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90|回复: 1

慢性荨麻疹的腹针治疗

[复制链接]

101

主题

103

回帖

565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65
发表于 2015-10-13 16: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栀子花开 于 2015-10-13 16:38 编辑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疾病之一。临床上以病情顽固、反复发作、瘙痒无度、不易治愈为特点。大多数由于病因不明而被认为是“特发性”。反复发作6个月以上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约有40%病程可超过10,虽然不威胁生命,但带来诸多的痛苦和烦恼。笔者应用薄氏腹针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理想疗效,现报道如下。

      病例均为门诊病人,平均年龄(33.5±12.6);平均病程(1.54±1.12)年。符合以下诊断纳入标准:(1)符合5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中瘾疹的慢性瘾疹(慢性荨麻疹)的诊断标准:突然发作,皮损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水肿性斑块,境界清楚;皮损时起时落,剧烈瘙痒,发无定处,退后不留痕迹;部分病例可有腹痛、腹泻或有发热、关节痛等症,严重者可有呼吸困难,甚至引起窒息;皮肤划痕试验阳性;皮疹经过3个月以上不愈或反复间断发作。

        (2)1个月内未曾使用过对免疫调节有影响的治疗,年龄在14~50岁之间,病程3,每周至少2次或2天症状发作,每次发作持续时间24小时;患者入选前24小时内有荨麻疹的症状和体征;排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治疗方法:以腹针引气归元方(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为主穴,腹四关(滑肉门、外陵),调脾气(大横)为配穴。令患者取仰卧位,暴露腹部,先测准腹针穴位,以确保疗效,然后常规消毒,S4×40(34)薄氏腹针专用针迅速刺入皮下,然后缓慢进针到地部,进针时首先应避开毛孔、血管及瘢痕,然后施术要轻、缓。如针尖抵达预计深度时,一般采用只捻转不提插的手法。施术分3步进行,即候气、行气、催气。进针后停留3~5分钟为候气,3~5分钟后捻转1次为行气,再隔5分钟再捻转行针1次为催气。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在神阙加灸,选用安徽省天长县寿民灸具厂生产艾灸架,以双股橡皮带绕过腹部套住灸架两头,将其固定在神阙穴上,将艾条点燃插入顶管中,艾条燃烧过程中患者可自行升降艾条调节火力,以微烫而不疼痛为度。治疗结束时先取走灸架然后再起针。每日1,每周5(周六、周日休息),4周为一疗程。

      疗效标准: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中瘾疹的慢性瘾疹(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标准。痊愈:风团消退,临床体征消失,不再发作。好转:风团消退30%或消退后间隔时间延长,瘙痒等症状减轻。未愈:风团及瘙痒无明显改善,或消退不足30%

         经治疗,31例患者中,痊愈15例,好转10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为80.7%



101

主题

103

回帖

565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65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3 16: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慢性荨麻疹多是具有过敏素质的个体在某些物质作用下引起的过敏反应,发生机理是由于变态反应或非变态反应性的刺激因素作用于肥大细胞,使其脱颗粒释放血管活性胺,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或上述因素直接作用于血管,使其通透性增强,引起真皮浅层水肿而发生风团。但这一机制不能解释所有荨麻疹,特别是慢性荨麻疹的发生。近10年的研究表明,有很大比例的慢性荨麻疹病人被确定为由自身免疫所致。本病的治疗首先是寻找病因并加以祛除,但在临床上往往找不到确切原因,尤其是慢性荨麻疹。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以药物对症治疗为主。自身免疫性和非自身免疫性的慢性荨麻疹的常规治疗相同。无镇静作用的H1受体拮抗剂始终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第一线药物。然而如前所述,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大多症状较重,是以自身免疫机制为基础的,而常规的抗组胺药物有时并不能奏效。

       慢性荨麻疹属中医“瘾疹”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为久病体虚,气血损耗,腠理空虚,风邪外袭,遏于肌肤而发。《诸病源候论》谓“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折,则起风瘙瘾疹”。《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气所凑,其气必虚”,故该病以体虚为本,以风为病使,为本虚标实之证。其久病不愈反复发作为机体正气不足、不能抗邪外出所致,属里病外显,根据“其病在本则腹针治其本而标症悉除”的原理,本研究腹针以引气归元方为主,其中中脘和下脘均属胃脘,中脘为胃之募穴,两穴含有理中焦、调升降的作用,且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故兼主肺气肃降的功能。气海为气之海,关元培肾固本,肾主先天之原气。以上4穴组成调理后天脾胃和先天肝肾的主方,有“以后天养先天”之意,故此方有治心肺、调脾胃和补肝肾的功能,在腹针疗法中,称之为引气归元。左右滑肉门、外陵,此4穴合称“腹四关”,具有通调气血,疏通经气使之上输下达肢体末端的作用,是引脏腑之气向全身布散的妙穴。大横是足太阴脾经穴,具有调整脾脏功能、祛湿、健脾、滑利关节的作用,左右两穴合称“调脾气”。以上所取穴位正好分布于腹部离、坤、兑、乾、坎、艮、震、翼八廓定位中。《灵枢 九宫八风》记载八卦所取脏腑之象。谓:“心应离,脾应坤,肺应兑,小肠应乾,肾应坎,大肠应艮,肝应震,胃应翼”。由于八廓中每一廓穴位都对所主脏腑有特有的治疗作用,故以上10个穴位则可对内脏的平衡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加上神阙穴灸架灸,能温阳补气,更有助于“以后天补先天”,培肾固本。通过针灸上述腹部经穴治疗慢性荨麻疹,从调理脏腑功能入手进行治疗,以扶正祛邪为主,体现中医“治病必求于本”的辨证施治特色,通过体质的逐步调理增强而达“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健康状态。

      针刺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机理可能与调节机体免疫力、抑制机体IgE的产生、保护和稳定靶细胞膜、抑制过敏介质释放和对抗过敏介质有关。患者经针灸治疗后,改变了机体的免疫调控机制,血清补体C3水平回升。薄氏腹针疗法是建筑在传统中医和针灸基础上的一种微针系统,在刺法上具有针体细、进针浅、无针感(患者痛苦小)的特点,满足人们无痛治疗的要求,患者乐于接受。本研究结果表明:腹针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近期疗效相当于抗组胺药西替利嗪,但又没有抗组胺药物的副作用,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理想方法之一,但远期疗效及大样本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6-26 13:48 , Processed in 0.703128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