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35|回复: 1

肩周炎的中医腹针治疗

[复制链接]

82

主题

79

回帖

452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52
发表于 2015-10-10 16: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养生堂 于 2015-10-10 16:08 编辑

       腹针疗法是薄智云教授创立的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神阙调控系统为核心,运用中医的理、法、方、穴,通过腹部针刺调节脏腑、经络,以全身慢性病、疑难病为主要适应证的一种中医特色疗法。近10年的文献证明,肩周炎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且分期治疗疗效更为显著。由于肩周炎本身的病理特点,所处病理阶段不同,患者疼痛的轻重及粘连的程度各不相同,其耐受程度及炎性反应的活动度也各异,因此各种疗法在疾病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也不同,这就为临床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薄氏腹针疗法作为一种新疗法,虽然目前临床上己经开始应用于肩周炎的治疗,但是它是否对不同阶段的肩周炎均有较好疗效,其疗效是否等同,以及它与传统针灸疗法孰优孰劣,有必要进行对比分析,做出客观评价。
       患者均为门诊或住院患者,其中疼痛期24例,年龄42-65岁,病程7-49天,视觉模拟评分(VAS)5一10分,功能活动积分(Melle评分))4-17分;粘连期24例,年龄45-69岁,病程70 -140天,VAS评分5 -10分,Melle评分5-22分。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关于肩周炎的诊断标准。
       临床分期标准:参照《肩周炎》中的分期标准。急性期:主要表现为肩周部疼痛,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粘连期:肩痛较前减轻,但仍疼痛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各方向活动范围明显缩小,甚至可影响日常生活,可出现废用性肌萎缩。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肩周炎诊断标准且属疼痛期和粘连期的患者;年龄40-70岁;病程1年半以内;排除其他影响肩部疼痛和活动障碍的疾患;同意参与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①已接受其他有关治疗,可能影响本研究的效应指标观测者;②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等;③妊娠或哺乳期患者(用于保胎或产后患者治疗的除外)等;①与本研究病种有关的其他需排除的因素如肩部外伤1个月内、肩部肿瘤和结核、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颈部疾病放射至肩部疼痛,心、胆道疾患反射性肩痛。
       治疗方法:腹针治疗
       (1)疼痛期
       取穴:中脘、水分,健侧商曲,患侧滑肉门。操作:采用0. 18 mm X 40 mm北京中研太和牌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其中中脘、水分直刺,深约2 -3 cm;商曲、滑肉门直刺,深约0. 2cm。所有穴位均不提插捻转,留针20 min。每周治疗3次,3周为一疗程,共计9次。
      (2)粘连期
      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健侧商曲,患侧滑肉门、大横。操作:针具同疼痛期,其中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大横直刺,深约2-3 cm;商曲、滑肉门直刺,深约0. 2cm。所有穴位均不提插捻转,留针20 min。每周治疗3次,3周为一疗程,共计9次。
       观察指标:选择肩痛和肩关节功能活动变化程度作为观察指标,所有患者在治疗前需测定VAS值和肩关节活动总分,1个疗程结束后重新测定VAS值和肩关节活动总分并予以记录。
    1)采用VAS作为测量受试者主观疼痛感觉的标准,测定受试者的主观疼痛感觉,记录疼痛程度的数值。本试验用110 cm长的直尺,两端标明有“0”和“10”的字样。0端代表无痛,10端代表最剧烈的疼痛。受试者而对无刻度的一而,移动尺上的游标到最能代表当时疼痛程度的位置,研究者观察有刻度的一而,记录疼痛程度的数值,测试期间避免任何暗示或启发。
   (2)肩关节功能活动变化程度:采用Melle评分对肩部的5个基本动作进行量化评价,记录评分。肩外展<30°为3分,30°一90°为2分,91°一120°为1分,>120°为0;肩中立位外旋:0°为3分,0°---20°为2分,>20°为1;手到颈项:不能为3分,困难为2分,较容易为1分,正常为0;手到脊柱:不能为3分,到S1水平为2分,到T12水平为1分,到T`12以上为0;手到嘴:完全喇叭征为3分,部分喇叭征为2;肩内收40°为1分,肩内收0°为0分。
