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10-16 16: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察指标 :①在观察周期内,达到临床治愈的例数、次数;②观察周期结束后临床疗效。疗效评定标准:根据日本神经研究会提议的40分法判定面神经麻痹程度,分别观察静止、蹙额、轻闭眼、重闭眼、患侧闭眼、动鼻翼、鼓腮、示齿、吹哨、口呈一字型10个动作,分3个等级评分,两侧无明显差异为4分,患侧运动减弱为2分,患侧运动丧失为0分。患者于治疗前及第14天治疗结束后按上述方法进行评分,并按如下公式计算出改善率: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 /(40-治疗前评分)×100%。治愈:改善率达100%;显效:改善率60% ~99%;有效:改善率25% ~59%;无效:改善率<25%。③电生理检测方法及评定标准:使用丹麦Keypoint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室内环境安静,20~25℃恒温,瞬目反射(BR)测定按三叉神经刺激法,记录电极置于双侧下眼轮匝肌,参考电极置于双侧颈部目外眦处,地线置于手臂或乳突上,刺激电极置于一侧眶上孔,采用时限为0. 2ms的方波脉冲电流刺激,频率0.5Hz,电流8~20mA,双导同时记录,均进行双侧检测,刺激强度基本相同。患侧BR波波幅达健侧76%以上为正常,患侧BR波波幅达健侧30% ~76%为轻度异常, <30%为中度异常,患侧BR波消失为重度异常。每个病例均同时进行面神经茎乳突孔-眼轮匝肌的运动传导诱发电位(M波)起始处的潜伏期与波幅检测,先测健侧,同等距离再测患侧,两侧对比。患者均于初诊(治疗前)及第14天治疗结束后按上述方法检测。④治疗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的详细记录。
50例周围性面瘫接受为期14次的腹针治疗后,有临床治愈33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2例,治愈率66.00%,有效率为96.00%。5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有特殊不适。
面瘫(Facial Paralysis)是一种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以突发面部麻木,病侧面部肌肉松弛、纵缓不收、口眼歪向健侧为主症。现代医学将其归于面神经麻痹。祖国医学文献中称作“口眼?斜”、“口僻”。面瘫又有周围性和中枢性之分。周围性面瘫是面神经损伤最常见的类型,其中又以面神经炎为临床所多见。西医认为其多因风寒、病毒感染和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等引起局部神经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缺血水肿,面神经出现髓鞘脱失,甚至轴突变形所致。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青壮年居多,无明显季节性,如治疗不当可留下后遗症,并影响容貌。
针灸治疗面瘫历史悠久,效果肯定,从近10年来几10篇文献来看,疗效多在90%以上。1998年1月1日,美国医学会主编的《通用医疗程序编码》也正式纳入针灸疗法,认为其是一种治疗面瘫正式有效的方法。近年来,薄智云先生倡导了一种新型针刺疗法------“腹针疗法”。腹针是通过刺激以神阙为中心的腹部穴位、调节脏腑失衡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个微针系统。薄氏腹针也被运用于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治疗,有报道有效率为97. 9% ~100%。我们在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治疗中也运用了薄氏腹针。我们治疗周围性面瘫方法和已报道的薄氏腹针疗法不同。报道的方法多以针刺“引气归元”穴位组合为主、配合上风湿点进行治疗,对周围性面瘫中的急性期面瘫和顽固性面瘫较为适宜。我们的治疗方法是运用“天地针”再配合灵龟图中对应患侧面部的区域即患侧阴都至商曲之间的浅排刺,适用于各期周围性面瘫。
周围性面瘫主要表现为口眼歪斜,属于中医“口僻”范畴,其发病机理多为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经气失于正常布散,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出现本病。正如《灵枢 经筋》所云“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噼”。周围性面瘫包括眼部和口颊部筋肉的症状,由于足太阳经筋为“目上冈”,足阳明经筋为“目下冈”,故眼睑不能闭合为足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所致;口颊部主要为手太阳和手足阳明经所主,因此,口歪主要是系该三条经筋功能失调所致。“口僻”病本在于正气不足,病标为邪风入侵,相应的治疗大法就是补益正气、鼓舞气血、驱风寒热、疏通经脉。薄氏腹针的天地针组合中,中脘为天,关元为地。中脘是胃之募穴,胃与脾相表里,有水谷之海之称;关元是小肠的募穴,有培肾固本、补气回阳之功,两穴合用具有补脾肾正气之功。取“天地针”穴位组合,补益正气,使气血得养、经脉得通、筋肉得调。治疗中,我们还根据“灵龟”对应的患侧面区穴位进行浅排刺。对应“灵龟”患侧面区的穴位为阴都至商曲之间。这种基于“灵龟”面部区域的针刺,重点在于治标,疏通局部经脉,主要针对颈肩局部症状的缓解和改善。“天地针”配合“灵龟”对应患侧面区即阴都至商曲之间浅排刺,针对周围性面瘫本虚标实两个方面,既补益正气,又疏通经脉、通畅气血、调养筋脉。
在对50例周围性面瘫的初步观察中,我们发现运用此方法完成14次治疗后,即有33例达到了临床治愈,有效率达到96. 00%。在肯定了薄氏腹针“天地针”配合“灵龟”对应患侧面区即阴都至商曲之间浅排刺对于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同时,我们还初步观察了该方法干预周围性面瘫的一些规律:①观察表明,薄氏腹针治疗周围性面瘫,获得临床治愈的病例相对集中在第6~12次治疗。②薄氏腹针对于周围性面瘫的预后改善有很大帮助。50例周围性面瘫病人治疗后的电生理检测指标包括BR波分级、M波潜伏期(ms)、M波波幅(μV),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表明薄氏腹针对于周围性面瘫预后的干预是积极有效的。③薄氏腹针的治疗过程(14d)中,所有患者均无特殊不适。④薄氏腹针针刺采用32号毫针,针身较细,进针时患者几乎没有感觉,进针后并不要求酸麻胀重等针感,患者没有不适感,易于接受。另外,施行薄氏腹针治疗时,患者采用仰卧体位,相对俯卧体位、颈项局部针刺更加舒适,能够全身放松。
观察结果表明薄氏腹针“天地针”配合灵龟图中对应患侧面部区域的阴都至商曲浅排刺方法治疗,能够有效地干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预后,促进其临床痊愈。课题下一步计划设立平行的阳性对照组,进一步观察薄氏腹针的临床治疗特色,并分析薄氏腹针的疗效机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