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现代社会高发疾病,并且发病年龄呈逐渐年轻的趋势。冠心病类于中医胸痹范畴,中国历代至于当代关于胸痹的病因、病机、治疗等经验宏富,笔者在临床中,时遇冠心病,心绞痛骤发,一般均口含药物或急救治疗,如辅以针灸治疗,尤其在疼痛发作时,止痛痛痹效果良好,并且多种著作中亦有述及,如老中医李可先生在其经验集中记述于其急救心肌梗塞时即针灸内关等穴而急则治其标,通脉开痹,后绝以中药治疗。
在针灸治疗中,已故老中医彭静山教授于医疗实践中创研之眼针疗法,因操作简单,疗效显著,适应症广,并且通过观眼诊病方法简单,对疾病的全面掌握大有益处,是祖国医学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将眼针疗法结合中药汤剂治疗胸痹的体会总结如下:
病因病机:胸痹是由邪痹心络、气血不畅而致胸闷心痛,甚至心痛彻背等为主症的心脉疾病胸痹的发生多与体虚、痰阻、血瘀三大因素相关,三者互为因果,密切相关,多由于年迈体虚,肾元方乏,脾气虚弱,生血乏源,成疾有余,痰邪挟阻心络,日久生血瘀而致胸痹发生。或情志失调,忧思伤脾,脾虚气结,气结则津液不得输布,遂聚而为疾,或肝郁气滞,甚则气郁化火,灼津成疾,阻痹脉络,胸阳不运则为胸痹。或饮食不当寒邪内侵,胸阳不足,阳寒之乘虚侵袭,寒凝气滞,痹阻胸阳,而成胸痹。
于辩证治疗中基于以上病因病机,均以自拟冠心宁汤加减治疗,方剂组成如下:当归20克、生地20克、桃仁20克、红花20克、甘草20克、积壳20克、赤芍20克、柴胡20克、川穹20克、牛膝20克、薤白15克、半夏20克、瓜藤30克、桂枝15克、冤丝子20克、丹参15克、土虫10克眼针取穴请参阅相关著作,不再覆述
辩证分型:
(1)寒凝心脉:
症状:胸痛彻背,背痛彻胸,四肢厥冷,遇寒而作,伴有喘息不能平卧,面色苍白,自汗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细或沉弦。眼诊白睛可见心区脉络浅淡。
治则:温通胸阳,散寒止痛
治疗:中药冠心宁汤去半夏加附子10克、干姜15克
眼针取心区、上焦区,同时配内关、昆仑穴。
(2)痰浊塞塞
症状:胸中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喘促,口吐痰沫,难以平卧,多形体肥胖,痰多口粘,舌苔厚浊腻,脉滑或弦缓。眼诊白睛可见心区脉络淡红而屈曲怒张。
治则: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治疗:中药冠心宁汤重用瓜藤40克,加胆南星20克、陈皮20克
眼针取穴:心区、脾区、上焦区,配内关、丰隆穴。
(3)心血淤
症状:胸中刺痛或闷痛,疼痛不移,入夜尤甚,伴有心悸,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脉沉涩活结代。白睛可见心区脉络紫而屈曲。
治则: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治疗:中药冠心宁汤,倍丹参30克、桃仁25克、丹皮25克
眼针取穴:取心区、上焦区、配内关、心愈
(4)心脾两虚
症状:胸闷隐痛,反复发作,心悸气短,动则喘息,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
眩,遇寒则甚,舌质红或有齿痕,脉细弱无力或结代。眼针白睛可见心区脉络浅淡。
治则:补益心气,活血通络
治疗:中药冠心宁汤加五味子15克、党参20克、麦冬20克、远志15克、黄芪15
克
眼针取穴:心区、上焦区、配内关、膻中、中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