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年龄最小19岁,最大65岁,平均38岁。患病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3年。诊断依据:①患者大腿前外侧麻木,有针刺或烧灼样疼痛,活动时显著加剧,卧床休息症状可缓解。②可伴有股四头肌萎缩,可能是因为疼痛使患肢活动减少所致。③体检可见大腿前外侧刺痛觉减退或感觉过敏,在髂前上棘内下方有显著压痛点,伴有放射痛。Tinel征阳性。主动前屈后伸髋关节或被动屈膝、屈髋和直腿后伸,均易使麻、痛症状加重。④骨盆X线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肌电图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铍针为为钛合金材料,ø0.5~0.75 mm,全长5~8 cm,末端带刃,刀口线为0.5~0.75 mm,针柄用钢丝缠绕。 治疗方法:全部患者均采用铍针疗法进行治疗。患者取仰卧位,选取髂前上棘内下方压痛点最明显处作为进针点。触诊找到压痛点后,用指端垂直向下做十字压痕,注意十字压痕的交叉点对准压痛点的中心。常规消毒后,术者一手拇、食指捏住针柄,另一手拇、食指用无菌棉球或无菌纱布块捏住针体,针尖对准皮肤十字压痕的中心,双手骤然向下,针刃垂直进针,平行缝匠肌纤维方向行线式松解4~6针,注意铍针穿过深筋膜即可,不必进入肌肉,然后将针提至皮下,按压局部疼痛减轻或无压痛后出针,用无菌棉球或无菌纱布块按住局部2~3 min,创可贴外敷即可。嘱患者1 d内勿洗澡,以防针孔感染。铍针松解每周1次,一般1~3次。 疗效评定标准:采用疼痛指数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进行疗效评定。疼痛指数是将疼痛程度分为0~10分,0分为无疼痛,10分为最疼痛,并将计分分为3级,3分以下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治疗前后由患者对自己的疼痛程度做出评定。治愈:治疗后疼痛指数为0分。受损神经支配区无疼痛,无感觉异常,无压痛,局部痛性结节或条索状包块消失,功能完全正常。显效:治疗后疼痛指数为1分。受损神经支配区无疼痛,无感觉异常,有轻压痛,局部痛性结节或条索状包块消失,功能不受影响。好转;治疗后疼痛指数在2分以上,但较治疗前下降。疼痛、感觉异常、压痛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局部痛性结节或条索状包块消失或部分存在,功能有所受限。无效:治疗前后疼痛指数无变化。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无改善。本组病例经1~55个月的随访,平均9.5个月,其中治愈32例,显效10例,好转5例,无效0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