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冠卿教授是首批国家名老中医,业医60年,学验俱丰。尤其善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于难治性便秘一症,石师采用麻子仁丸加减,每获捷效。
麻子仁丸一方出自《伤寒论》,原方为“脾约”而设,石师用之加减化裁治疗老年便秘以及难治性便秘,疗效显著。
1 基本方药 火麻仁15g,桃仁15g,枳实10g,厚朴10g,大黄8g,油当归15g,肉苁蓉15g,黑芝麻15g。
2方义 方中重用麻子仁质润多脂,滋脾润肠,润燥通便为君;大黄苦寒泻热,荡去体内积热,桃仁祛瘀润肠通便,油当归,黑芝麻润肠兼滋补阴血,共为臣;佐以枳实下气破结,厚朴行气除满,加强通泄之功;加肉苁蓉温补肾阳,使阳气得充,助其攻下,为佐使之用。全方攻补相兼,驱邪不伤正。
3加减 热盛伤津,胃阴不足者,加,北沙参、玄参、麦冬、生地;阳明府实加芒硝冲服,并大黄后下;浊气上犯中脘痞满者,加炒萝卜籽,炒槟榔,全瓜蒌;腹痛明显加芍药;不欲饮食加砂仁、内金;小便不利加郁李仁。
典型病例
秦某 ,女 ,38 岁 ,1997 年 7 月 8 日就诊 ,习惯性便秘一年余 ,症状时轻时重 ,大便干燥坚硬 ,排便间隔 4~7 天不等 ,排便困难 ,每次排便需 30 分钟左右 ,痛苦不堪 ,且伴腹部痞、满、 胀不适。常自服番泻叶、 果导等药物 ,但症状反复。查体见口臭 ,苔燥黄腻 ,脉弦细。给予基本方加大黄 6g ,芒硝10g冲服,2 剂水煎服后便通 ,腹部痞、 满、 胀消失 ,后予疏肝健脾润肠汤加乌药 12 g ,治疗 2 周 ,大便每日一次 ,成形 ,排便爽快 ,并嘱多吃蔬菜 ,定时登厕 ,随访半年 ,未见复发。
体会
麻子仁丸原方治疗脾约证,《伤寒论》谓“不更衣十日,无所苦。”症见大便秘结数日不行,小便量多或如常人,饮食亦无特殊变化。石师治疗便秘基本方中将原方去芍药,加黑芝麻、油当归、肉苁蓉。因为芍药酸敛,不利胃肠蠕动,故去之。加黑芝麻清热养血润肠,油当归补血活血润肠,如此变化,泄下之力更著,且去邪正不伤。
脾约之症是胃肠燥热,脾阴不足,燥热之邪于肠中糟粕互结成燥失,结于肠道,难以下行排除。燥实之邪,非滋不润,非攻不下,故用麻子仁、桃仁、黑芝麻、油当归滋阴润肠通便,大黄攻下。肉苁蓉补精血,温肾阳,于大量滋阴润便药中加之,助阳推动,又使阴得阳助生化无穷。另外便秘之人每每病程较长,久病入络,故桃仁代原方中杏仁,于当归活血化瘀,润肠之效。
加玄参、麦冬、生地,取其滋水行舟,水足舟行之意。炒萝卜籽、炒槟榔二味《本草纲目》论之甚详,谓萝卜籽“消食除满,利大小便,止气通”。槟榔治“心腹诸痛,大小便气秘”。《中药学》记载全瓜蒌宽胸散结,润肠通便。故浊气上犯加此三味,达滋通理气化浊之效。阳明府实用大承气汤通腑泄热,急下存阴。
现代药理研究,麻子仁、桃仁、全瓜蒌、黑芝麻等药中均有脂肪油,有缓肠润下作用。肉苁蓉水浸液能提高小鼠小肠推进速度,缩短排便时间;大黄中的泻甙以及芒硝,均可以抑制肠内水分吸收,促进排便。枳实能使胃肠道收缩节律增加,厚朴小剂量有兴奋肠管作用。
大黄辨证治便秘疗效确切
便秘即大便秘结不通,指排便间隔时间延长(3天或3天以上1次大便)或虽不延长,而粪便坚硬排便困难者。长期便秘可加重痔疮,肛裂,引起腹胀,食差,口臭,头晕失眠等,还常常是心肌梗塞、中风的诱因。
西医治便秘
西医学根据病因,将便秘分为三类:
1.结肠型(慢传输型便秘,简称STC)。
2.直肠型(出口梗阻型便秘OOC)。
