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上善若水 于 2015-11-19 16:54 编辑
便秘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大便干结难解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中医学一般将其辨证分为4型即热秘、冷秘、气秘、虚秘。便秘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个病症,由便秘可引发许多严重的疾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中医学认为“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六腑以通为补”,可见大便秘结,腑气不通,浊气不能下行,糟粕不能及时排出,就会影响脾胃进一步的受纳运化。但在治疗上又不能专事通泻、以通为快,务必要辨证求因、审因论治。西医学对该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治疗主要应用促胃肠动力的药物,如西沙必利片口服,但会引起较多副作用。 病例均为门诊患者,符合以下诊断标准:诊断需要排除肠道及全身器质性病变及其他因素导致的便秘并符合以下标准。(1)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下标准。症状包括以下2个或2个以上:①排便费力(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②排便为块状或硬便(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③有排便不尽感;④有肛门直肠梗阻和(或)阻塞感(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⑤需要用手操作(如手指辅助排便,盆底支撑排便)以促排便(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⑥排便少于每周3次。(2)不用缓泻药几乎没有松散的大便。(3)诊断肠易激综合征条件不充分。 排除病例标准:长期使用影响胃肠动力药者;伴有内分泌代谢及神经系统疾病者;妊娠、哺乳期妇女;腹部手术史合并肿瘤炎症或其他机械等原因引起的肠腔狭窄或梗阻,结肠器质性病变者;合并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的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就诊前两周内曾服用治疗本病相关的药物。 治疗方法:采用埋线法治疗。主穴:主穴有天枢透大横、脾俞透胃俞、上巨虚透足三里等。加减:大肠实热者,配合谷、曲池;大肠气滞者,配阳陵泉、支沟;气虚者,加气海;血虚者,加血海、隔俞;阴虚者,加太溪;阳虚者,加关元等。操作:腧穴定位、常规消毒,取1号(胖形人)或0号(瘦形人)消毒羊肠线4 cm,20 g/L的盐酸利多卡因2 mL在穴位上注射一皮丘,一手持镊将线中央置于麻醉点上,另一手持埋线针(用12号一次性注线针)缺口向下压线,以45°左右的角刺入,将线推入皮内,持续进针直至线头完全埋入穴位所在的皮下,再适当进针,使羊肠线完全埋入肌层后,把针退出,局部用无菌干棉球按压片刻止血,外覆消毒敷料胶布固定,保持局部干燥清洁3 d。2次埋线间隔15 d,1个疗程埋线2次,在间隔期间注意随访,观察伤口情况。 针刺治疗组与穴位埋线组采用相同的中医辨证分型,选取相同的腧穴,定位、消毒、1一3寸28号毫针针刺,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20min。1次/d,30次为1个疗程。 所有患者均在1个疗程后判定近期疗效,并在1个疗程结束后第30天随访复发情况。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参考文献拟订。治愈:大便正常或恢复至病前水平,其他症状全部消失。显效:便秘明显改善,排便间隔时间及便质接近正常,或大便稍干而排便间隔在72 h以内,其他症状大部分消失。有效:排便间隔时间缩短1d或便质干结改善,其他症状均有好转。无效:便秘及其他症状均无改善。 经治疗,25例患者中,痊愈16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 《素问·举痛论》谓:“热气流于小肠,肠中痛,惮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也。”此认为便秘与热邪内郁有关。张仲景认为本病与寒、热、气滞有关《丹溪心法·燥结》认为便秘是由于血少,燥结血少不能润泽,理宜养阴”。从脏腑病机的角度看,便秘主要责之于肺、脾、胃、肝、肾、大肠。雄全室秘藏·大便燥结》云:“北方色黑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又云肾主大便,大便难者,取足少阴,夫肾主五液,津液润则大便如常,如饥饱失节,劳役过度,损伤胃气及食辛热味厚之物而助火邪,伏于血中,耗散真阴,津液亏少,故大便燥结。”在治疗禁忌方面,《丹溪心法·燥结》曰:“如妄以峻利药逐之,则津液走,气血耗,虽暂通而即秘也”《兰室秘藏.大便燥结》曰:“大抵治病必究其源,不可一概用巴豆、牵牛之类下之,损其津液,燥结愈甚。”可见,便秘的病因病机主要是大肠热结津液损耗、大肠气滞传导不利、脾胃气虚传导无力、血虚阴亏肠道失润、阳虚阴寒凝滞等影响了大肠的传导功能,使大便排泄受阻。在治疗方面均提到不可以通利之剂取效,否则虽暂通而继之燥结愈甚。张惠萍将便秘辨证分为热秘、气秘、虚秘、冷秘,治疗上从整体出发,调整肺、脾、胃、肝、肾、大肠的功能,而不是单一的攻下,体现了治病求本的原则。 西医学至今尚未明确其确切病因,发生可能与心理因素、先天性异常、慢性炎症刺激、盆底功能障碍、滥用泻药及长期有意识的抑制排便、激素、神经递质和其他调节因素异常有关,导致结肠运动障碍,结肠推进内容物速度减慢或结肠收缩乏力,与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排空延缓有关。与中医的病因病机相联系,正符合脾胃气虚或气滞,大肠传导无力或不利;大肠液亏、津枯血燥、肠壁失润而使大便排出困难;阳虚阴盛、阴寒凝滞等影响了大肠的传导功能。中医辨证属于虚证或虚实夹杂证。 中医常采用中药敷脐、针刺、耳穴压丸、穴位敷贴、皮内针等治疗。综观诸多疗法,中药敷脐和穴位敷贴用药量小,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针刺治疗不仅麻烦、费用高,而且疗效不稳定;皮内针相对于埋线来说治疗选穴有一定的局限性,也没有埋线安全,所以最为简便有效的当属穴位埋线疗法。所选愉穴天枢是大肠经的募穴治疗大肠病症,而且对大便具有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大横又是足太阴脾经与阴维脉的交会穴,阴维脉联络全身各阴经,主一身之里“蓄溢气血”,具有调节各阴经气血的作用。朱丹溪在《局方发挥》中有“脾土之阴受伤,传输之官失职”的论述《伤寒论》中张仲景所称的“脾约”,就是指脾阴不足,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肠道失润,即形成脾约之证,导致便秘。所以,天枢配大横不仅调整脾胃、大肠功能,而且调整全身阴经的气血,濡润肠道,利于通便。脾俞、胃俞分别为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的背俞穴,治疗脾胃病症。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也是胃经的下合九“合治内腑”,治疗胃的病变,脏象学说认为“胃主通降”,只有通才能降,2者有密切的联系。上巨虚是大肠经的下合穴,治疗大肠病症。支沟是手少阳三焦经的经穴,能通调三焦气机,三焦气机通畅,全身各脏腑功能正常,气血、津液正常的输布运行,大肠的传导功能正常。正如摊经·三十一难》曰:‘生焦者,水谷之道路也”《素问·灵兰秘典》曰:“三焦者,决读之官,水道出焉。”研究报道[0]显示,穴位埋线能改变人体内分泌及体内的神经体液平衡,能明显改善结肠的传输功能,从而有效的治疗便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