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海洋之露 于 2014-1-20 13:44 编辑
一、概述 腰腿痛指下腰、腰骶、骶髂、髋、臀及下肢痛的总称,俗称腰腿痛。据统计70%~80%的人在其一生中经历着一次以上的腰腿痛,直接影响工作和生活,而腰腿痛往往不是独立的疾病,是多种疾病的共有症状,临床表现多样化,病因也十分复杂,目前尚无统一分类,从病因学分类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肌肉、骨骼、关节疾病引起的疼痛
1、 肌肉、骨骼的变性改变;
2、 外伤:骨折、脱臼、肌腱断裂;
3、 炎症:风湿性、感染性关节炎、痛风等;
4、 肿瘤:骨肿瘤、软组织的肿瘤
(二)神经性疼痛因脊髓神经受侵犯而引起的有:
1、因机械性原因而受压迫:脊椎、脊柱的变性、变形、骨折、脱臼、椎间盘脱出、肿瘤所致的神经压迫;
2、神经的外伤:神经的牵拉、切断、撕脱等;
3、神经炎:外伤后神经炎;
4、肿瘤
(三)血管性疼痛:
1、动脉性:栓塞、痉挛、外伤、硬化(雷诺氏症,动脉栓塞);
2、静脉性:静脉炎。
(四)其他脏器引起的痛:骨盆内脏、腹部内脏引起的痛。
二、神经解剖
(一)腰、骶神经的感觉支配:
(二)腰、骶神经的运动支配
;肌肉、骨骼的变性改变;
2、 外伤:骨折、脱臼、肌腱断裂;
3、 炎症:风湿性、感染性关节炎、痛风等;
4、 肿瘤:骨肿瘤、软组织的肿瘤
(二)神经性疼痛
因脊髓神经受侵犯而引起的有:
1、因机械性原因而受压迫:脊椎、脊柱的变性、变形、骨折、脱臼、椎间盘脱出、肿瘤所致的神经压迫;
2、神经的外伤:神经的牵拉、切断、撕脱等;
3、神经炎:外伤后神经炎;
4、肿瘤
(三)血管性疼痛:
1、动脉性:栓塞、痉挛、外伤、硬化(雷诺氏症,动脉栓塞);
2、静脉性:静脉炎。
(四)其他脏器引起的痛:骨盆内脏、腹部内脏引起的痛。
二、神经解剖
(一)腰、骶神经的感觉支配
(二)腰、骶神经的运动支配
三、体格检查
(一)试验
1、直腿抬高试验:小于30度为阳性,提示坐骨神经痛;
2、4字试验:阳性提示有髋关节疾病,髂腰肌痉挛,骶髂关节疾患时,产生剧烈疼痛。
(二)反射(左右侧应对照试验)
1、膝腱反射:反射中枢在L2~L4,反射减弱或消失提示L2~4神经受侵犯,如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反射亢进提示在比脊髓更高位中枢侧有病变(锥体路障碍),如脑脊髓肿瘤,出血时;
2、跟腱反射:反射中枢在S1~S2;减弱或消失常因S1~S2神经发生病变或受侵犯;亢进则预示比脊髓更高位中枢侧有病变;
3、足跖反射:反射中枢在L1~L2,属于表层神经反射,因此在该部位末梢神经或中枢神经受侵犯时均可消失或减弱;
4、提睾肌反射:中枢在L1~L2,脊髓圆锥部或马尾神经障碍时发生该反射减弱或消失;
5、肛门反射:中枢在S2,脊髓圆锥部或马尾神经障碍时减弱或消失;
6、巴彬斯基反射:中枢L5~S1,阳性可能由于锥体路障碍(1~4岁小孩可为生理性阳性)。
四、治疗原则
1、药物
(1)解热性镇痛药:如阿斯匹林、芬必得、英太青、莫比可、戴芬等;
(2)非麻醉性镇痛药:如曲马多,该药为人工合成的中枢性镇痛药,主要通过抑制脑突触对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达到止痛作用;适用于中重度疼痛,给药途径不管是静注、肌注、还是口服或硬膜外腔注入,均能发挥相同的止痛效果,该药不抑制呼吸,对循环心脏的影响轻微,无依赖性和耐受性,也无欣快感、便秘等副作用。成人用量每次50~100mg,每日2~3次,每日总量不宜超过400mg;治疗剂量很少发生副作用,有时会出现疲倦、口干、恶心呕吐、头晕、心悸、出汗等副作用。商品名有奇曼丁及曲马多缓释胶囊等。
