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均为针灸科门诊的就诊患者,均经CT或MRI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年龄47~78岁,平均(63. 08?8. 4)岁;脑梗死24例,脑出血10例;发病时间15天~0. 7年,平均为45. 3天。 治疗方法:电针取穴:肩贞、天井、手三里、外关、阳池、臂臑,连接G6805 II型电针机,选连续波,频率1. 5~3Hz,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持续时间为30min。电针结束后在手三里、臂臑、肩贞等穴位埋线,每次选1个穴位,交替进行。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选用0~5号医用羊肠线2~3cm,用镊子将其穿入7号注射针头管中,以1. 5寸(同身寸)针灸针为针芯,针尖朝穴位快速沿皮横刺进针,然后缓慢退针,边退针边向前推针芯,待针灸针尖有落空感时拔针,用干棉球按压针孔1min。 均隔天治疗1次, 12次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统计。 中风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出现上肢肌张力增高、肢体痉挛几乎是必然现象,这亦是医学上所称"硬瘫"时期,其原理是上肢屈肌(如肱二头肌、肩内收肌、肘屈肌等)的肌张力强于伸肌(如三角肌后部、肱三头肌、腕伸肌等),因此针刺取穴在此阶段应选用位于伸肌上的穴位,而尽量避免选用位于屈肌上的穴位,以兴奋伸肌,最终达到伸肌、屈肌肌张力平衡的效果。临床上笔者在此理论指导下采用电针治疗中风患者偏瘫上肢肌痉挛现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为了取得更佳的疗效,笔者经思考后认为可以从针刺时间上进行改进。如果单纯采用电针,则患者上肢伸肌每天仅接受30min的兴奋性刺激,而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则患者在离开针灸门诊至下次就诊期间,其患侧上肢伸肌仍会接受穴位埋针处持续的微量刺激,较单纯电针治疗比较,患者治疗的时间明显增长,从理论上说,这样会更有利于其上肢伸肌兴奋度的恢复,加快伸肌肌张力提高的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