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宁静致远 于 2015-8-13 16:37 编辑
中风(Stroke)也称脑卒中,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属中老年人常见病,具有高病死率、高复发率及高致残率等特点,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大约80%中风患者在发病后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偏瘫、言语障碍、延髓麻痹、肢体疼痛等。中风分为中经络及中脏腑,一般前者恢复较好,后者恢复较差,且死亡率高。近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及其后遗症得到良好疗效,但少有火针配合益气活血法治疗中风后偏瘫所造成功能障碍的相关报道。本文采用火针配合活络固本汤治疗中风后偏瘫肢体功能障碍,获得满意疗效。
患者均医院住院的中风后偏瘫患者,其中脑血栓形成49例,脑出血恢复期28例,多发性脑梗死22例,动脉硬化15例,病程3-22个月。所有偏瘫患者均具有典型的肢体功能障碍,经CT或MRI检查排除其他病变后确诊。年龄40-76岁,平均(55.8±4.66)岁,均根据1986年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会议临床诊断标准确诊。
治疗方法:火针疗法+益气活血疗法
火针疗法:取穴方法参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经穴定位》及《腧穴学》第五版教材。
(1)辨证取穴。上肢偏瘫者,取肩前、肩贞、尺泽、天井、大陵、阳池、鱼际、后溪、内八邪、外八邪;下肢偏瘫者,取血海、梁丘、阴陵泉、阳陵泉、三阴交、悬钟、照海、申脉、环跳;上下肢偏瘫者,参照上述之上肢偏瘫和下肢偏瘫所取的各个穴位;语言不利者取舌三针、哑门、廉泉;口角?斜者取地仓、颊车、内庭;肝阳暴亢者配取太冲、内庭,风痰阻络者配取丰隆、合谷,痰热腑实者配取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者配取血海、气海,阴虚风动者配取太溪、肾俞。以上诸症随症选穴,每次治疗选8-19穴位。
(2)治疗用具。
选用由厦门七八九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钨钢火针,规格0.35 mm×25mm-0.35 mm×75 mm;酒精灯1熆;万花油1支。
(3)操作方法。在选定穴位周围用75%酒精消毒,待酒精挥发后涂上万花油,右手以笔式持针,用酒精灯将针烧至白赤化,快速将火针刺入穴位,并敏捷将针拔出,深度约3-5分,拔针后即用万花油的棉签点按;隔日1次,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效果评价。
益气活血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是中医传统治疗方法。有学者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气虚为多,标实以血瘀为多,故立方益气活血,其诊治原则是通络祛瘀、固本益气、醒脑开窍;采用中药活血固本汤内服,主要中药为:黄芪、党参、当归、川芎、郁金、石菖蒲、葛根、姜半夏、桂枝、赤芍、柴胡、黄岑、生甘草等,水煎服,2次/d,4周后进行效果评价。
评定标准:(1)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定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二代标准》的疗效评定为依据(1996)。疗效评定说明:治疗前评分与治疗后评分百分数折算法:(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前积分×100%。基本恢复:≥81%;显著进步:56%-80%;进步:36%-55%;稍进步:11%-35%;无变化:约11%;恶化(包括死亡):负值。
(2)神经功能评分标准。
依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根据治疗前后患者功能改善及病残程度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1-3级;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以下或增加。
(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标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依据巴氏(Barthel index,BI)指数法。≤40分为完全或大部分依赖他人;41-60分为部分依赖他人;61-100分为生活自理。
(4)运动功能评分标准。
依据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即SFMA量表进行运动功能积分评价。Ⅰ级:约50分,提示严重运动障碍;Ⅱ级:50-84分,提示明显运动障碍;Ⅲ级:85-95分,提示中度运动障碍:Ⅳ级:96-99分,提示轻度运动障碍。
中风偏瘫是由于脑血管意外致大脑一定区域发生器质性病变而造成的肢体功能损害。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涉及脑微循环障碍、神经细胞内环境变化、脑血流的动力学异常、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紊乱、耐受基因表达、细胞凋亡及活跃的自由基毒性反应等方面,且各种变化之间相互影响。由于中风后偏瘫有较高的发病率,且发病后多遗留下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迄今在治疗方面还没有突破性进展。为此,寻找中风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快速康复的有效方法,成为当前医学界的重要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