3.混合型(混合型便秘CSOC,即STC+OOC)。由于人类的排便活动是一个涉及多器官的复杂生物调节过程,常由多种原因所造成,故必须要进行综合性治疗,包括在饮食中要多食含有纤维的蔬菜,增加运动,培养排便习惯,必要时内服药物甚而采取手术矫治。
西医治疗便秘按作用机制可分为三类:
1.刺激性泻药,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直接刺激肠壁,使肠道蠕动增加,促进粪便排出,如酚酞,蓖麻油,鼠李皮、比沙可啶及蒽醌甙等;
2.容积性泻药:一些不易被肠壁吸收、不易溶于水的盐能阻止肠道吸收水份,使肠道容积增大,机械性地刺激肠道从而引起肠道蠕动增加而排便,如硫酸镁、钠等;
3.滑润性泻药:为滑润肠壁,软化大便,使粪便易于排出。
中医治便秘
(一)中医学认为:“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便秘的形成,主要在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它与脾、肺、肾的关系密切,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肺燥移于大肠,导致大肠传导失职,而成便秘;脾主运化,脾虚运化失常,糟粕内停,形成便秘;肾主五液,司二便。
中医治疗便秘分为
1.实秘:
(1)热秘:肠胃积热;
(2)气秘:气机郁滞,由于情志不和或久坐少动;
(3)寒秘。
2.虚秘:
(1)气虚便秘;
(2)血虚便秘;
(3)阴虚便秘。
3.虚实夹杂便秘。
大黄治疗便秘的特点
(一)大黄复方治疗便秘的机理与西药治疗便秘的三大作用机制相完全相符合:
1.大黄本身及其代谢产物可以直接刺激结肠壁起到刺激性泻药的作用;
2.大黄可抑制细胞的NA+-K+-ATP酶活性,使水份滞留在肠腔,起容积性泻药的作用;
3.大黄配伍麻子仁、杏仁等的麻子仁丸可作为滑润性泻药。
(二)祖国医学治疗实秘、虚秘及虚实夾杂之便秘均可用大黄复方治疗,如:
1.实秘:
(1)热秘可用四顺清凉饮,火盛者用凉肠散或小承气汤
(2)气秘:六磨汤
(3)寒秘:大黄附子汤加半硫丸;
2.虚秘:
(1)气虚便秘:新加黄龙汤加党参;
(2)血虚便秘:黄龙汤;
(3)阴虚便秘:增液承气汤加味;
3.虚实夹杂:黄龙汤化裁;
上述方剂中都含有大黄。
(三)适应症较西药广泛,可以用内科治疗的一切便秘均可应用大黄治疗,同时大黄的剂型较多,如汤、丸、散、片剂、胶囊、液体、肛门塞剂、灌肠剂等。
(四)无禁忌症:即使是妊娠妇女根据“有故无陨亦无陨也”的原则,也可谨慎的应用含大黄的辨证复方,而治疗便秘的西药有许多禁忌症,如:急腹症者禁用硫酸镁与比沙可啶;婴幼儿禁用酚酞与蓖麻油等。
(五)大黄治疗便秘的效果举世公认:在19个国家的药典中早就记载了大黄治疗便秘的功用。1999年,全世界40多个国家100多位专家参加编著,由WHO出版发行的《世界卫生组织药用植物选编》第1卷收载28种药用植物中就有大黄并肯定了大黄治疗便秘的效果。
(六)世界上还没有一种根治便秘的特效药,凡是治疗便秘的西药或中药长期服用后少数人都可能引起继发性便秘,也可能会导致对药物的依赖性,这绝对不是大黄所专有,一般间隔3~5天后可以自愈,不值得小题大作,本人每天服大黄已27年,1986年我去江西吉安拜访了肖俊逸老中医,当时他已超过80岁,他服用大黄40余年,以及本人研究大黄27年诊治了10余万病例均未见到严重副作用,当然少数有继发性便秘及依赖性的不良反应,但几天后都自愈。现在有人服排毒养颜胶囊后引起了严重的依赖性与继发性便秘,我认为,对该病例还须进行详细了解如:引起便秘的病因是什么,他的健康状况,饮食,活动,精神与工作情况如何?服用了多久,剂量是多少?有否同时服用其他药物,出现严重副作用有何客观依据,其原因是什么?个别病例出现的情况不能代表多数病例作出科学的结论,要作出科学结论必须要有大样本的随机对比研究资料。
