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冰儿 于 2015-10-15 16:54 编辑
中风又称脑卒中、脑血管意外,是人类,特别是老年人严重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及复发率高的特点。国内近年的流行病学调杏结果显示:我国城乡脑血管病发病率为1. 2‰-1. 8‰,死亡率为0. 8‰一1‰。假性球麻痹(PseudobularPalsy,以下简称PBP)是中枢性延髓麻痹的简称。系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所致.其临床表现特点为受延髓支配的肌肉瘫痪或不全瘫痪,软腭、咽喉、舌肌运动困难,吞咽、发音、讲话困难,无肌肉萎缩,咽反射存在,下颌反射增强,可出现强哭强笑及锥体束征。PBP既是脑中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又是常见的死亡原因。严重者只能靠鼻饲和输液维持生命,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目前临床缺少确切有效而副作用少的治疗方法。笔者运用针刺治疗方法对临床确诊为中风性假性球麻痹的住院患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患者均为门诊患者,符合以下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中风患者的诊断按照1994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所定各类脑血管病要点中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诊断。中风性假性球麻痹的诊断标准参照国内较权威的石氏标准进行诊断。 (2)中医诊断标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94-6-28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中风的辨证分型标准,将本病分为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五型。 纳入标准:凡符合上述病症诊断标准,年龄40岁以上且临床症状积分在1-21分之间的患者均可纳入。 排除标准: (1)影像学检杏未能发现脑血管病者;(2)合并心、肺、肝、肾、脑功能衰竭者  3)老年精神病患者及严重干扰本病观察的病者;(4)假性球麻痹临床症状积分在21分以上或为0分者。 观察指标:(1)假性球麻痹临床症状积分:将确诊为假性延髓麻痹的脑卒中患者,严格按照石氏记分方法,对假性球麻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量化评分. (2)洼田氏饮水实验:参照日本洼田氏的饮水实验对患者吞咽障碍症状进行星化评分。 所有积分检测均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一般治疗:患者均要求生活规律、改善情绪、做主动或被动的功能锻炼。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的病人嘱服常规降压、降糖药物使血压、血糖保持在正常水平。 靳三针治疗组: 主穴:脑三针、舌三针。配穴:肝阳暴亢配太冲双;风痰阻络配丰隆双;痰热腑实配丰隆双,:气虚血瘀配足三里双;阴虚风动配太溪双。.操作:选用30号针灸针,依患者胖瘦等体质情况不同,选择适宜长度的针具及针刺深度,所有穴位按常规操作,针刺得气(不得气者采用循法、刮法等方法催气)后,接通G6805型电针治疗仪,选取连续波,频率为10-50Hz。留针30分钟,每日1次,一个月为1个疗程。 治疗观察一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 疗效标准:(1)临床症状积分疗效评定:疗效评定根据入院基础分进行。无效:增分<4分者:有效:增分≥4分者;显效:增分≥8分者;痊愈:增分≥12分或总积分在24分以上者。 (2)注田氏饮水实验积分疗效评定:痊愈:吞咽障碍消失,饮水实验1分;有效:吞咽障碍消失,饮水实验2分;无效:吞咽障碍改善不显著,饮水实验未达2分者。 经治疗,64例患者中,痊愈20例,显效34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75%。 我国著名针灸学家靳瑞教授首创的“靳三针疗法”蕴含着深刻的理、法、方、针、穴原理,在学术界独树一帜,并因其独特之组方、显著之疗效而蜚声海内外,本研究依据导师靳瑞教授多年来采用针灸治疗中风性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经验,选取脑三针、舌三针为主进行研究。脑三针由脑户穴和双侧脑空穴组成,三穴的名称均含有脑,故名脑三针。脑户,督脉之经穴,且交会于足太阳。因督脉属奇经八脉之一,是人体诸阳经脉之总汇,对整个经脉系统有统帅作用,其主干行于脊里,向上行至项后风府进入脑内,上循巅顶,故督脉与脑、脊髓等关系相当密切。历代医家素有“病变在脑,首取督脉”之说。本穴为督脉上头通脑,入脑之门,同时又是足太阳由脑透出下行之处。脑空,其内正当脑干延脑与小脑交界处,本穴位居风池穴直上1. 5寸处,为通脑之孔窍处而名。因而,脑空脑户三穴为调整脑络之气的要穴。舌二针由舌I针、舌II针、舌III针组成。舌I针即上廉泉穴,上廉泉穴左右各旁开0. 8寸为舌II针和舌III针。靳瑞教授认为上廉泉穴又名舌本,为任脉脉气所发,是任脉与阴维脉交会之处。该穴的深处止当舌体根部,与舌体的运动有密切关系,故应深刺该穴。考究《素问·刺疟篇》所说的“舌下两脉者,廉泉穴也”和《医经理解》所说的“廉泉,舌根’下之左右两廉出泉脉也,又口足少阴舌下各一,则廉泉非一穴也”,故廉泉的两侧也应归属于其组成部分之一,所以以上廉泉穴为土,加之左右两穴组成了“舌二针”。其对中风引起的舌蹇语塞,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具有独特的临床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