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71|回复: 1

常用的头部五类三针的临床应用

[复制链接]

119

主题

121

回帖

669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69
发表于 2015-9-24 15:5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院靳瑞教授为针灸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和全国500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他集数十年针灸临床经验,宗《内经》“先得其道,稀而疏之”的取穴原则,创用以三穴为主、结合辨证配穴,形成了一套具有定位简明、操作方便、疗效显著的三针疗法,岭南誉为“靳三针”。现将靳老常用的头部五类三针的临床应用述要如下:

顺三针

主治:中风偏瘫后遗症。

定位:于偏瘫对侧头部颞部,耳尖直上2寸处为第1;以此为中点,同一水平前后各旁开1寸分别为第23针。

刺法:301.5寸毫针,针尖与头部呈20°角朝下刺人,深度约占针身3/4,至局部有麻胀感或放散至整个头部为度。据病情虚实作提插捻转补泻或平补平泻手法。留针半小时,每隔10分钟行针1,令患者配合活动患肢。

配穴:上肢瘫加肩髃、曲池、外关;下肢瘫加环跳、足三里、太冲;语涩加风府透哑门;高血脂加足三里、内关、三阴交。

分析:颞部乃足少阳胆经循行分布之处,肝胆相表里,针刺局部可疏通经络气血,平肝熄风,鼓舞少阳生发之机。靳老认为:中风病固然与平素气血亏虚、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及暴怒忧思、饮食失节等因素有关,但尤其与胆失“中正之官”作用有密切关系。盖十一脏取决于胆,胆持中正则阴平阳秘,脏腑经络不偏不倚,气血津液周流有度。若胆病中风则“中精之府”失职,以致气血紊乱,风火上扰,夹瘀血痰浊直冲脑络,经络失衡,致半身不遂。病久则胆失少阳春生之气,五脏不能藏精神气血魂魄,六腑不能化水谷而行津液,遂见肌肉萎缩乃至偏枯。治当扶助正气,生发少阳,兼以活血化瘀,平肝潜阳,以此为偏瘫专方。

病例:××,,60岁。主诉脑血栓形成半年。现右半身不遂、流涎、语言蹇涩、指腕浮肿。舌淡暗,脉弦数。查:CT示脑血栓形成。血压19/14kPa,右上下肢肌力级、浅感觉迟钝、深感觉缺失,巴氏征、霍氏征()。治取颞三针左右侧交替并辨证配穴,治疗30次后流涎浮肿消失、语言清楚,上下肢肌力提高,深、浅感觉与健侧等称,病理反射正常。



119

主题

121

回帖

669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69
 楼主| 发表于 2015-9-24 15: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神针
主治1)巅顶头痛、眩晕证;(2)智力低下。

定位:位于百会穴前后左右旁开各1.5寸,共4针。

刺法:以1.5寸针,针尖向外方向平刺,入针1一1.2寸。得气后行捻转补泻,即用食中指挟持针柄,拇指推前退后,补法:捻转角度小于90°,频率慢,100~150次/分,用力轻;泻法:捻转角度大于90°,频率快,150~200次/分,用力重;据病情虚实区别应用。

配穴:巅顶痛配涌泉、开四关;前额痛配印堂、足三里;侧头痛配率谷透天冲;后头痛配风池;智力低下配智三针等穴。

分析:头痛眩晕一证,概以风中久留居多,所谓“高巅之上,唯风可及”。尤在泾日头痛“如鸟巢高巅,宜射而去之”,用四神针即为上射之意。若甚者配涌泉、开四关,为下射之,兼以开郁引邪,此为上下远近配合取穴。肾经通过膀胱经之经别而上走巅顶,涌泉为肾经井穴,可补水之不足,制火之有余,对肝肾阴虚之头痛尤为适宜。其余配穴以经络分经分部而定。智力低下配智三针组成主方,意在通调督脉,清脑醒神。靳老认为:凡智力低下多因先天察赋不足或后天失养,五脏气弱,总以脑府经气不行,髓衰不充为本质。四神针位当脑之输,督脉交巅入络脑,膀胱经其直者从巅入络脑,本穴扩大了百会穴及四神聪的取穴区域及主治功能,刺之可调整“元神之府”(大脑)的功能,又可振奋阳气,益脑充髓以治弱智。

病例:黄x又,女,55岁。主诉头痛以巅顶为甚已23年。近1个月头痛频作,甚则牵扯至前额、头顶热感,食欲不振,形体消瘦,目赤口苦,失眠烦躁,每次服头痛粉2~3包,1日数次,仅能缓解片刻。舌红边尖明显、苔黄而干,脉弦数。治以平肝潜阳,降逆和胃。穴取四神针配涌泉、内关、足三里、印堂,皆泻之,1次症状减轻大半,共6次头痛痊愈,追访2年未见复发。

智三针

主治:儿童智力低下(大脑发育不全)。

定位:前发际与头部正中线交界为第1针,左右旁开3寸各1针,共3针。

刺法:用30号1.5寸毫针,针尖向下,沿前额方向垂直进针1寸左右,得气后留针30分钟,间隔5~10分钟捻转行针1次,平补平泻。4个月1疗程,共针刺60~70次,前20次每天针1次,后隔日1次。