(七)大黄与西药泻剂最大的不同是服大黄后排去的不仅是食物残渣,而且可以除去淤血,除去毒素,除去脂肪除去痰食。它通过适当的泻下可以治疗多种病症,本人研究大黄27年,出版有关大黄书籍16本,发表有关论文150余篇,科普文章80余篇,以本人为组长的大黄研究课题获得16项科技进步奖(其中部级1~3等奖5项)。我的老师陈可冀院士发掘与整理了清宫医案发现大黄是宫廷中最常用的中药,上至皇帝,下至宫女,太监,不论是花甲老人还是幼童都经常服用它治疗疾病或用大黄代茶饮作为日常保健调理。新近美国学者写了一本书《神奇的大黄》,在书中提到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如何喜用大黄的情况,同时书中提出,在人类治疗疾病的历史上恐怕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能像大黄那样为众多的病人解除更多的痛苦。
我国大黄的品质优良产量最多而誉满全球,每年有大量出口到国外,故对大黄的正确评价不是对某一种产品的问题,而是对中医药的振兴并走向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何治疗便秘?从中医的角度全解析
我的看法是,一切泻药,或者是作用于粪便本身的药物,都不是解决便秘的终极法门。
毫无疑问,长期的便秘,这是身体本身出问题了,如果从根本不着手解决,而是借助于外力,反而易于对外用药物产生依赖,从而降低自我应有的排便能力。
我们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长期用拐杖走路,那么腿部肌肉就易于萎缩。
当然,便秘的成因还是相当复杂的,略举几个例子,比如肺部的肃降能力不行了,那么用到开宣肺气的药物,见案例:
【论文】紫菀通便作用考
叶天士用紫菀治便秘的四则医案
【论文】通便良药话紫菀
这是提壶揭盖之妙。
肠胃的蠕动能力不够,这是之所以用大剂量白术的原因,见文献考:
【论文】宗修英重用生白术治疗便秘的临床经验
【论文】重用白术治疗气虚性便秘56例
] 魏龙骧:白术通便秘之绝技
白术升降汤加味治疗脾虚便秘126例疗效观察[1]_百度文库
对于那种肾阳不足的便秘,那么伤寒论的大黄附子汤就有了充分的用武之地:
大黄附子细辛汤与+寒秘
【论文】漫谈大黄附子汤
那么常见的热便呢?必定腹中有无法消化的硬块,那是承气汤系列专长的版块:
“三承气汤”治阳明腑实证
而肠道水分不足的便秘,则属于麻子仁丸的效力范围:
浅议脾约与麻子仁丸
【论文】麻仁润肠丸治疗老年便秘60例
【论文】麻子仁丸加减治疗药源性便秘48例观察
当然,便秘还牵涉到以下原因,包括:
与肝的控制能力紊乱相关的小柴胡汤、大柴胡汤;
与淤血相关的桂枝茯苓汤;
与寒气闭肺相关的桂枝汤、麻杏甘石汤;
与热相关的白虎汤;
与寒热错结相关的泻心汤系列;
与体内水分失调相关的五苓散;
与肠道水分不足相关的增液汤;
都有可能成为解决便秘的最终手段。
注:便秘也属于身体五脏六腑功能性失常而出现的毛病,临床所见,便秘的成因多样,治疗的方法也需对症下药。
如果水平足够,此病甚是好治!