(3)麻醉性镇痛药:如吗啡、度冷丁、芬太尼、可待因等。
2、理疗:温热、按摩、运动、电针;
3、神经阻滞:有椎旁、骶管、硬膜外、关节腔及痛点神经阻滞等;
4、手术治疗:病情严重且上述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考虑手术治疗。 五、临床常见的腰及下肢痛 。
急性腰扭伤 抬重物或扭腰时突然发生的剧烈腰痛,俗称闪腰,青壮年多见。
(一)病因 由于外力的作用,使腰部肌肉撕裂,筋膜破裂,肌疝,出血,部分关节轻 度扭伤或关节滑囊嵌顿,继而产生损伤部位水肿、炎症、肌痉挛等导致疼痛。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①腰部扭伤史;
②疼痛性质:开始为剧痛难忍,刀割样痛,丝毫不敢活动,咳嗽喷嚏会使疼痛猛然加重,疼痛范围主要在腰背部,也可向臀,腿和腹股沟放散。
2、体征:
①体位:避免活动的强迫体位;
②压痛:损伤处肌肉软组织明显压痛,局部可有肿胀和淤斑,棘突上或棘间压痛提示棘上韧带或棘间韧带损伤,棘突旁压痛表明肌筋膜损伤、腰骶、骶髋关节压痛为该关节扭伤或滑膜嵌顿;
③肌紧张:为保护性机制,脊柱强直,骶棘肌紧张,隆起,压痛。
3、诊断: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可初步诊断,但需与骨折、椎间盘突出,脊髓损伤或肿瘤等疾病相鉴别。
4、治疗
(1)休息:2周左右,使组织恢复;
(2)药物:芬必得,澳湿克,曲马多等;
(3)神经阻滞疗法:严相默十字阻滞法、痛点注射;
(4)针灸、理疗、推拿、按摩、超激光治疗。
腰椎椎管狭窄症 因腰椎间盘退行性变,髓核向右突出,刺激和压迫脊神经和脊髓,产生以根性坐骨神经痛主要症状的腰腿痛。青壮年男性居多,中老年也不少见。发病阶段以L4-5最多,L5~S1次之,L3~L4最少。
(一)病因与病理
1、原发性腰椎椎管狭窄:单纯由先天性骨发育异常引起的,临床较少见;
2、继发性腰椎椎管狭窄:由椎间盘椎体、关节退化变性或脊椎滑脱、外伤性骨折脱位、畸形性骨炎等。其中最常见的是退行性椎管狭窄症,主要病理表现为:
(1)椎管壁各组织退变引起增生、肥厚,使管腔容积减少。早期由于椎间盘退变、髓核脱水膨胀力减小,椎间隙变窄致使黄韧带及后关节囊松驰、脊椎不稳,发生椎骨假性滑脱,到皮椎管腔变窄。晚期,可继发椎间纤维环向后膨出,后纵韧带肥厚、骨化、椎体后缘唇样增生隆起、后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关节突增生并肥大、黄韧带肥厚、致使管腔容积减小。椎管壁软组织在退
变过程中常伴发无菌性炎症,软组织水肿,神经根和鞘袖肿胀,使狭窄加重。
(2)在退变过程中可发生上关节突与椎板的旋转移位,加重狭窄。
(二)临床特点
1、腰腿痛:长期多次反复的腰痛,有时可放射到下肢。一般先有腰痛,数年后再出现腿痛,腿痛的放射性不典型,可不受咳嗽、喷嚏、大便用力等增加腹压动作的影响,此与椎间盘突出症有明显区别。症状有单侧腿痛,但多是双侧或左、右交替出现,单纯腰痛者较少,单纯腿痛者更少。腰腿痛多因站立或行走而加重,卧床而减轻或缓解。
2、间歇性跛行:当患者
2、跟腱反射:反射中枢在S1~S2;减弱或消失常因S1~S2神经发生病变或受侵犯;亢进则预示比脊髓更高位中枢侧有病变;
3、足跖反射:反射中枢在L1~L2,属于表层神经反射,因此在该部位末梢神经或中枢神经受侵犯时均可消失或减弱;
4、提睾肌反射:中枢在L1~L2,脊髓圆锥部或马尾神经障碍时发生该反射减弱或消失;