配穴:好动难静加四关、劳宫、神门;喜静少动加人中、足三里、三阴交;语言障碍加哑门、通里,运动障碍选加曲池、肩髃、外关、环跳、委中、阳陵泉、悬钟等。久病体弱选五脏背腧穴。

分析:儿童智力低下,《左传》称为“童昏”,祖国医学称之“痴呆’‘、“愚笨”、“解颅”等,症属“五迟”、“五软”等范畴。靳老认为智力功能虽归属和发生于五脏六腑,且五脏六腑病变均可影响智力,但以脑髓不充、神识昏蒙为基本病理,病位在脑与五脏六腑。智三针相当于神庭、本神穴,古代医籍定其为治神志疾病之要穴,因谓之“神”。现代医学以额叶主管智力功能,与上三穴的古代定位不谋而合。靳老将智三针配四神穴为主,反复验证于临床,观察到这些穴组确能提高患儿智商,且能改善其所伴有的适应性行为缺陷。

病例:伍XX,男,9岁。主诉足月难产,破羊水3天后始用催产素注射催生,现智力低于同龄。不识字、不会计数声动难静、语不连贯。自6岁始癫痫发作,至今仍有耸鼻、瞪目凝视,甚则手足抽搐、躯体强直、牙关紧闭、口吐泡沫。查:智商60分,脑电图异常。诊为智力低下伴癫痫,以智三针、四神针配申脉、照海、陶道、哑门为主。针30次后智商达80分,1晚可做70道算术题,20以内加减随口可答,语言流利,可写字及数数至100,癫痫已不发作。嘱其服“真人益智宝”以善其后。1年后随访已正常人学。

眼三针

主治:视神经萎缩、色盲、近视等。

定位:眼1:眶内缘、目内眦上0.2寸处;眼2:目直下七分,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眼3:目外眦旁0.1寸,上0.1寸处,当眶内缘与眼球之间。

刺法:采用轻捻缓进法,眼1直刺1.5~2寸;眼2在进针后直刺5分,再使针尖朝眶尖刺人1寸,共入针1.5寸,眼3进针后针尖向内,使针身与两眼连线的夹角呈60°,进针0.5寸后,使针身与两眼连线的夹角呈45°~50°,再刺人1寸许,共入针1.5寸。上穴在寻得针感后留针30分钟,间隔10分钟轻捻或轻刮1次,切忌大幅度提插捻转,以防眼内出血,出针时以棉球轻压针孔。

配穴:风池、光明、合谷、养老、太溪、隔俞、肝俞、肾俞、太冲,每次选5~6个。

分析:靳老认为:精血亏虚、经络郁滞,目失所养是视神经萎缩等眼病的共同病机。视神经萎缩应按中医的“视瞻昏渺”、“青盲症”辨证施针。眼三针重在局部取穴深刺,使针达眶内,针尖靠近视神经,针感向视神经扩散,以使气至病所。眼1为膀胱经、眼3为胆经循行区域,据膀胱与肾、胆与肝的经脉表里关系,两穴可疏通经脉、调补肝肾。眼2近似胃经承泣穴,胃为气血生化之源,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故此穴有调理气血功效。三穴与配穴共奏调理脏腑、疏通经络,使脏腑之精气上注于目的功效。

病例:童×,男,50岁。主诉左眼视物不见7月余。病后经医检查:左眼视力为光感,左眼压30.74mmHg,左眼视野缩小,左眼底视乳头苍白,左眼P一VEP及F一VEP检查提示左眼视神经萎缩,经各家医院治疗无效。刻下两眼干涩,舌红少苔,脉细无力,证属肝肾阴虚。用眼三针加太溪、三阴交、光明。针3次后左眼光感明显增强,并可见物晃动。7次后可见广告牌大字及分辨颜色,13次后视力0.3,30次后视力达0.7。嘱服祀菊地黄丸1个月以善其后,1年后追访视力保持在0.7,生活自理。

脑三针

定位:脑户单穴,脑空双穴,共3针。

主治:帕金森氏综合征,共济失调。

刺法:用30号1.5~2寸针,针尖向下刺入1.5寸,得气后轻缓提插捻转,以补为多。

配穴:舌颤或语言不利配舌三针(上廉泉1针,左右旁开各1寸为第2、3针);手颤选加曲池、少海、内关、神门;足颤选加阳陵泉、太冲、太溪、三阴交、足三里。

分析:脑户为督脉之穴,督脉空乏则髓海不足,神气怯弱,症见动摇、震颤、肢麻、伛楼、痿废。帕金森氏病病久则督脉空乏,阳虚气弱,治当填髓益脑为主,脑户为脑之户枢主运动开启,补督通脑,镇静安神。脑空为胆经之穴,可平肝胆之风而止震颤麻痹。三针皆以“脑”冠名,故日“脑三针”。

病例:陈××,男,48岁。主诉右手震颤5年,并见右下肢震颤、步履艰难、碎步,曲肘手抖、不能高举,语言蹇涩。在香港诊为帕金森氏病,长期服用左旋多巴等药,未能控制症状,日见加重,坐卧久停后方能开步,神疲乏力,舌淡胖,脉沉细尤以尺甚。治以益脑安神,滋肾健脾。穴取脑三针,加太溪、足三里、三阴交、神门。针10次后震颤大减,步履较大、且灵活,坐卧后亦能迅速起步,共针40次,病情基本稳定,生活可自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5-4-17 02:45 , Processed in 0.861628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