再注:其下文字的分类逻辑,属于中医的脏腑辩证支派,在经方派,并不按此进行分类并以此作为用药依据。
但此文逻辑较为简单,符合一般人的思维方式。也罗列如下:
1.肠胃积热素体阳盛,或热病之后,余热留恋,或肺热肺燥,下移大肠,或过食醇酒厚味,或过食辛辣,或过服热药,均可致肠胃积热,耗伤津液,肠道干涩失润,粪质干燥,难于排出,形成所谓“热秘”。如《景岳全书·秘结》曰:“阳结证,必因邪火有余,以致津液干燥。”
2.气机郁滞忧愁思虑,脾伤气结;或抑郁恼怒,肝郁气滞;或久坐少动,气机不利,均可导致腑气郁滞,通降失常,传导失职,糟粕内停,不得下行,或欲便不出,或出而不畅,或大便干结而成气秘。如《金匮翼·便秘》曰:“气秘者,气内滞而物不行也。”
3.阴寒积滞恣食生冷,凝滞胃肠;或外感寒邪,直中肠胃;或过服寒凉,阴寒内结,均可导致阴寒内盛,凝滞胃肠,传导失常,糟粕不行,而成冷秘。如《金匮翼·便秘》日:“冷秘者,寒冷之气,横于肠胃,凝阴固结,阳气不行,津液不通。”
4.气虚阳衰饮食劳倦,脾胃受损;或素体虚弱,阳气不足;或年老体弱,气虚阳衰;或久病产后,正气未复;或过食生冷,损伤阳气;或苦寒攻伐,伤阳耗气,均可导致气虚阳衰,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阳虚则肠道失于温煦,阴寒内结,便下无力,使排便时间延长,形成便秘。如《景岳全书,秘结》曰:“凡下焦阳虚,则阳气不行,阳气不行则不能传送,而阴凝于下,此阳虚而阴结也。”
5.阴亏血少素体阴虚;津亏血少;或病后产后,阴血虚少;或失血夺汗,伤津亡血;或年高体弱,阴血亏虚;或过食辛香燥热,损耗阴血,均可导致阴亏血少,血虚则大肠不荣,阴亏则大肠干涩,肠道失润,大便干结,便下困难,而成便秘。如《医宗必读·大便不通》说:“更有老年津液干枯,妇人产后亡血,及发汗利小便,病后血气未复,皆能秘结。”
上述各种病因病机之间常常相兼为病,或互相转化,如肠胃积热与气机郁滞可以并见,阴寒积滞与阳气虚衰可以相兼;气机郁滞日久化热,可导致热结;热结日久,耗伤阴津,又可转化成阴虚等等。然而,便秘总以虚实为纲,冷秘、热秘、气秘属实,阴阳气血不足所致的虚秘则属虚。虚实之间可以转化,可由虚转实,可因虚致实,而虚实并见。归纳起来,形成便秘的基本病机是邪滞大肠,腑气闭塞不通或肠失温润,推动无力,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
首页中医书籍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 > 第四章 脾胃肠病证
第八节 便秘
便秘是指由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的以大便排出困难,排便时间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大肠病证。
便秘既是一种独立的病证,也是一个在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症状,本节仅讨论前者。中医药对本病证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和良好的疗效。
《内经》中已经认识到便秘与脾胃受寒,肠中有热和肾病有关,如《素问·厥论篇》曰:“太阴之厥,则腹满膑胀,后不利。”《素问·举痛论篇》曰:“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肾脉微急,为不得前后。”仲景对便秘已有了较全面的认识,提出了寒、热、虚、实不同的发病机制,设立了承气汤的苦寒泻下,麻子仁丸的养阴润下,厚朴三物汤的理气通下,以及蜜煎导诸法,为后世医家认识和治疗本病确立了基本原则,有的方药至今仍为临床治疗便秘所常用。李东垣强调饮食劳逸与便秘的关系,并指出治疗便秘不可妄用泻药,如《兰室秘藏·大便结燥门》谓:“若饥饱失节,劳役过度,损伤胃气,及食辛热厚味之物,而助火邪,伏于血中,耗散真阴,津液亏少,故大便燥结。”“大抵治病,不可一概用巴豆、牵牛之类下之,损其津液,燥结愈甚,复下复结,极则以至引导于下而不通,遂成不救。”