5、肛门反射:中枢在S2,脊髓圆锥部或马尾神经障碍时减弱或消失;
6、巴彬斯基反射:中枢L5~S1,阳性可能由于锥体路障碍(1~4岁小孩可为生理性阳性)。
四、治疗原则 1、药物
(1)解热性镇痛药:如阿斯匹林、芬必得、英太青、莫比可、戴芬等;
(2)非麻醉性镇痛药:如曲马多,该药为人工合成的中枢性镇痛药,主要通过抑制脑突触对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达到止痛作用;适用于中重度疼痛,给药途径不管是静注、肌注、还是口服或硬膜外腔注入,均能发挥相同的止痛效果,该药不抑制呼吸,对循环心脏的影响轻微,无依赖性和耐受性,也无欣快感、便秘等副作用。成人用量每次50~100mg,每日2~3次,每日总量不宜超过400mg;治疗剂量很少发生副作用,有时会出现疲倦、口干、恶心呕吐、头晕、心悸、出汗等副作用。商品名有奇曼丁及曲马多缓释胶囊等。
(3)麻醉性镇痛药:如吗啡、度冷丁、芬太尼、可待因等。
2、理疗:温热、按摩、运动、电针;
3、神经阻滞:有椎旁、骶管、硬膜外、关节腔及痛点神经阻滞等;
4、手术治疗:病情严重且上述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考虑手术治疗。
五、临床常见的腰及下肢痛 ● 急性腰扭伤 抬重物或扭腰时突然发生的剧烈腰痛,俗称闪腰,青壮年多见。
(一)病因 由于外力的作用,使腰部肌肉撕裂,筋膜破裂,肌疝,出血,部分关节轻 度扭伤或关节滑囊嵌顿,继而产生损伤部位水肿、炎症、肌痉挛等导致疼痛。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①腰部扭伤史;
②疼痛性质:开始为剧痛难忍,刀割样痛,丝毫不敢活动,咳嗽喷嚏会使疼痛猛然加重,疼痛范围主要在腰背部,也可向臀,腿和腹股沟放散。
2、体征:
①体位:避免活动的强迫体位;
②压痛:损伤处肌肉软组织明显压痛,局部可有肿胀和淤斑,棘突上或棘间压痛提示棘上韧带或棘间韧带损伤,棘突旁压痛表明肌筋膜损伤、腰骶、骶髋关节压痛为该关节扭伤或滑膜嵌顿;
③肌紧张:为保护性机制,脊柱强直,骶棘肌紧张,隆起,压痛。
3、诊断: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可初步诊断,但需与骨折、椎间盘突出,脊髓损伤或肿瘤等疾病相鉴别。
4、治疗
(1)休息:2周左右,使组织恢复;
(2)药物:芬必得,澳湿克,曲马多等;
(3)神经阻滞疗法:严相默十字阻滞法、痛点注射;
(4)针灸、理疗、推拿、按摩、超激光治疗。
腰椎椎管狭窄症 因腰椎间盘退行性变,髓核向右突出,刺激和压迫脊神经和脊髓,产生以根性坐骨神经痛主要症状的腰腿痛。青壮年男性居多,中老年也不少见。发病阶段以L4-5最多,L5~S1次之,L3~L4最少。
(一)病因与病理
1、原发性腰椎椎管狭窄:单纯由先天性骨发育异常引起的,临床较少见;
2、继发性腰椎椎管狭窄:由椎间盘椎体、关节退化变性或脊椎滑脱、外伤性骨折脱位、畸形性骨炎等。其中最常见的是退行性椎管狭窄症,主要病理表现为:
(1)椎管壁各组织退变引起增生、肥厚,使管腔容积减少。早期由于椎间盘退变、髓核脱水膨胀力减小,椎间隙变窄致使黄韧带及后关节囊松驰、脊椎不稳,发生椎骨假性滑脱,到皮椎管腔变窄。晚期,可继发椎间纤维环向后膨出,后纵韧带肥厚、骨化、椎体后缘唇样增生隆起、后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关节突增生并肥大、黄韧带肥厚、致使管腔容积减小。椎管壁软组织在退
变过程中常伴发无菌性炎症,软组织水肿,神经根和鞘袖肿胀,使狭窄加重。
