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养生之道 于 2015-12-19 16:52 编辑
病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最小23岁,最大45岁,平均(34. 6士5. 9)岁;病程最短0. 4年,最长5年,平均(2. 4士1. 5)年。符合以下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协作组2006年制定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①疼痛(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等)、不孕。②妇科及辅助检查、盆腔检查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影像学检查(阴道B超或腹部B超、盆腔CT及MRI)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血清中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轻中度升高。③腹腔镜检查:在腹腔镜下见到大体病理所述典型病灶或对可疑病变进行活组织检查即可确诊。 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的痛经被认为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最为典型的症状表现,据统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87. 7%有痛经,而针对疼痛的治疗仍然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的关键和函待解决的难题。 治疗方法:腹针基本处方: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及中极。以下腹痛为主者加外陵、水道;以下腹痛、肛门坠胀为主者加外陵、水道、气穴;以下腹痛、腰骶部疼痛为主者加外陵、水道、气旁。 针刺方法:局部皮肤消毒后,选用专用薄氏腹针针具,根据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中极、外陵、水道、气穴、气旁依序针刺,然后将针分别刺人地部、人部、天部,留针20 min后,根据进针顺序起针。经前1周开始腹针治疗,包括经期当天,每隔1一2天治疗1次,至少治疗3次,3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女科正宗》云:“妇人月水将来,而腰腹疼者,乃血滞而气逆不通也”,气血失调、血瘀气滞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的病机所在。血瘀气滞可能由肝、脾、肾功能失调引起,而瘀滞日久亦可累及脾、肾,因此在治疗本病时立益气固本、理气化瘀止痛为法。取穴选腹针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及中极为基本处方。引气归元扶正固本、调补脾肾,中极为任脉经穴,乃膀胱募穴,脏腑之气所聚,在解剖上对应胞宫,既通且补,通调冲任气血,临证根据疼痛部位的不同,选配局部穴位理气化瘀止痛。 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发生的时间平均为6 -18个月,因此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的疗效有限。有学者研究提示补肾化瘀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生活质量及痛经的改善程度优于孕三烯酮。手术治疗并不能完全解决疼痛以及疼痛复发问题,近来兴起的辅助性手术如腹腔镜下骶前神经切断术、子宫神经切断术等手术技术要求较高,并未得到广泛应用。针灸方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有较好疗效。腹针取效的方便快捷、选择专用针具及不求捻转得气手法力求“无痛”等优势,使得患者乐于接受。腹针可能逐渐成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新的治疗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