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之涵 于 2015-8-5 16:25 编辑
脐疗的概念及历史源流
脐,穴名神阀。脐疗是根据中医理论,选用适当药物或材料,制成一定剂型(粉、糊、丸、膏、饼等)填敷脐中或熨脐、灸脐、针脐、在脐部拔罐、按摩等方法以治疗疾病或保健的外治法。
脐疗的历史源远流长,据说早在殷商时期,太乙真人就用熏脐法治病,彭祖也因蒸脐法而长寿。现存最早的医方著作《五十二病方》记载有肚脐填药、敷药、涂药等疗法。中医最早的医典《黄帝内经》对脐与脏腑经络关系的论述,为脐疗奠定了坚实而明确的理论基础。脐疗在汉朝、晋朝、唐朝、宋元、明朝均有较大的发展。晚清浙江外治大师吴师机运用脐疗
治疗一切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科等疾病,其专著—《理渝骄文》的出现,是脐疗法成熟的标志。该书记载了贴脐、填脐、纳脐、涂脐、敷脐、掺脐、灸脐等法的验方达300种之多,此外,该书还对贴脐疗法的作用机理、药物选择、赋形基质、用法用量、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辨证施治方面,都从理论了做了系统的阐述,使脐疗独成体系。
脐疗的作用原理
脐疗涉及经络传导、药物本身作用、局部皮肤渗透、神经调节四大作用。1.脐位于任脉,和全身经脉相通,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肤筋膜皆相连。当药物作用于脐部(神阙穴)时,通过对其持续的刺激达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扶正祛邪,调整脏腑阴阳等作用,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其次,脐居于“气交”之中点,药物敷于脐,藉“气交”上下升降,通达全身;且当不同性味的药物作用于脐部时,经过经络的输布,深入于体内并发挥药物“归经”之效能,使之达于脏腑经气失调的病所。2.中药本身就有调整阴阳,治疗疾病的功效。正如清代医家徐灵胎所言:“凡药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各以其所偏胜而资之疗疾,故能补偏救弊,调和脏腑,深求其理,可自得之。”3.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的最后闭合处,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较差,且脐下无脂肪组织,皮肤筋膜和腹膜直接相连,故渗透力强,药物分子较易通过脐部皮肤的角质层,进入细胞间质,迅速弥散入血而通达全身。美国Y.w.chien的研究表明,药物经脐部给药的生物利用度是前臂肌肉注射给药的1.6倍。4.穴位(包括神阙)的各层组织中,具有丰富的神经末梢、神经丛和神经束。脐靠近腹腔和盆腔,腹腔和盆腔内有植物神经的主要神经丛及神经节存在。当药物施于脐部时,能刺激局部神经末梢,使其进入活动状态,再通过神经系统的反射与传导,促进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和免疫机能,改善内脏及组织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脐疗的临床运用 (一)内科张氏等 以生石膏、白矾、蟾皮等敷脐治疗乙脑高热45例,有效率为66.7%。张氏采用扶正祛邪贴敷脐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32例,总有效率为87.50%。刘氏等采用活血化瘀、益气养血的中药粉剂固定脐部,昼夜佩带治疗癌性疼痛,临床实验表明,缓解癌痛有效率为63.33%。段氏采用当归、川芎、赤芍等敷脐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0例,总有效率为83.33%。段氏以半夏、茯苓等脐疗治疗美尼尔病32例,总有效率93.7%。吴氏采用自制养血安心膏敷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84例,有效率为94%。孙氏等采用降脂脉安冲剂并大黄敷脐治疗脂肪肝100例,结果能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孟氏在口服降脂汤同时,采用菖蒲、生山楂等敷脐治疗高脂血症36例,总有效率为91.7%。袁氏等采用吴茱萸、胆南星脐疗加耳穴贴压治疗氯氮平所致流涎35例,取得明显疗效。
(二)外科 李氏以丹参敷脐治疗庙气疼痛36例,治愈33例(2年内无复发),显效2例,无效l例。关氏等以大黄、芒硝敷脐治疗单纯型胰腺炎30例,有效率100%。汤氏等采用桃红松解散外敷神阙穴治疗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总有效率为96.67%。谭氏在术后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吴茱萸贴脐治疗腹部手术患者38例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总有效率100%。樊氏等在术后常规治疗上加生大黄、芒硝、厚朴、枳实敷脐防治术后肠胀气160例,对照组为术后常规治疗。结果两组术后肠功能皆可恢复,但治疗组术后无肠胀气表现。
妇科 庞氏等自拟促黄祈嗣丹贴脐治疗黄体不健致不孕症132例,痊愈86例,无效46例。庞氏等自拟通管胤嗣丹治疗免疫性不孕症112例,结果痊愈62例,无效50例。庞氏等自拟通管胤嗣丹贴脐治疗输卵管炎致不孕症130例,治疗效果痊愈70例,无效60例。赵氏等自拟经延丹贴脐治疗经期延长118例,总有效率为94.07%。马氏等自拟敷脐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26例,总有效率92.00%。申氏采用云南白药与白酒调和成糊状敷脐治疗慢性附件炎,一般1个疗程即可治愈。李氏采用熏脐灸疗法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31例,结果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口服尼尔雌醇组,且熏脐组未出现任何副作用,口服尼尔雌醉组出现恶心7例,体重增加4例,出现阴道出血2例。陈氏等采用中药敷脐治疗产后尿潴留16例,总有效率93.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