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医者仁心 于 2015-8-22 15:56 编辑
病例来源于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病例,符合以下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脑梗塞和出血诊断标准”来确诊脑梗塞或出血,并且有假性球麻痹的临床表现:①言语障碍:言语中断,或爆发性语言;②发音困难;③进食困难(吞咽困难)。病理性脑干反射:①吸吮反射;②掌颏反射。情感障碍:强苦强笑。经头CT或MR以确定是延髓运动神经核以上的病变。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病程不超过两周,年龄在55~85岁者均可入组。
排除标准: 各种原因的真性球麻痹、多发性硬化、一氧化碳中毒等各种非脑血管病引起假性球麻痹;心、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造血功能疾病者,有严重原发病者,晕针者,医嘱依从性差、不符合纳入标准、有精神疾病、无法判定疗效。
治疗方法:针具选择 眼针选择29号直径0.34mm,长15mm即1.5寸的不锈钢针。体针选择28号直径0.38mm,长25—50mm的不锈钢针。
穴位选择 眼针选区:肺区、上焦区、肝区、肾区、下焦区。体针穴位选择:风池、翳风、廉泉、太冲、太溪、合谷、外关、三阴交。
眼针图
操作方法眼针:选用沿皮横刺法即在选好的经区,找准经区界限,在距眶外2mm处向应刺的方向沿皮刺入,可刺入真皮达到皮下组织中,不可再深,也不可刺入另一穴的界限。体针:风池:向咽喉方向刺入1.0—1.5寸,施以小幅度提插捻转手法,使针感向咽喉和舌根部放射;翳风:直刺0.5—1.0寸用捻转手法,使针感传向咽喉;廉泉:向舌根方向斜刺0.5—0.8寸,施以捻转手法使咽部舌根有酸胀感;刺双侧合谷0.5~1.0寸、外关0.5~1.0寸、三阴交1.0—1.5寸、太溪0.5—0.8寸、太冲0.5—0.8寸,都施以提插手法使局部有酸胀感。7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每1个疗程观察一次疗效和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临床疗效。言语功能状态分级:5级:言语流利,语言清晰,语言信号准确,语言交流完全;4级:语言笨拙但尚连贯,语言清晰或欠清晰,语言信号准确,语言交流能力不完全;3级:语言笨拙不连续,语言不清,语言信号不准确,语言交流能力部分丧失;2级:有语言动作,但不成旬,听不清,语言交流能力丧失;1级:无语言动作或示意。
吞咽功能状态分级5级:吞咽功能正常,兼声音正常,咽反射正常;4级:偶有呛咳,咽反射正常,发音无改变,吞咽运动良好;3级:呛咳或兼有声音嘶哑,吞咽困难,进食尚可;2级:因呛而进食困难,但能进食,尚有吞咽动作,兼有声音嘶哑;1级:吞咽运动丧失,兼有音嘶,完全不能进食。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提高吞咽、语言分级三级以上,或症状体征消失;显效:提高吞咽、语言分级二级者;有效:提高吞咽、语言一级者;无效:对吞咽、语言分级无改变者;如果吞咽与语言分级不一致者,按吞咽分级为准。
结果:痊愈56例(70%),显效12例(15%),有效l0例(12.5%),无效2例(2.5%),总有效率97.5%。无1例发生吸人性肺炎和营养不良。55—65岁有效率是100%,66—75岁有效率100%,76—85岁有效率90.33%。
假性球麻痹最大的合并症就是误吸所导致的肺部感染以及摄人不足所引起的严重营养不良、极度消瘦甚至脱水,导致患者死亡率明显增高和生活质量下降,并直接影响患者的独立生活自理能力。针刺可以有效的防止肺部感染和营养不良的发生,从而说明针刺治疗假性球麻痹是一个颇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