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医行天下 于 2015-10-20 16:32 编辑
腱鞘囊肿是筋伤科常见病,是手或足部的关节或腱鞘内的滑液增多后发生的囊性疝,一般由手或足的肌腱或关节的长期过度使用引起,也可由结缔组织的粘液性变所致。大多数腱鞘囊肿并不会引起太大不适症状,一般会引起局部轻微疼痛、劳动时有不适感觉,但许多患者特别是女性患者感觉影响美观,积极要求治疗,采用传统火针针刺法进行治疗,效果很好,但是复发率较高。我们创立循经通络法治疗腱鞘囊肿,取得了极佳疗效,基本上杜绝了腱鞘囊肿复发的可能性。现报道如下: 患者均为康复中心门诊患者 60 例,年龄最大 65 岁,最小33 岁,病程最长 8年,最短 1. 5 年,手腕背部囊肿 46 例,足背部囊肿 14 例。每例患者都是单个囊肿。入选病例均身体健康,没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传染病情况。 诊断标准: ⑴有外伤或劳损史,多发生于关节周围,慢性起病,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多见; ⑵囊肿外观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部位浅见,边缘清楚,初期质软,触摸有波动感,表面光滑,与皮肤无粘连,基底固定; ⑶多发生于关节附近,生长缓慢,疼痛少见,偶有压痛及无力感。 治疗方法:先采用火针治疗,采用由钨锰合金制成的专用火针,首先在腱鞘囊肿部位及其周围常规消毒,然后点燃酒精灯,术着右手持火针,置火针于酒精灯火焰的外上 1/3 处,左手拇指食指捏住囊肿,避开血管,使囊肿突起,待针体加热至白里透红,迅速刺入囊肿中心部位,注意不要刺破囊肿基底部,随机迅速拔出,根据囊肿大小可继续依法再次 2 -3 次,然后两手持干棉球夹持囊肿用力挤压,挤出果冻样内容物,力求挤压干净,随后用消毒棉球拭干消毒,用干净棉球至于针孔上,再用消毒后5 分硬币置于其上,用医用胶布加压包扎,待囊肿局部包扎好后,判断出囊肿所在部位位于哪条经络之上,用右手拇指沿囊肿所在经络从远心端向近心端仔细触摸,在手腕背部的囊肿顺其经络一定会在前臂部位肘关节以下找到明显硬结或压痛点,在足踝背部的囊肿顺其经络一定会在小腿部位膝关节以下找到明显硬结或压痛点。找到反应点后,用左手拇指固定硬结或疼痛点,右手持 0. 35 × 40mm 一次性针灸针,顺经络方向从下向上刺入硬结或疼痛点皮下,采用合谷刺的针刺方法,对硬结或疼痛点皮下进行疏通松解,左手拇指感觉硬结消失即可。火针治疗后,嘱患者2 天内局部不湿水,避免针孔感染,2 天后去除包扎,恢复正常工作生活。 疗效评定: 以患者囊肿复发情况为观察依据,观察所有病例囊肿情况。所有患者观察期为 2 年,每位患者半年观察一次,每次都进行治疗局部拍照留取照片,并与以前留取的照片进行对比,有特殊情况的详细记录。根据囊肿产生情况,自拟疗效评定标准: 所治疗囊肿局部完全消失,或略有生长但没有达到原来1/3 者视为正常; 如果所治疗的囊肿再长出达到原来囊肿大小 1/3 即视为复发。经过 2 年随访观察,治疗组复发率8. 00%。 典型病例: 胡某,女,42 岁,洛阳偃师人,某私企鞋厂工人,2003 年 6 月右手背正对第三掌骨近手腕处长出约 2 × 2cm大小的圆形腱鞘囊肿,影响工作和美观。患者于 2003 年 7 月在当地中医院行锤击加压包扎治疗后囊肿消失,患者非常高兴。2004 年 5 月,右手腕部又出现囊肿,生长部位及大小与2003 年无异,患者又到洛阳市一家中医院采用火针治疗,同对照组方法一样,当时效果满意,2005 年 7 月在原部位又生长出来,仍与原来一样,重新采用火针治疗,囊肿又消失,到 2006 年6 月,再次重新生长。患者治好进行局部手术切除,认为此次断根,不会再生长了。到 2007 年 12 月,囊肿又重新长出。经人介绍来我院康复中心就诊,根据患者所述,用火针治疗后,采用循经通络法沿右前臂三焦经循行部位进行仔细寻诊,发现在支沟穴处有明显硬性结节,约黄豆大小,用力按压时患者直呼疼痛,用左手拇指固定结节,右手持 0. 35 × 40mm 一次性针灸针,顺三焦经循行方向从下向上斜刺入硬结,采用合谷刺的针刺方法,对硬结进行疏通松解,左手拇指指腹下感觉硬结消失出针,治疗一次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