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健康是福 于 2015-10-15 16:47 编辑
患者年龄18~65岁,平均35. 2岁;病程2 h至3年;有明显外伤史者31例,原因不明的慢性发病者25例,单侧发病44例,双侧发病12例。来院时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征者4例,梨状肌3例,急性腰扭伤者2例。
诊断要点:患者多有腰臀部闪挫扭伤或慢性劳损史、受风寒湿史。主要表现为患侧腰臀部弥漫性疼痛,呈刺痛、酸痛或撕裂样疼痛,尤以髂嵴中部最为明显,急性期疼痛较剧烈,并可向大腿后侧放射,但不过膝部。弯腰受限,转体及起坐困难。触诊时在髂嵴中点及其下方常有压痛或麻痛感,时可触及“条索状”硬结;腰部压痛轻,多在L1~L3棘突旁,直腿抬高试验多呈阴性,腱反射正常。辅助检查中一般腰骶部影像无特征性表现,血沉、抗“O”、肌电图无明显异常。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临床表现出局部感觉障碍为主;③除外其他神经系统病变。
病例排除标准:①痛点皮肤破损溃疡;②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能耐受刺激;③严重出血倾向者。
治疗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人,讲述治疗方法,征求病人同意。①铍针的规格:直径0. 5~0. 75 mm。全长5~8mm,针头长1 cm,针体长4~7 cm,刀口为斜口,刀口为0. 5~0. 75 mm,针柄是用钢丝缠绕的普通针柄,长约3~5 cm。②操作方法:嘱患者取俯卧位,寻找压痛点作为进针点,以进针点为中心,用碘伏消毒皮肤6~8 cm,医者左手拇指按压在进针点的旁边,右手持针柄用腕力将铍针直接垂直刺入痛点,使针尖通过皮肤、皮下组织到达深筋膜,在进针过程中可有2~3层的突破感,寻找沉紧涩滞的针感,并在针感层进行松懈疏通,松懈卡压之处的软组织,待针下无沉涩滞感时出针。不捻转,不留针,疾刺速拔。出针后用无菌棉球按压针孔片刻止血,防止出现血肿。此时患者一般都感觉疼痛明显减轻,无菌敷料覆盖包扎24 h。一般治疗1~3次。
治疗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诊断治疗标准,制定如下治疗评估标准,按VAS疼痛指数标记法对腰臀部疼痛进行评价。正常:无疼痛, 0分;轻度: 1~4分;中度: 4~7分;重度: 7~10分。
疗效评定标准:采用疼痛指数,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进行疗效评定。临床治愈:主症消失,或积分≤1分;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疼痛基本消失,活动范围基本正常,积分下降≥2/3且≥1分;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好转,疼痛减轻,活动范围增加100,主症积分下降≥1/3且<2/3;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变化,积分下降未达<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