疗效评定标准:总体镇痛疗效与总体功能活动改善疗效情况,参考《临床疼痛治疗学》,以患者肩痛VAS评分和肩关节功能活动Melle评分作为观测指标,按照治愈、显效、有效、无效4个等级进行统计。
         减分率计算公式:[(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X100%
       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减分率为100%;显效:肩部疼痛基本消失,肩关节功能基本恢复,66%减分率<100%;有效:肩部疼痛减轻,肩关节功能改善,33%减分率<66%;无效:症状无改善,减分率<33%
       经治疗,疼痛期患者24例,治愈8例,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8%;粘连期24例,治愈9例,显效6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1.7%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退行性炎性病变,缠绵难愈且易于复发,尽可能缩短疗程、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痛苦成为临床研究的目标所在。目前临床上运用多种针刺疗法如肩三针、电针、温针、针刺条口穴、巨刺法、平衡针疗法等均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薄氏腹针作为一种新的微针疗法,自创立以来,推广应用己近30年,其临床疗效己逐步得到肯定。它根据腹部脏腑最集中、经脉分布最多与腹部全息分布的特点,形成了自身特色的理论,具有处方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辨证条理化的特点,在治疗方而主要以内伤性疾病及慢性顽固性疾病为主,但也有人将其用于治疗急性痛证。目前以痹症、痛证、脑病方而研究报道较多。笔者尝试将腹针应用于肩周炎的治疗,显示其确实具有较好的疗效,结果表明腹针疗法在VAS评分和Melle评分方而均优于针刺疗法。
        根据肩周炎不同阶段的不同病理机制,笔者将其分为疼痛期和粘连期,并据此取穴。中脱是任脉的愉穴,又是胃的募穴,胃与脾相表里,脾主肌肉,故在腹针处方里,中脱补脾同时对肌肉软组织的劳损效果良好;滑肉门是胃经的愉穴,用之可调节足阳明胃经的气血及相关脏腑,在腹针理论中它代表人体肩关节部位,可治疗肩关节病变;商曲是足少阴肾经的穴位,在腹针理论中它代表人体颈肩部相交处;以上三者皆可以疏调局部经气,通络比痛;水分为任脉穴,有利于消除疼痛期局部炎性水肿。诸穴合用共奏通络比痛之功,为腹针组疼痛期取穴。气海为气之海,关元培肾固本,均为任脉穴,是扶正补虚要穴;中脱、下脱、气海、关元4穴组成“引气归元”基本方,有治心肺、调脾胃、补肝肾的功能;大横是足太阴脾经穴,有祛湿、健脾、滑利关节的作用,故常配用治疗肩周炎、腰部疾患和坐骨神经痛等疾病;滑肉门、商曲穴义同上,诸穴合用可改善肩周炎粘连期活动受限症状,为腹针组粘连期用穴。


82

主题

79

回帖

452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52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0 16: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众所周知,传统针刺疗法具有简便验廉的优势,治疗肩周炎疗效可靠,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取肩三针和阿是穴疏通局部气血,通络比痛,属局部取穴;条口属足阳明胃经,有通经活络之效;承山属足太阳膀肤经,有舒筋活络的作用,条口透承山属远端取穴,上病下治,一针透两经,可以疏通经络,通利关节。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传统针刺疗法也存在一些自身的不足:首先它虽然适应证广,见效快,操作简单,但是气至病所是其特别强调的得气现象,而酸、麻、胀、痛的针感向远距离传导的感觉并非所有患者所能接受;其次,传统针灸疗法基本采用局部、近取与远取相结合的方法,所选穴位基本在四肢,一般取穴较多,虽然在临床上常可收到立竿见影之效,但数小时后便逐渐消退或消失,疗程相对较长。
      腹针疗法分期治疗肩周炎不但避免了传统针灸强烈的得气感带给患者的不适,而且使治疗更有针对性,从而大大提高临床疗效,不失为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治疗肩周炎的疗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6-18 05:02 , Processed in 4.022044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