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70|回复: 1

中医的妙句

[复制链接]

137

主题

139

回帖

768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68
发表于 2015-8-29 16: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法不过仲景,理不过内经:治疗的方法,不会超过张仲景;中医的理论,不会超过《黄帝内经》。比喻两者在中医理论和治疗方面的权威性。
   2、中医为道,西医为术:中医讲求“整体”,西医侧重“局部”,只有“中中有西,西中有中,中西并重”,才是未来“养生保健医学”发展的方向。
   3、欲求南风,先开北窗:想要求南风,就要先打开北边的窗户。这是比喻中医“辨证施治”的一种基本认知方法。
   4、通则不痛,不通则痛: 当人体经络通畅时,就不会感到疼痛;当人体感到有疼痛感时,就一定有地方不通畅。这是中医经络的经典理论之一。
   5、初病在经,久病在络:刚刚得病,其病位在经脉;病久以后,就会到络脉。说明人的病情会随时间变化,其病位有会变化的。这是中医经络的经典理论之一。
       6、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人的身体,不外乎“表和里”;人的气血,不外乎“虚和实”。这是中医对人体气血“表里虚实”特征的基本认知。
   7、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上升,下降,出去,进入,是每个“脏器”都有的自然现象。这是中医对人体器官变化的自然反应的基本认知。
       8、无水舟停,增水行舟:没有水,船只能停航;增加河里的水量后,船就可以航行了。人体70%以上是由“水”构成的,及时补充“水分”,对人体具有重要作用。
   9、所为邪者,从亏而见:人体的“邪气”,总是出现在“正气亏虚”的地方。这是中医对人体“正邪”两气的基本认知。
   10、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气”所聚集的地方,“正气”必然是虚弱的。这是中医判析人体“正邪”两气的基本要领。
       11、不懂何经何络,开口动手便错:当你不懂得经络原理时,你一开口、或一动手,就马上会出现错误。这是提醒中医行医者,或学习“经络养生”者,一定要从根本上了解并掌握了有关“经络”的科学原理后,再付诸实践应用。
   12、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当病势急骤时,要先缓解表面症状;病情缓和时,要治疗根本问题。说明中医“治标与治本”的辨证关系。
   13、内热曰烦,外热曰燥:人体的内部“有热”,称为烦;人体的外部“有热”,称为燥。这是中医判析人“烦躁因素”的基本视点。
   14、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邪气实,则语无伦次,声音响亮;正气虚,则语言重复,声音低微。这是中医判析人“虚实两证”的基本视点。
   15、营行脉中,卫行脉外:人体的“营气”,在血管里运行;人体的“卫气”,在血管外运行。这是中医对人体“营卫两气”的基本认知。
       16、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 肺脏管理全身之气,属于“卫分证”,心脏管理全身血脉,属于“营分证”。这是中医对“肺与心脏”功能的基本认知。
   17、阴平阳泌,精神乃治:阴气平和,阳气固密;阴阳协调,则身体健康、精神愉快。这是中医对人体“阴阳平衡”的基本认知。
   18、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人体的“阴和阳”,都不会单独地生长。这是中医对人体“阴阳关系”的基本认知。
   19、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水谷精微物质,输布到人体的各个部位,在经脉中运行。这是中医对人体所吸收食物,通过“经脉运行”规律的基本认知。
   20、脉络空虚,贼邪不泄:在人体经络血脉内,若空虚无养,“邪气”就容易进入,进入后就很难宣泄发散出去。这是中医对人体“受邪”的基本认知。
      21、风为百病之长,头为诸阳之会:“风邪”侵犯人体,所导致的疾病为最多;手足三阳经脉,都在头部交汇。中医认为,头部为“多事地带”,需要格外重视并呵护。
   22、巅顶之上,唯风可到:头顶部的疾病,只有“风邪”可以到达。说明人体的头部是最容易受风寒,注意头部保暖十分重要。
   23、面肿为风,脚肿为水: 面部肿胀时,是“风邪”所致;腿脚肿胀时,是“湿邪”所致。说明人体受“风湿”两邪时的表现特征。
       24、暴聋属实,久聋属虚: 耳朵突然聋了,属于“实证”;聋了很久,属于“虚证”。这是中医判析“虚实”两证的基本要领。
   25 麻是气虚,木是血虚:当感觉到“麻”时,为“气虚”;当感觉到“木”时,为“血虚”。说明人体“气血两虚”时的表现特征。
      26、脑为元神之府,心为藏神之脏:头脑,是人体“精神和神明”出发的地方;心脏,是主导人“神志和精神”的要地。这是中医对“心脑功能”的基本认知。
   27、宁舍其穴,不舍其经: 临证选穴时,宁愿舍弃穴位,而不能舍弃经脉。在临床上,选准经脉要比穴位更重要。
   28、久病非寒,暴病非热:病已久了,不能用寒凉的药物;突然发病,不能用温热的药物。寒与温是两个不同性质的药物,不能混淆。
   29、久病多瘀,怪病多痰:疾病日久,大都会有瘀血存在;奇怪疾病,大多是由痰湿造成。这是中医判断疾病的一种基本方法。
   30、无阳则厥,无阴则呕:没有“阳气”,人就会昏倒;没有“阴液”,人就会呕吐。这是中医判断人出现“昏倒与呕吐”时的一种基本方法。
      31、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温热病”在发病过程中,若保留住一分津液,就会有一分生机。这是中医“辨证施治”的
      32、热在上焦,气伤则渴:“热邪”蕴结在上焦,损伤气机,气不能化生为津液,津液无法输布,从而导致口渴。这是从中医角度,说明了“热邪与渴”的因果关系。
   33、木扣金鸣,土中泻木:当人体“肝火”旺盛时,会灼伤肺络,而致咳嗽咯血;应采用补益“调理脾土”的方法,来泻“肝火”而益肺脏。
   34、从阳化热,从阴化寒:阳热之体得之,则湿从阳化热,而为“湿热”;阴寒之体得之,则从阴化寒,而为“寒湿”。
   35、湿热毒火,首见肝经:人体的“湿热火毒”之病,首先在“肝经”上表现出来。这是中医认知“湿热与肝经”的因果关系。
       36、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湿热病”用通阳的方法,不在于用温热的药物温补阳气,而在于用通利小便的方法来驱邪外出。



137

主题

139

回帖

768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68
 楼主| 发表于 2015-8-29 16:56:14 | 显示全部楼层
37、阳虚则外寒,阴盛则内寒:“阳气”虚弱时,不能温煦于外导致寒象,“阴气”盛时,则寒气聚集于体内。这是中医对“阴阳两气”特征的基本认知方法。

   38、扎针拔火罐,病好一大半:运用针灸和火罐的治疗方法,可以使得疾病很快地好转。这是中医最常见、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39、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病在皮肤表层,可以通过“发汗”的方法将它驱逐出去。这是中医医治“表层疾病”的一种方法。

   40、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风邪”伤人,是先从人体的上部开始;“湿邪”入侵,是先从人体的下部开始。这是中医通过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对人体受“风邪或湿邪”后基本特征的一种认知方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2-4 16:28 , Processed in 0.140780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