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绿色疗法 于 2015-8-27 16:11 编辑
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常见的疾病,以小腿酸胀,乏力,小腿浅静脉隆起,扩张弯曲,甚至卷曲成团为主症;甚则出现小腿溃疡、静脉炎等并发症,多发生于持久从事体力劳动或站立工作人员,我院应用针刺配合火针治疗静脉曲张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诊断标准:参照《外科疾病诊断标准》拟定,患肢常感酸胀痛、易疲劳乏力,肿胀;患肢浅静脉隆起、扩张、变曲,甚至迂曲或团块状,站立时更明显。甚则出现皮肤色素沉着,湿疹样皮炎和溃疡形成;如出现血栓性浅静脉炎则曲张静脉处疼痛,红肿硬结节和条索状物,有压痛。 患者均为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年龄最小者29岁,最大者72岁,平均48岁;病程最短者2年,最长者35年。排除合并有严重糖尿病、血友病、心脏病、肾功能不全者或其他严重疾病者不纳入。 治疗方法:针刺治疗 取穴以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经穴位为主,取穴:足三里,阳陵泉,悬钟,委中,合阳,承山,委阳,血海,三阴交,阴陵泉。操作:局部活力碘严格消毒,常规进针,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每10 min捻针1次,每周治疗2次,4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效果。 火针治疗:取穴:阿是穴(静脉曲张部位);操作:局部活力碘严格消毒,用直径0.5 mm、长5 cm的钨锰合金火针,前中段在酒精灯上烧红,对准阿是穴,迅速刺破曲张的静脉,随即拔出,不可刺入过深,透皮即可,让瘀积的血液流出,不用止血,待血流自凝时,用消毒干棉球将血渍擦净。每周治疗2次,4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效果。 护理: 情志护理 治疗前,告知患者相关治疗的注意事项,消除不良情绪,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以利于针灸疗效的发挥。 饮食指导 禁忌过食辛辣刺激之品,宜食多纤维、宜消化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腹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肥胖者应有计划减轻体重。 健康指导(1)行针刺前告知患者注意保持舒适体位,留针期间不宜随意挪动体位,以免发生折针;火针治疗后保持局部清洁,当日禁洗澡,防止感染。(2)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长时间站立工作者应该间断进行腓肠肌收缩运动或下肢伸屈活动,以减轻浅静脉的压力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坐时姿势端正,避免双膝交叉,以免压迫腘静脉;站立或行走时,穿弹力袜或弹力绷带,以促进静脉回流,忌讳过紧。患肢水肿者,告知其卧床,抬高患肢30 °,以利于静脉、淋巴回流,以减轻患肢水肿。 疗效标准:参照《外科疾病诊断标准》拟定。痊愈:静脉曲张消失,下肢酸胀等症状完全缓解,站立行走无诱发;好转:患肢静脉不再怒张,但时有肿胀疼痛感;无效:患肢静脉仍明显曲张,行走时肿胀疼痛症状同前。 经治疗,痊愈19例,好转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4%。 下肢静脉曲张属于中医学“脉痹”、“筋瘤”等范畴,合并湿疹称“湿疮”、合并溃疡称“臁疮”。本病乃因先天气血不足,筋脉薄弱,加之过度劳累、久行久立耗气伤血,气虚血不行,血虚脉失充盈,以致经脉不合,气血运行不畅,血瘀滞于下,瘀血阻滞脉络,络脉扩张充盈,日久交错盘曲而成瘤体之状。也有因远行、劳累之后,涉水淋雨、遭受寒湿,寒凝血脉,瘀滞筋脉络道而为病。瘀久不散,化生湿热,流注于下肢经络,日久则腐溃成疮,日久难收敛。本病的病机可以总结为本虚标实,本虚即为气血亏虚、筋脉虚损,实为瘀血阻滞于脉络,或兼寒、热、湿、毒、痰等诸邪阻滞于脉中。治疗当以益气扶正、活血化瘀、祛邪通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