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在临床上非常多见,它只是一个临床症状,而非疾病实体,通常指入睡或维持睡眠困难。国内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的报道较多,但是患者的康复情况是通过患者的主诉来诊断的,而本研究是采用多导睡眠监测。根据脑电、眼球运动及肌电的表现可将人类睡眠分成两个部分:非快动眼睡眠(NREM)与快动眼睡眠(REM), NREM睡眠又可进一步分为4期。在NREM睡眠中的III和IIV期为深睡眠,因此III和IIV期睡眠符合真正意义上的休息。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进行规范检测,可客观分析失眠患者治疗前后睡眠结构的变化,以评估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的效果。 患者均为门诊患者,均为单纯性失眠的患者并无其它疾病。年龄(40±21)岁,病程1个月-31年。符合以下临床诊断标准:入睡困难指就寝后30分钟不能入睡;维持睡眠困难指夜间醒转2次或2次以上,总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多梦、醒后不解乏。 治疗方法:选穴:主穴,神门、失眠穴、心、肾、内分泌、皮质下。配穴,肝、脾、口、耳尖和神经衰弱点。 操作:先在一侧耳郭以75%酒精局部消毒后,用探针探出穴位敏感点,并做上标记,然后取胶布剪成0.5cm×0.5cm大小,嵌入1粒王不留行籽于中央,贴压在选定的穴位敏感点上,并嘱咐患者每天按压3-5次,每次按1-2分钟,以耳郭发热或敏感点出现轻微疼痛为度。 疗程:隔3日贴1次,两耳交替使用,4次为1个疗程,可持续1-3个疗程。治疗期间不使用辅助药物、不饮用茶、咖啡和酒。 耳穴贴压治疗失眠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使用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并观察其治疗前后患者睡眠结构的改变,探讨失眠症及耳穴贴压治疗失眠对睡眠结构的影响,客观地评价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的效果。通过研究发现,失眠患者治疗前入睡困难,通常经过30-90分钟的时间进入I期睡眠,与对照组相比较进入I期睡眠时间明显延长。进入I期睡眠后维持时间增多,伴有多次觉醒事件的发生,整夜觉醒事件的发生为4-28次,1次觉醒时间>5分钟的较多,约占68.5%。进入Ⅱ期睡眠后维持时间增多,可反复地徘徊在Ⅰ期、Ⅱ期睡眠,这是导致失眠患者治疗前睡眠结构中I期、Ⅱ期睡眠结构比和醒觉次数明显增多的主要原因。在第一个睡眠周期中的也可有短暂的Ⅲ期、Ⅳ期睡眠,在以后的几个睡眠周期中很少有Ⅲ期、Ⅳ期睡眠的出现。睡眠结构中I期、Ⅱ期结构比和觉醒次数明显增多导致Ⅲ期、Ⅳ期和REM结构比相应减少,它成为Ⅲ期、Ⅳ期和REM明显减少的主要原因。总睡眠时间减少;睡眠周期次数减少,每一个睡眠周期的结构不完整,有的患者只有Ⅲ期而没有Ⅳ期睡眠;有的患者Ⅲ期、Ⅳ期睡眠缺失;有个别患者在每个睡眠周期中都会频繁出现REM睡眠,以上各因素导致睡眠结构紊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