程钟龄的《医学心悟·大便不通》将便秘分为“实秘、虚秘、热秘、冷秘”四种类型,并分别列出各类的症状、治法及方药,对临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西医学中的功能性便秘,即属本病范畴,肠易激综合征,肠炎恢复期、直肠及肛门疾病所致之便秘,药物性便秘,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所致的便秘,以及肌力减退所致的便秘等,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便秘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有外感寒热之邪,内伤饮食情志,病后体虚,阴阳气血不足等。本病病位在大肠,并与脾胃肺肝肾密切相关。脾虚传送无力,糟粕内停,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而成便秘;胃与肠相连,胃热炽盛,下传大肠,燔灼津液,大肠热盛,燥屎内结,可成便秘;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之燥热下移大肠,则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而成便秘;肝主疏泄气机,若肝气郁滞,则气滞不行,腑气不能畅通;肾主五液而司二便,若肾阴不足,则肠道失润,若肾阳不足则大肠失于温煦而传送无力,大便不通,均可导致便秘。其病因病机归纳起来,大致可分如下几个方面:
1.肠胃积热素体阳盛,或热病之后,余热留恋,或肺热肺燥,下移大肠,或过食醇酒厚味,或过食辛辣,或过服热药,均可致肠胃积热,耗伤津液,肠道干涩失润,粪质干燥,难于排出,形成所谓“热秘”。如《景岳全书·秘结》曰:“阳结证,必因邪火有余,以致津液干燥。”
2.气机郁滞忧愁思虑,脾伤气结;或抑郁恼怒,肝郁气滞;或久坐少动,气机不利,均可导致腑气郁滞,通降失常,传导失职,糟粕内停,不得下行,或欲便不出,或出而不畅,或大便干结而成气秘。如《金匮翼·便秘》曰:“气秘者,气内滞而物不行也。”
3.阴寒积滞恣食生冷,凝滞胃肠;或外感寒邪,直中肠胃;或过服寒凉,阴寒内结,均可导致阴寒内盛,凝滞胃肠,传导失常,糟粕不行,而成冷秘。如《金匮翼·便秘》日:“冷秘者,寒冷之气,横于肠胃,凝阴固结,阳气不行,津液不通。”
4.气虚阳衰饮食劳倦,脾胃受损;或素体虚弱,阳气不足;或年老体弱,气虚阳衰;或久病产后,正气未复;或过食生冷,损伤阳气;或苦寒攻伐,伤阳耗气,均可导致气虚阳衰,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阳虚则肠道失于温煦,阴寒内结,便下无力,使排便时间延长,形成便秘。如《景岳全书,秘结》曰:“凡下焦阳虚,则阳气不行,阳气不行则不能传送,而阴凝于下,此阳虚而阴结也。”
5.阴亏血少素体阴虚;津亏血少;或病后产后,阴血虚少;或失血夺汗,伤津亡血;或年高体弱,阴血亏虚;或过食辛香燥热,损耗阴血,均可导致阴亏血少,血虚则大肠不荣,阴亏则大肠干涩,肠道失润,大便干结,便下困难,而成便秘。如《医宗必读·大便不通》说:“更有老年津液干枯,妇人产后亡血,及发汗利小便,病后血气未复,皆能秘结。”
上述各种病因病机之间常常相兼为病,或互相转化,如肠胃积热与气机郁滞可以并见,阴寒积滞与阳气虚衰可以相兼;气机郁滞日久化热,可导致热结;热结日久,耗伤阴津,又可转化成阴虚等等。然而,便秘总以虚实为纲,冷秘、热秘、气秘属实,阴阳气血不足所致的虚秘则属虚。虚实之间可以转化,可由虚转实,可因虚致实,而虚实并见。归纳起来,形成便秘的基本病机是邪滞大肠,腑气闭塞不通或肠失温润,推动无力,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
【临床表现】
