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75|回复: 1

颈椎病的临床治疗经验

[复制链接]

137

主题

139

回帖

768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68
发表于 2015-8-29 16: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临床特征主要是头痛,眩晕和视觉障碍,重者可猝然昏倒,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目前越来越呈年轻化趋势。笔者采用针刺夹脊穴和腕踝针治疗本病,取得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

      病例均来自青岛海慈医疗集团住院及门诊患者,符合文献关于CSA的诊断标准。年龄3367岁;病程12d13年。

      治疗方法:根据X线或CT(MRI)提示的病变部位及症状,选用相应的夹脊穴、百会、风池,腕踝针上6(手太阳小肠经与腕横纹上2寸处1圈之交点);配穴根据病情选四神聪、太阳、头维、三阴交、太溪、行间等穴24个。夹脊穴操作取2830152寸之毫针,向脊椎方向呈75°刺入或旁开夹脊穴呈45°刺入,至针尖有抵触感即退针5分。腕踝针操作以左手固定进针点上部,右手拇、食、中指夹持针柄、针。与皮肤呈30°陕速进入皮下,针体贴于皮肤表面,针体沿皮下刺入一定深度,以针下有松软感为宜。若患者有酸、胀、麻、沉感觉,说明针体进针过深,已深入筋膜下层.应将针调至皮下浅表层。针刺深度为15寸。腕踝针及夹脊穴均留针30min

      疗效标准:痊愈为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显效为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体征明显好转。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为临床症状、体征减轻,但仍遗留部分临床症状及功能障碍;无效为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痊愈、显效及有效总数计算有效率。

      颈椎病的临床表现非常复杂.上自头部,下至腿足,浅至皮肤,深至某些内脏的症状与体征,都可以是某型颈椎病所导致的。CSA是颈椎病中最为复杂的一种类型,主要是由于骨质增生等原因对椎动脉造成挤压和刺激,造成了血流缓慢,甚至造成血流中断,从而引起脑供血不足,产生头晕、头痛、恶心、耳呜、视物模糊,甚至猝倒等症状。本病属于中医学“眩晕”范畴.治疗的重心应放在改善椎动脉的供血。夹脊穴位于脊柱两侧。符合局部取穴的原则,针灸相关夹脊穴既可缓解颈肌痉挛,扩张椎动脉,改善脑基底动脉供血,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又促进炎症的吸收,加速代谢产物的吸收,从而减少或消除对椎动脉直接或间接的压迫与刺激,大脑缺血、缺氧状态得到改善,则筋络顺接,气血流畅,使头痛眩晕、恶心、心慌等症状得以解除。百会属督脉.为督脉与诸阳经及足厥阴之会,能升提气血,充溢髓海,止眩晕,配以四神聪安神,以求标本兼治。在治疗时有的患者表现舒适感.有的患者感觉疼痛剧烈,对于这些部位加强刺激,往往可收到奇效。



137

主题

139

回帖

768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68
 楼主| 发表于 2015-8-29 16: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腕踝与全身经络、五脏六腑各部均有密切关系。按标本、根结理论,腕踝针的十二个刺激点均位于腕踝关节附近,相当于本部、根部,故可主治全身各部病症。腕踝针上1、上2、上3区沿阴侧面上行,相当于手三阴;上4、上5、上6区沿阳侧面上行.相当于手三阳。下I一6相当于足三阴、足三阳。十二个刺激点,均分布于经线上,与十二络穴位置大致相当,浅刺这些部位的皮部,可以调整相应经脉之气及其联属的脏腑功能.以达到祛邪扶正的目的。治疗椎动型颈椎病联合应用针刺夹脊穴和腕踝针明显优于常规应用夹脊穴,见效快、疗效好,是安全、可靠、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6-26 07:03 , Processed in 0.243337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