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幻紫 于 2015-11-20 16:48 编辑
黄褐斑是指颜面出现面积大小不等的斑片,小的如钱币样,或蝴蝶状,大的如地图状满布颜面,呈黄褐色或淡黑色,平附于皮肤上,不高出皮肤,多对称分布于颧、颊、额、鼻、口周、眼眶周围,界线明显,压之不褪色,表面光滑,无鳞屑,无痒痛感。本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以青春期后、妊娠期妇女为多,有一定季节性,通常夏重冬轻。
患者均来自针灸科门诊,年龄25- 56岁,病程3个月一31年,平均5. 11年,所有病例均经过严格筛选,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者,患有结核、内脏肿瘤等器质性病变者不入选。
黄褐斑临床诊断标准为1)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线清楚的斑片,呈对称分布,无炎症表现及鳞屑;( 2}无明显自觉症状;( 3)无明显内分泌疾病并排除疾病引起的色素沉着;( 4)色素区域平均光密度值大于自身面部平均光密度值的20%以上。
治疗方法:埋线治疗 选取色斑局部、攒竹、阳白、太阳、颧髎、地仓等穴。肝郁型加肝俞、太冲、血海、足三里,脾虚型加中肮、脾俞、足三里、隔俞,肾虚型加肾俞、照海、太溪、阴陵泉、三阴交。操作:用一次性医用8号注射不锈钢针头做套管,直径0. 30 mm、长50mm不锈钢毫针(剪去针头,高压蒸汽消毒)做针芯。将“0"号医用羊肠线剪成0. 2- 1.5〔二不等线段若干,浸泡在75%酒精内备用。穴位皮肤及操作者手部严格无菌消毒,将针芯退出少许,肠线放入针头内,垂直穴位快速进针至皮下,缓慢进针至所需深度,稍做提插,待气至后推动针芯将肠线留于穴内。脸部用0. 2 -0. 5cm的备用肠线,其它部位则用0. 5cm以上的备用肠线,以肌肉丰厚的穴位肠线宜长为原则。埋线除面部外创可贴贴创口,创口3天内不能接触水,保持创口清洁。每次脸部选5穴,四肢躯干部按中医辨证选5穴,穴位交替选用,15天埋线1次,6次一疗程。
嘱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避免日光暴晒,停用化妆品。治疗3个月后观察统计疗效。
疗效标准:根据皮损面积和颜色对黄褐斑情况进行评分:无皮损为0分;皮损分布于面部双侧,面积<2 cm2,淡褐色为1分;皮损分布于面部双侧,面积2- 4 cm2,明显褐色为2分;皮损分布于面部泛发,面积>4 cm2,深褐色为3分。评分法下降指数计算方法:色斑下降指数=(治疗前总积分一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
基本治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90% ,颜色基本消失,评分法计算治疗后指数下降≥0. 8) 9例,显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60% ,颜色明显变淡,评分法计算治疗后指数下降≥0. 5) 16例,好转(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30% ,颜色变淡,评分法计算治疗后指数下降≥0. 3) 19例,总有效率为100%。
中医理论认为本病由七情内伤、肝郁气滞,或脾肾气虚,气血瘀阻,以致气机紊乱,气血失和,脏腑功能紊乱,面部失去气血荣润,浊气停留而成。在中医文献中多列入”面上杂病”、”面尘”、“黧黑斑”、”肝斑”之类。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和机理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内分泌变化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另外也与遗传因素、日光照射、血清酶及微量元素、妊娠、服用药物、应用化妆品不当、皮肤的微生态失衡及饮食因素有关。
本研究采用埋线疗法治疗黄褐斑,埋线疗法是一种新兴的穴位刺激疗法。通过针具与羊肠线在穴内产生的生物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学变化,将其刺激信息和能量经经络传入体内。埋线疗法的整个操作实际上包括了穴位封闭疗法、针刺疗法、刺血疗法、组织疗法、割治疗法,同时也包含了埋针效应及后作用效应,是一种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型治疗方法。其刺激感应维持时间可长达20天或更长时间,从而弥补了针刺时间短和就诊次数多的缺点。
局部取穴与全身取穴相结合治疗黄褐斑,以期力求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直接刺激面部的穴位和黄褐斑局部,使面部气血流畅,黄褐斑得以消除。中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会,面为五脏之华”,通过面部黄褐斑的刺激及其症状的改善,五脏的虚、瘀、湿、热也同时得到了改善。脾俞为脾脏的背俞穴,中肮和胃消胀,足三里、三阴交健脾益气,共奏健脾和胃益气之功;隔俞为血会,血海为活血之要穴,二者可行气活血化瘀;肾俞为肾脏的背俞穴,三阴交温补脾肾,太溪滋水填精,阴陵泉滋阴健脾,四穴合用,有补肾滋阴,健脾益气之效;太冲为肝经原穴,肝俞为肝脏的背俞穴,二者可疏肝解郁,行气导滞。诸穴辨证配伍使用,达到调整脏腑、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祛瘀生新的目的,使膝理得养,肤色光泽,癖散斑化。故患者不仅色斑减轻或消失,且全身精神状态转好,伴随症状也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