本病主要临床特征为大便排出困难,排便时间或/及排便间隔时间延长,粪质多于硬。其表现或粪质干硬,排出困难,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时间延长,大便次数减少,常三五日、七八日,甚至更长时间解一次大便,每次解大便常需半小时或更长时间,常伴腹胀腹痛,头晕头胀,嗳气食少,心烦失眠等症;或粪质干燥坚硬,排出困难,排便时间延长,常由于排便努挣导致肛裂、出血,日久还可引起痔疮,而排便间隔时间可能正常;或粪质并不干硬,也有便意,但排便无力,排出不畅,常需努挣,排便时间延长,多伴有汗出、气短乏力、心悸头晕等症状。由于燥屎内结,可在左下腹扪及质地较硬的条索状包块,排便后消失。本病起病缓慢,多属慢性病变过程,多发于中老年和女性。
【诊断】
1.大便排出困难,排便时间或/及排便间隔时间延长,粪质多干硬。起病缓慢,多属慢性病变过程。
2.常伴有腹胀腹痛,头晕头胀,嗳气食少,心烦失眠,肛裂、出血、痔疮,以及汗出,气短乏力,心悸头晕等症状。
3.发病常与外感寒热,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失调,坐卧少动,年老体弱等因素有关。
4.纤维结肠镜等有关检查,常有助于便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积聚积聚、便秘均可在腹部出现包块。但便秘者,常出现在左下腹,而积聚的包块在腹部各处均可出现;便秘多可扪及条索状物,积聚则形状不定;便秘之包块排便后消失,积聚之包块则与排便无关。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辨寒热虚实粪质干结,排出艰难,舌淡苔白滑,多属寒;粪质干燥坚硬,便下困难,肛门灼热,舌苔黄燥或垢腻,则属热;年高体弱,久病新产,粪质不干,欲便不出,便下无力,心悸气短,腰膝酸软,四肢不温,舌淡苔白,或大便于结,潮热盗汗,舌红无苔,脉细数,多属虚;年轻气盛,腹胀腹痛,嗳气频作,面赤口臭,舌苔厚,多属实。
治疗原则
根据便秘实证邪滞大肠,腑气闭塞不通;虚证肠失温润,推动无力,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的基本病机,其治疗当分虚实而治,原则是实证以祛邪为主,据热、冷、气秘之不同,分别施以泻热、温散、理气之法,辅以导滞之品,标本兼治,邪去便通;虚证以养正为先,依阴阳气血亏虚的不同,主用滋阴养血、益气温阳之法,酌用甘温润肠之药,标本兼治,正盛便通。六腑以通为用,大便干结,解便困难,可用下法,但应在辨证论治基础上以润下为基础,个别证型虽可暂用攻下之药,也以缓下为宜,以大便软为度,不得一见便秘,便用大黄、芒硝、巴豆、牵牛之属。
分证论治
『实秘』
·肠胃积热-
症状:大便于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口臭,心烦不安,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方药:麻子仁丸。
方中大黄、枳实、厚朴通腑泄热,火麻仁、杏仁、白蜜润肠通便,芍药养阴和营。此方泻而不峻,润而不腻,有通腑气而行津液之效。若津液已伤,可加生地、玄参、麦冬以养阴生津;若兼郁怒伤肝,易怒目赤者,加服更衣丸以清肝通便;若燥热不甚,或药后通而不爽者,可用青麟丸以通腑缓下,以免再秘。
本型可用番泻叶3-9g开水泡服,代茶随意饮用。
·气机郁滞
症状:大便于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畅,肠鸣矢气,腹中胀痛,胸胁满闷,嗳气频作,饮食减少,舌苔薄腻,脉弦。
治法:顺气导滞。
方药:六磨汤。
方中木香调气,乌药顺气,沉香降气,大黄、槟榔、枳实破气行滞。可加厚朴、香附、柴胡、莱菔子、炙枇杷叶以助理气之功。若气郁日久,郁而化火,可加黄芩、栀子、龙胆草清肝泻火;若气逆呕吐者,可加半夏、旋覆花、代赭石;若七情郁结,忧郁寡言者,加白芍、柴胡、合欢皮疏肝解郁;若跌仆损伤,腹部术后,便秘不通,属气滞血瘀者,可加桃仁、红花、赤芍之类活血化瘀。
·阴寒积滞
症状: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胁下偏痛,手足不温,呃逆呕吐,舌苔白腻,脉弦紧。
