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灸行天下 于 2015-10-12 16:50 编辑
跖疣为发生在足底部的寻常疣, 是一种常见的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所引起的皮肤赘生物,中医称之为“疣目”, 我们对跖疣患者进行了火针治疗,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患者均来自皮肤科门诊, 年龄 22~48 岁, 平均年龄(35.2±14.7) 岁; 病程半年以内15 例, 半年以上 32 例, 平均病程(2.6±1.8) 年; 疣体数目 2~6个, 平均(3±0.6) 个; 符合以下病例入选标准:临床表现符合《中医皮肤科病症诊断标准》中疣目的诊断标准, 皮损位于单侧或双侧足底部, 境界清楚, 散在分布, 大多数有压痛。 病例排除标准:患者在 2 个月内曾接受过其他治疗,严重内外科疾患, 瘢痕体质者,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不遵守医嘱者, 害怕火针者。 治疗方法:火针治疗: 病人取坐位, 患足放于外科换药支架上固定。可在跖疣的位置做一明显标志( 如指压十字) , 以保证进针的准确性。常规消毒火针, 定好进针穴位后, 先用碘酒棉签, 以穴位为中心, 向四周划同心圆消毒, 待干后, 方可施针。消毒完毕, 点燃酒精灯, 左手持灯, 靠近针刺部位, 右手以持笔式持针, 将针尖、针体伸入火外焰处加热, 待针烧至通红时, 趁势将针迅速而准确对准疣体中央, 迅速进针, 直刺疣体基底处, 迅速出针, 令其微出血, 自凝为度, 再以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 创面按外科常规进行无菌处理。 疗效评价标准:治疗停止 1 个月后观察疗效。治愈: 皮损消退, 无新出皮疹; 显效: 治疗2月后疣体减少 70%以上; 好转: 皮疹较前变平, 消退 30%以上或有个别新疹出现; 无效: 皮疹无变化或消退不足 30%。 经治疗,47例患者中,治愈11例,显效16例,好转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57.4%。 安全性观察结果:89 例接受治疗患者无 1 例发生感染、脓肿、溃疡。89 例患者治疗前后血象、肝功、肾功检查均未见异常。47例接受火针治疗患者, 8 例针刺当天局部出现发红、高起、轻度疼痛, 约3 d 后消失, 大部分病人治疗后局部发生不同程度的痒、热感, 数天后消失, 均未影响下次治疗。 跖疣是临床皮肤科的常见病, 但因跖疣发生在足底或趾间等受挤压部位, 病变损害常较深, 有时可深达肌层组织,故治疗较为困难, 以往多采用冷冻、电凝、药物、针刺等多种治疗方法,但疗效尚不十分满意, 多数患者不能 1 次治愈, 复发率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生活与工作。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气血失和, 腠里不密,复感外毒, 凝聚肌肤而成。火针即古之燔针、烧针。它是一种先将针烧红, 然后刺入身体的一定部位, 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针刺方法。烧针是使用火针的关键步骤,“灯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 若不红, 不能去病反损于人”, 故火针加热的关键是一定要将针烧得通红, 趁针红刺入母疣基底部, 刺入部位,从母疣顶端直达基底部。火针的进针一定要准, 进针“切忌太深, 恐伤经络, 太浅不能去病, 唯消息取中耳”。其意为要取得好的疗效针刺深浅要适中, 在应用火针治疗时需掌握好温度、深度、速度, 准确刺入疣体病灶, 疗效确切, 无疤痕及色素沉着等副作用。在施治时注意防止烫伤及嘱患者局部 2 日内治疗局部不浸水以免继发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