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66|回复: 1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埋线治疗

[复制链接]

119

主题

114

回帖

651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51
发表于 2015-7-31 16: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中医理疗 于 2015-7-31 16:37 编辑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简称UC)是一种主要侵及直肠、结肠黏膜层导致糜烂、溃疡形成的弥漫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病因至今不明确,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为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左下腹痛及便血,同时可伴有发热、乏力、纳差、消瘦等。此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且治疗效果差,目前仍为世界性难题。笔者运用穴位强化埋线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诊断标准:所有患者除外有大出血、穿孔、中毒性巨结肠及癌变等并发症病例。按照2000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患者腹泻每日4次以下,便血轻或无,无发热,脉搏加快,或贫血,血沉正常;中度: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重度:腹泻每日6次以上,明显黏液脓血便,体温>37.5℃,脉搏>90次/分,血红蛋白(Hb)<100 g/L,红细胞沉降率>30mm/h。
       病例均来源于医院门诊或病房,排除有其他合并症的活动期的UC患者。年龄17~51岁,平均34.3岁;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黏液血便、里急后重,少数有发热等全身症状;病变范围限于直肠者6例(18. 8%),直肠、乙状结肠者18例(56.3%),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者7例(21.9%),全结肠1例(3.1%);属于轻度4例,中度26例,重度2例。32例患者均有1年以上正规服用柳氮磺吡啶(每日3~4 g,分次口服),或同时服用中成药固肠胶囊(25例)以及康复新(7例)史,停药后1个月内病情均反复,全部症状重新发作,肠镜恢复治疗前黏膜变化。此32例患者均为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停药症状复发后1个月纳入观察组。
       治疗方法:(1)选穴:大肠俞(双)、天枢(双)、足三里(双)、下脘透建里透中脘、中极透气海。(2)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予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再使用大号皮肤缝合针将2号医用铬制羊肠线双股约4 cm分3次埋入上述穴位,局部敷料包扎。用12号硬膜外穿刺针直刺入足三里穴约5 cm,将同样羊肠线约4 cm放入针管,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置入穴位。治疗后3天内用安尔碘消毒针眼1次。治疗后2个月复查肠镜,评定疗效。治疗期间嘱患者正常饮食,停用一切与本病治疗有关的治疗方法及药物。
       疗效评定标准:按照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观察患者腹痛、腹泻、便血、消瘦、发热等主要症状及结肠镜变化。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黏膜大致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检查黏膜轻度炎症或假息肉形成。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均无改善。
临床各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本组32例,随访6个月,无脱失病例。临床各主要症状改善明显,治疗前症状发生131例次,治疗后消失111例次,占84.7%;减轻19例次,占14.5%;无变化1例次,占0.8%;总的症状改善率为99.2%。
       肠黏膜病变疗效比较:结肠镜肠黏膜病变治疗前发生43例次,治疗后2个月复查结肠镜黏膜病变改善明显,肠黏膜病变消失26例次,占60.5%;好转10例次,占23.3%;镜下总改善率为83.7%。
       临床总疗效比较:32例中完全缓解25例(78.1%),有效7例(21.9%);治愈率为78.1%,总有效率为100%。
       祖国医学中并无UC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本病属于中医“久泻”、“痢疾”、“便血”等范畴。多因饮食不节、情志不调而致脾胃损伤。现代医学认为:UC很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情绪波动、寒冷影响、饮食因素等均可能诱发,并有恶变及合并急重型暴发性结肠炎的危险;最严重的问题是在青壮年中发病率高、病程长、反复发作,有一系列的合并症,治疗效果差,不但给患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造成很多困难,也给社会带来负担。全结肠切除因其严重并发症,仅仅做为最后的治疗手段。


119

主题

114

回帖

651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51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6:36:12 | 显示全部楼层
      UC过去一直是以内科治疗为主,外科手术是在内科治疗失败,或出现如穿孔、大出血、肠梗阻,或无法与其它腹内炎症鉴别的急腹症时,才不得而为之的对症治疗。所以其效果只能说是救命,谈不到治疗改进及方法选择的问题。中医药及针灸治疗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总体来说疗效不稳定,不能从根本上让患者摆脱疾病的折磨。穴位埋线治疗UC早有报道,但疗效不满意,临床治愈率仅24%。我院近年来采用穴位强化埋线疗法治疗UC和便秘,是在经络理论的基础上创造的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其特点是强化埋线加强了对有效穴位的刺激强度,肠线体积增大影响吸收时间直接影响疗效,尤其是在同一穴位上同时多次埋线可以取得较明显的疗效。本研究将线体增至双股2号线,每一穴位同时埋线3次。因为这种埋线治疗方法特别强调了刺激的强度,因此特称做“穴位强化埋线”以区别于一般性埋线。可以较长期、连续、稳定地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节体内的平衡,从而简便、有效地解决免疫失衡、激素失衡等目前不完全认识和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达到治疗UC的目的。如果不采用强化埋线,就不能形成对穴位持久的有效刺激。这是普通埋线疗法疗效不稳定的原因。
       本法所选用的大肠俞为大肠经气转输之处,具有调理肠腑、祛瘀生新之功;天枢为大肠募穴,具有升清降浊、理气化湿之功;二者相配,可直接调理大肠气机。足三里升气降逆而调中,且为强壮要穴,可与中脘、建里及上脘共同鼓舞中气,使气血得生,胃肠运化正常,大便调和。对经络的有效刺激可以改变人体的不正常的免疫系统,使之向平衡发展。中极透气海所穿行的关元、石门、气海均有止泻、消除腹痛的作用。本疗法治疗UC获得良好疗效,避免了药物及手术等方法的不利因素,可做为治疗UC的新的有效方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2-4 01:22 , Processed in 0.145414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