治法:温里散寒,通便导滞。
方药:大黄附子汤。;
方中附子温毕散寒,大黄荡除积滞,细辛散寒止痛。可加枳实、厚朴、木香助泻下之力,加干姜、小茴香以增散寒之功。
『虚秘』
·气虚
症状:粪质并不干硬,也有便意,但临厕排便困难,需努挣方出,挣得汗出短气,便后乏力,体质虚弱,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补气润肠,健脾升阳。
方药:黄芪汤。
方中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为方中主药,火麻仁、白蜜润肠通便,陈皮理气。若气虚较甚,可加人参、白术,“中气足则便尿如常”,气虚甚者,可选用红参;若气虚下陷脱肛者,则用补中益气汤;若肺气不足者,可加用生脉散;若日久肾气不足,可用大补元煎。
·血虚
症状:大便干结,排出困难,面色无华,心悸气短,健忘,口唇色淡,脉细。
治法:养血润肠。
方药:润肠丸。
方中当归、生地滋阴养血,火麻仁、桃仁润肠通便,枳壳引气下行。可加玄参、何首乌、枸杞子养血润肠。若兼气虚,可加白术、党参、黄芪益气生血,若血虚已复,大便仍干燥者,可用五仁丸润滑肠道。
·阴虚
症状: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头晕耳鸣,心烦失眠,潮热盗汗,腰酸膝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肠通便。
方药:增液汤。
方中玄参、麦冬、生地滋阴润肠,生津通便。可加芍药、玉竹、石斛以助养阴之力,加火麻仁、柏子仁、瓜蒌仁以增润肠之效。若胃阴不足,口干口渴者,可用益胃汤;若肾阴不足,腰酸膝软者,可用六味地黄丸。
·阳虚
症状:大便或干或不干,皆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觥白,四肢不温,腹中冷痛,得热痛减,腰膝冷痛,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法:温阳润肠。
方药:济川煎。
方中肉苁蓉、牛膝温补肾阳,润肠通便;当归养血润肠;升麻、泽泻升清降浊;枳壳宽肠下气。可加肉桂以增温阳之力。
若老人虚冷便秘,可用半硫丸;若脾阳不足,中焦虚寒,可用理中汤加当归、芍药;若肾阳不足,尚可选用金匮肾气丸或右归丸。
便秘尚有外导法,如《伤寒论》中的蜜煎导法,对于大便干结坚硬者,皆可配合使用。
【转归预后】
由于腑气不通,浊气不降,便秘常可引起腹胀,腹痛,头晕头胀,食欲减退,睡眠不安等症,便秘日久,可引起肛裂、痔疮。便秘一病,若积极治疗,并结合饮食、情志、运动等调护,多能在短期内治愈,年老体弱及产后病后等体虚便秘;,多为气血不足,阴寒凝聚,治疗宜缓缓图之,难求速效。
【预防与调摄】
应注意饮食调节,便干量少者,适当多食富含纤维素的粗粮、蔬菜、水果、避免辛辣燥火之食。增加体力活动,加强腹肌锻炼,避免久坐少动。应保持心情舒畅,戒忧思恼怒。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结语】
便秘是临床上的常见病证,以大便排出困难,排便时间或/及排便间隔时间延长,大多粪质干硬为临床特征。诊断时应与积聚相鉴别。便秘的病因主要有外感寒热之邪,内伤饮食情志,病后体虚,阴阳气血不足等。本病病位在大肠,并与脾胃肺肝肾密切相关。形成便秘的基本病机是邪滞大肠,腑气闭塞不通或肠失温润,推动无力,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辨证以寒热虚实为要点。其治疗当分虚实而治,原则是实证以祛邪为主,据热、冷、气秘之不同,分别施以泻热、温散、理气之法,辅以导滞之晶;虚证以养正为先,依阴阳气血亏虚的不同,主用滋阴养血,益气温阳之法,酌用甘温润肠之药。大便干结,解便困难,可用下法,但注意应在辨证论治基础上辅以下法,并以润下为基础,个别证型虽可暂用攻下之药,也以缓下为宜,以大便软为度,不得—见便秘,便用大黄,芒硝、巴豆、牵牛之属,以防愈下愈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