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五行养生 于 2015-7-18 17:03 编辑
患者年龄5~58岁,平均17.08岁。病程3个月至15年,平均23.8个月。符合以下病例选择:入选标准 临床上符合慢性荨麻疹诊断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06-28发布),每周至少症状发作3次或每2天发作1次。 排除标准: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有严重心脏病、自身免疫病、严重感染、恶性肿瘤、精神病等。 终止及退出标准:经复核不符合入选/排除标准的患者;自动终止治疗者;因故失访者;违反方案者。 治疗方法:用补气和血汤内服:生黄芪15克,党参15克,焦白术9克,茯苓皮9克,生地30克,当归9克,丹参15克,白僵蚕9克,防风9克,乌梅9克,白鲜皮15克,炙甘草3克。加减法:遇冷而发者,加麻黄415克、干姜皮6克;脾胃虚寒者,加熟附子9克(先煎)、干姜3克;冲任不调者,加仙茅9克、仙灵脾12克、肉苁蓉9克;搔抓后即起风团,或条痕状隆起,加紫草9克、桃仁9克;风团多发于受压之处者,加桃仁9克、红花12克、莪术9克;因热、运动和情绪紧张而复发者,加黄芩9克、远志6克、酸枣仁9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再配合脐部(神阙穴)拔火罐,每次5~10分钟,后用加味玉屏风散(黄芪30克、防风15克、白术15克、全蝎9克、蝉衣9克,共研细末)适量,醋调敷脐,肤疾宁固定,每日1次,连续3次后隔4天再重复脐疗。
慢性荨麻疹的发生,中医认为其根本病因在于禀性不耐,气血不和,脏腑失调所致。现代医学对本病的发病原因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其发病机理主要有免疫性和非免疫性两种,与免疫有关的荨麻疹主要是由I型变态反应引起,非免疫机理的荨麻疹是某些药物能降低肥大细胞的cAMP而引起组胺释放,另外饮酒、发热、受冷、运动、情绪激动等因素直接作用于小血管和通过内源性激素的改变而作用于肥大细胞释放介质所致。我们根据中医基础理论结合现代医学对慢性荨麻疹进行辨证施治配合脐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方中生黄芪补气固表,对细胞免疫和抗体生成具有增加或调节作用;党参、焦白术、茯苓皮、炙甘草相配,是仿四君子汤方义,意在益气健脾,使血浆中cAMP的含量增加,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淋巴母细胞转化,加强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促进激素分泌;生地滋阴养血,既可拮抗外源性激素对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的抑制,又能延缓肝脏对皮质激素的分解代谢,使血中皮质激素水平升高,对淋巴母细胞的转化有一定促进作用;当归、丹参养血活血,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及抗组胺:白僵蚕祛风通络,其含甾体11-α羟基化酶系,用于合成类皮质激素,增强机体防御能力和调节功能;防风与黄芪、白术同用,即玉屏风散成方,是为益气固表而设,能抑制变态反应,增强机体抵抗力,且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实系补中有散,散中有补之意;乌梅性平味酸,取其增强免疫、脱敏之用;白鲜皮味苦性燥,能抑制组胺和慢性反应物等过敏介质的释放或直接拮抗过敏介质,是止痒之要药;麻黄辛温宣肺、疏风止痒,具有拟肾上腺样效应,可激活腺苷环化酶,使cAMP增高,从而抑制组胺的释放;附子、干姜温阳祛寒,能促进激素分泌,改善机体适应调节能力;仙茅、仙灵脾、肉苁蓉温阳调理冲任,既能增强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功能,清除体内变应原和免疫复合物,减少组织损伤和继发的免疫调节紊乱,而且还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提高效应T细胞质和量,以致对体液或细胞免疫均呈增强作用;桃仁、红花、莪术活血化瘀行气,有降低血管通透性及抗组胺作用,配生地、当归,是仿桃红四物汤方义,为养血、活血、逐瘀而设;紫草凉血活血透疹,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组胺释放;黄芩清热,对Ⅰ型(超敏型)变态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抗过敏、抗乙酰胆碱作用;远志、酸枣仁镇静安神宁心,调节神经系统,抑制和维持乙酰胆碱的正常释放;全蝎、蝉衣祛风活血,有较好的脱敏作用;甘草益气补中,是和解药性及调补之要药,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抑制过敏介质释放和补体活动,对各型变态反应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