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栀子花开 于 2015-9-16 16:18 编辑
患者均为门诊就诊患者,符合以下诊断标准:依据《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根据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及其它有关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辨证分型,拟定本研究中的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患者分为以下3型。
(1)肝郁型:烦躁易怒,两胁或乳房胀痛,头痛,头晕,善太息,舌质红,脉弦。
(2)脾虚型:身倦乏力,经前泄泻,经行浮肿,舌质淡,舌体胖,脉滑。
(3)血虚型:头沉,头空痛,烦躁失眠,经行发热或经行音哑,舌淡,脉沉细无力。
运用指数评定法将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临床表现归纳为以下11种症状:头痛,口干,失眠,易激动,抑郁,焦虑,过度敏感,猜疑,乳房胀痛,四肢肿胀,腹胀不适,分别给予指数1一4,每种症状的程度分无、轻、中、重4种,程度因子分别定为0,1,2,3分,以上每项症状的程度因子与指数乘积之和即为评定指数,即评定指数=∑程度因子x指数,分数越高,表明症状越重。
(2)植物神经平衡指数(y值)
采用“Wenger一冲中重雄”植物神经平衡因子分析法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满3个疗程后的y值,y值呈正值时反映交感机能占优势,负值时反映副交感机能占优势,y值一0.56一十0.56为正常。
(3)血清内分泌激素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促卵泡生长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睾酮(T),孕酮(P),泌乳素(PRL)的含量,取血时间定于经前4天。
治疗方法:耳穴贴压治疗
(1)取穴:主穴为肝、肾、心、脾、内分泌、内生殖器(子宫、卵巢)、交感、皮质下。配穴为肝郁型配枕、额、胸椎穴区;脾虚型配三焦、艇中;血虚型配神门、垂前。
(2)方法:在选取的穴区内通过视诊以及触诊找出敏感点,常规消毒后,取王不留行籽用胶布贴牢,按压强度以病人能忍受为宜。嘱病人每日自行按压6次,每次每穴按压20下,每隔3天左右交替贴压。
(3)疗程:于月经周期的第20天开始耳穴贴压至月经来潮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经治疗,32例患者中,显效14例,有效18例,无效0例,显效率为43.75%,总有效率为1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