疗效观察,应加强远期疗效的临床观察,使结论更加科学化。大多数病例限于临床疗效观察,缺乏科学性、规范性,缺乏实验室理化指标的对比研究,应建立实验室指标的同步研究,更有利于筛选出最佳的针刺方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6-26 13:36 , Processed in 0.470410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