(2)在退变过程中可发生上关节突与椎板的旋转移位,加重狭窄。
(二)临床特点
1、腰腿痛:长期多次反复的腰痛,有时可放射到下肢。一般先有腰痛,数年后再出现腿痛,腿痛的放射性不典型,可不受咳嗽、喷嚏、大便用力等增加腹压动作的影响,此与椎间盘突出症有明显区别。症状有单侧腿痛,但多是双侧或左、右交替出现,单纯腰痛者较少,单纯腿痛者更少。腰腿痛多因站立或行走而加重,卧床而减轻或缓解。
2、间歇性跛行:
(5)针灸、理疗、按摩和功能锻炼:根据条件,可行针灸、理疗按摩等辅助治疗。疼痛缓解后逐渐进行功能锻炼、进行自我保健。
(6)输液:急性期配合阻滞疗法可输能量合剂,每日500ml;甘露醇,每日250ml,促进炎症、水肿的消退。
2、溶核手术:将胶原酶(胶原蛋白水解酶)诸如髓核或椎间盘外行溶核治疗,可溶解髓核及纤维环,但不损伤其他蛋白,取得较好的疗效。
3、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或吸出术 此种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对组织损伤少、不影响脊柱稳定性,并发症少,有条件者可以实施。
4、经皮激光椎间盘髓核切除或减压术根据条件可以选用。
5、传统手术。
坐骨神经痛 由于多种病因导致沿坐骨神经通路,即腰、臀、大腿后外侧及足外侧,以疼痛为主的症候群。
(一)病因与病理
坐骨神经由L4-5和S1-3神经组成。是由腰丛的腰骶干及骶丛分支组成的人体最长、最粗的下肢神经。其组成成分在椎管内为神经根,出椎管后合成2cm宽的神经干,经梨状肌下缘出骨盆,位于臀大肌深层、股方肌浅层,经大转子和坐骨结节之间在大腿后面下行,然后分支成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坐骨神经按病变部位通常分为根性坐骨神经痛和干性坐骨神经痛。
1、根性坐骨神经痛:病变位于椎管内,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内原发肿瘤、转移瘤、腰椎管狭窄症、腰骶部脊膜炎、椎关节炎、椎管内血肿、脓肿等。
2、干性坐骨神经痛:病变在椎管外的坐骨神经走行上,如骶髋关节炎、盆腔感染、产钳分娩损伤、妊娠子宫压迫、盆腔肿瘤、髋关节炎以及全身疾病如糖尿病、中毒、周围血管病等等。
(二)临床特点
1、症状
(1)根性坐骨神经痛:多为急性或亚急性发病,腰背部酸痛,僵硬。疼痛从腰部向一侧臀部、大腿后面、国窝、小腿外侧直至足背外侧放射。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增加腹压时,疼痛加剧。小腿外侧及足背有针刺和麻木感。
(2)干性坐骨神经痛:多为亚急性或慢性发病,腰背部不适不明显,主要沿坐骨神经走行的疼痛,增加腹压时疼痛不加重。小腿外侧及足背的感觉障碍较根性明显,坐骨神经病变区远病支配的肌肉无力,并可轻度萎缩。
2、体征
(1)根性坐骨神经痛:患者常有强迫体位以减轻疼痛,如向健侧卧、患侧膝屈曲,坐下时健侧先着椅,站立时重心向健侧移位。脊柱往往向患者弯曲。病变部位的脊柱有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可引起剧烈疼痛。小腿外侧和足背可出现感觉减退。踝反射减弱甚至消失。
(2)干性坐骨神经痛:沿坐骨神经痛走行的病变部如坐骨孔上缘、坐骨结节和大转子中间、国窝中央、腓骨小头下及外踝有明显压痛。腓肠肌中点压痛明显。小腿外侧和足背可出现感觉减退。踝反射减弱甚至消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