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90|回复: 1

中风的头腹针治疗法

[复制链接]

102

主题

105

回帖

582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82
发表于 2015-12-25 16:5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风在我国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据统计其致残率高达8}/0以上,高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患者均来源于医院针灸科病房,入选对象为脑血管病恢复期患者,复合以下纳入及排除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1996年制订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进行诊断,证候分型亦采用上述标准经头颅CT或MRI确诊。纳入标准l)年龄40 -80岁(2)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3)中风恢复期患者(4)住院患者( 5)愿意参加本课题,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l)双侧瘫者,弛缓性瘫痪者(2J生命体征不平稳,失语,意识障碍者(3)有严重的心、‘肾及感染性疾病者(4)不自愿者
       治疗方法:体针:选穴以手足阳明经为主,上肢:肩髃、肩髎、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环跳、足三里、阳陵泉、绝骨、三阴交、昆仑等。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30min。
       头针:选用直径为0. 30 mm,长度为40 mm一次性不锈钢针2支,按《针法灸法学》(高等医药院校针灸专业第五版教材)所示方法选取病灶同侧的头皮运动区,第1支针从运动区1 /5处沿运动区走行向下刺入至针体全部进入帽状腱膜下层,第2支针从运动区中2 /5处同方法刺入然后将LH 202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的一组输出端分别接于两针针柄,并以4- 5 mA,2/15Hz的参数进行刺激,持续30 min。
       腹针:选用直径为0. 34 mm,长度为40 mm不锈钢针12支,按《腹针疗法》所示方法,选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患侧滑肉门、外陵、上风湿点、上风外点、下风湿点、下风外点、健侧商曲、气旁。
        以上各穴均为直刺,其深度为穿过皮下,进入脂肪层,在肌层之上。无须得气的感觉。针后嘱患者活动患肢,以期调整到最佳针刺深度,留针30min.均隔日1次,每周3次,共15次,即3个月时进行远期疗效评定.
       中风病对人类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体针、头针、腹针3种针刺方法治疗中风被临床广泛使用,3种针法单独的疗效研究屡见报道,随着不同针法的产生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在应用体针的基础上加用头针或腹针治疗中风。本课题的设计采用析因设计方法,目的是观察头针腹针治疗中风恢复期的疗效,并观察二者有无交互作用。同时观察针刺对中医证型的疗效。通过治疗减少患者的残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采用Fugl- M eyer评价法,定量地对偏瘫患者肢体的功能进行评定,选用ADL评定患者独立生活能力(残障评估)。
       本实验结果表明,一般体针单独加用头针在治疗15次、30次后评价无意义。而一般体针单独加用腹针疗法在治疗15次后评价无意义。在3个月后Fulg一M eyer积分和Barthel氏ADL指数积分有显著差异,一般体针同时加头针腹针治疗15次后无差别,3个月后Fulg-M eyer积分和Barthel氏ADL指数积分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得出腹针治疗中风恢复期的疗效在3个月后评定有意义。推断腹针的作用随时间的延长而突出。
       风痰瘀阻型与气虚血瘀型之间治疗15次后Fulg- M eyer积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提示对于肢体功能恢复治疗巧次后评定气虚血瘀证型疗效好于风痰瘀阻型,对阴虚风动型无优势,阴虚风动与风痰瘀阻证型之间无差别。提示3个证型中对于肢体功能恢复气虚血瘀型更易见效。对于ADL评定患者独立生活能力3个证型间无差别。
        每个证型治疗前后比较Fulg-M eyer积分除阴虚风动型治疗前与治疗15次后比较无意义外,其余比较均有意义即采用的不同针刺方法对3个证型除阴虚风动证型巧次后疗效差外,余都有显著疗效,推断针刺对证型的选择短期除阴虚风动证型无差别外,随着时间的延长以气虚血瘀型疗效最佳。
       近年来中风病有多种不同针法治疗,如有根据“脑为元神之府’,,用头体针治疗该病并称之为调神通络法。中风病其病位在脑,有理论认为头针可促进大脑两侧血液的代偿,从而调整大脑左右两侧血流,改善脑供血。还有理论认为头针针刺作用于头部,其刺激产生的生物电变化通过头皮传导至脑内,作用于脑皮质细胞。还认为脑可能为针灸在经穴一内脏相关联之间的反馈调节中心。中医的脏腑经络理论中“头者,精明之府,神明出焉”,人体的经气通过经脉、经别等联系集中于头而部,“气出于脑”原动力出于脑部,因此,人的四肢百骸均受控于脑。
       腹针治疗中风也有报道。腹针疗法,亦源于中医基础理论,其提出的神阙布气学说,认为神阙形成于胚胎期的人体调控系统,是人体最早的调控系统和经络系统的母系统,具有向全身输布气血的功能及对机体宏观调控的作用。其还认为在腹部有一个形象酷似神龟的全息影像,针刺腹部可以达到治疗肢体疾病的目的,如针刺患者的腹部穴位,患者立刻感到瘫痪肢体轻松且肌力增加,疗效立竿见影。我们观察腹针所用的腧穴以腹部的任、肾、胃经中本经腧穴为多,具有后天补先天之意,脏腑之气得到补养,则患者的气血得到补益,疾病得以祛除。
   

102

主题

105

回帖

582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82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16:5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头针的应用,我们采用的是单纯头针运动区,研究结果只能显示单纯的头针运动区在本研究中无明显优势。腹针的疗效对中风恢复期患者远期疗效好,可能与腹针在调整脏腑功能的同时补益作用突出有关。从152例患者来看,中风恢复期患者风痰瘀阻型多见,与患者本虚有关,虚则风入且痰瘀内生。针刺治疗对中风的3个证型均有显著的疗效,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疗效越明显,但以气虚血瘀型疗效更为突出。说明针灸的调整经络作用,近期起效与证型有关,远期疗效不受证型影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3 18:52 , Processed in 0.220452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