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道至简 于 2015-11-18 16:17 编辑
所有病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20- 65岁,平均(35.6士14.5)岁;病程3-8年,平均((4.5士3. 2)年。符合以下诊断标准:采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 111)。
抑郁症属于中医郁证的范畴。郁证是因郁怒、悲伤、忧愁所伤导致肝失疏泄,脾失运化,心神失常,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成。主要表现为抑郁善忧、情绪不宁,或易怒善哭等。其早期以实证为主,后期则多见虚证或虚实夹杂。其中,精神因素是最重要的诱发因素。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研究深入而广泛,针对其神经生化和神经内分泌的改变,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如麦普替林、阿米替林等能够选择性阻断中枢神经突触前膜对去甲肾上腺素(NE)的再摄取,从而达到抗抑郁的疗效。但由于其不良反应多、成瘾性大且禁忌症多,严重制约了临床的使用。而在整体观念指导下的针灸治疗,符合现代医学的生物-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故而在对抑郁症的治疗中的优势正在越来越多地得以体现。
纳入标准:根据综合医院情绪测评表(HAD)进行评定,并符合CCM D-Ⅲ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1)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性物质所致抑郁。2)不能长期坚持针灸治疗者。3)不能按时定量服药的患者。
中医临床以肝气郁结、痰气郁结、心脾两虚证型(中医内科学第6版教材诊断标准)为主要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经过患者本人或家属同意,纳入本研究。
治疗方法:
腹针组以调神理气、健脾化痰为治则,取百会、印堂、内关、中脘、关元、气海、三阴交为主穴。头晕头痛配太阳、风池;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配四神聪;失眠配神门;多梦配太冲;胸闷心悸配膻中;纳差配足三里;便秘配合谷、大肠俞;疼痛配阿是穴;肢体腰背僵硬配华佗夹脊穴。采用平补平泻手法,中枢神经过度兴奋者可先施与强刺激法,再用平补平泻法。同时配合电针头部经穴,以督脉为主,如百会、四神聪。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 10次为1个疗程。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精神分会、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编《中国精神疾病与诊断标准CCM D- 2))拟定标准,按HAD总分的减分率评估疗效。
HAD减分率=(治疗前总分一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x 100% 。
痊愈:精神症状消失,恢复正常生活,HAD减分率,> 75%。明显改善:精神症状部分好转,生活自理,HAD减分率>50%。改善:精神症状部分好转,HAD减分率>30%。无效:精神症状无变化,HAD减分率<30%(依医院门诊标准)。
经治疗,30例患者中,痊愈12例,明显改善10例,改善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
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升清,脾气散精,机体的生命活动和气血津液的生化通过脾胃的功能才能得以延续。脾胃属土,心属火,二者为母子关系,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子病及母,导致心之气阴双亏,则会出现失眠、胸闷等症;脾为生痰之源,脾不健运,水液停留体内,日久酿聚为痰,痰浊闭阻,亦可致病;肝属木,木克脾土,二者相和,则气机调畅,二者不和,则木不疏土,肝脾不和,出现精神抑郁、胸满胁胀的症状。由此可见,气机的生化和调畅对于抑郁症的治疗至关重要,应该重视脾胃的调护,故针灸治疗本病以调神理气为根本治则。
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人一身之阳气,具有调节整体生理病理状态的功能。百会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及足厥阴肝经之会,位居颠顶,为百脉聚会之处,可调补中气,健脑宁神,是宁心安神的要穴。印堂为经外奇穴,又为督脉所过之处,也具有调神醒脑的功效。四神聪位于百会四周各一寸,也是治疗神志病的要穴,特别对于负性情感的调整具有良好效果。太冲为足厥阴肝经之原穴,《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此为肝经原气输注之处,对于肝气郁滞有较好效果,且肝经与督脉相交,两经脉气相通,故而太冲也可治神志病。中肮为胃募穴,与气海、关元均有培补元气的功效,可补充阳气,调畅气机,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治疗一切阴证。
腹部具有脏腑最多、经络最广、路途最短的优点。不仅有十二经和奇经八脉中的六条经脉,而且还有“阴中之阴”之任脉和足阳明胃经和足少阳胆经两条阳经,因此在腹部既可调阴而且又可调阳。因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故十二经脉的经别亦从腹部经过,与脏腑相接。腹部的各条经脉通过头面、四肢的末端与表里经相接,通过脏腑或经别等经络使全身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使腹部经穴治疗范畴近可调脏腑,上可达头面,远可及四肢末端,腹部还可以通过腹部的经脉治疗其相表里经脉的病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