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医行天下 于 2015-9-7 16:37 编辑
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 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以器官重塑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目前全世界成人中约有25%~35%为高血压病患者,其总数已超过9.72亿;而大于70岁人群中则上升到 60%~70%。40岁以上死亡人群中,脑血管病和心脏病分别列为第一位和第三位,50%心血管疾病是由高血压引起的,77%初发脑卒中都与高血压病有关。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增长趋势,并已成为世界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发现,平衡针疗法有比较好的调节作用。笔者经过 30余年临床实践,运用“神经生理学”与“神经解剖学”等现代生物医学理论,成功探索出了降压穴,经临床治疗,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患者均来源于临沂市人民医院住院及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25 例,其中男 59 例,占 47.2%;女 66 例,占 52.8%;年龄(48±10)岁。汉族占 100%。
诊断标准:采用1998年9月第七届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PISH)在日本召开的高血压大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对高血压的定义是在未使用降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
纳入标准:①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病诊断标准,且口服降压药物血压控制不理想及未口服降压药物的 1、2 级高血压患者;②受试年龄在 18~65 岁者;③理解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的自愿受试者。
排除标准:①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者;②临界高血压患者及3级高血压患者;③妊娠、准备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合并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治疗方法:针刺准备
患者取仰卧位,暴露双足。选定穴位,局部常规消毒。针具采用 0.35 mm× 75 mm 无菌性针灸针。
穴位选取:取降压穴,此穴位于内踝高点下4 cm左右。双侧同时取穴。采用直刺,针刺深度 0.3 cm,行提插针刺手法,针刺及足底内侧神经,使有拇指触电式针感(见图1、图 2)。
观察时间:每日针刺 1 次,连续治疗 21 d。
图 1 降压穴的解剖学位置(内侧观)
图 2 降压穴的解剖学位置(底侧观)
评价指标:①血压变化。针刺后 30 min 即刻血压和针刺后第7、14 天后的血压情况。②症状改善。头晕、头痛、心悸等症状变化。
疗效标准:显效 针刺后 30 min 血压<140/90 mmHg,头晕、头痛、心悸等症状消失。
有效 针刺后 30 min 血压较治疗前下降,但仍>140/90 mmHg,头晕、头痛、心悸等症状缓解。
无效 针刺后 30 min 血压、心率及头晕、头痛、心悸等无变化。
经治疗,125 例患者中,显效 82 例,占 65.6%;有效 38 例,占 30.4%;无效 5 例,占 4.0%。总有效率为 96.0%。
平衡针灸是在继承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吸收现代生物医学最新研究成果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现代针灸科学。近年来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发现,平衡针灸对高血压有比较好的疗效。平衡针灸学结合现代医学解剖学的血管、神经、肌肉、骨膜及筋膜等特点形成了一种新的针刺理论,研究出了一种有别于传统针灸的针刺疗法。笔者认为通过刺激周围神经可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从而达到调节血压的目的。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认为该针刺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采用平衡针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起效快速,施治方便,价格低廉,使用安全。结合急诊科治病要求迅速、快速见效的特点,值得在基层农村社区推广应用。
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异常增高,患者常无自觉症状;动脉血压增高增加了脑卒中、动脉瘤、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肾脏损害的危险性。高血压的定义为静息时收缩压≥140 mmHg,或静息时舒张压≥90 mmHg,或两者皆高。通常高血压时,收缩压和舒张压都升高。形成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因素是心理因素,从临床病因学调查统计分析,90%以上患者都有环境诱发因素。其中归纳为长期的精神紧张,精神压抑和突发事件的精神打击,患者中枢系统的紊乱失调反复超越中枢调控系统的耐受阈值,是引起血压升高的主要因素。血压升高是心脑供血不足的自我保护性反应。
降压穴降压原理的最新研究表明,降压穴位于人体的最底端,针刺神经为足底内侧神经。通过周围神经的良性刺激,调节了中枢中的心脏调节系统,使其很快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间接地依靠患者神经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来调节自己的血压。实质上是通过刺激周围神经上的靶位,使失调的人体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间接地恢复了血压、中枢的功能。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