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89|回复: 1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痛经

[复制链接]

133

主题

134

回帖

744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44
发表于 2015-12-26 16:2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患者均为针灸科、中医科门诊痛经患者,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相关标准,中医辨证参照《中医妇科学》中的有关标准。患者年龄14 -49岁,病程4个月一20;未婚278例、已婚162例。中医辨证分型为气滞血瘀证128例,寒凝胞中证96例,湿热下注证78例,气血虚弱证54例,肝肾虚损证84例。排除标准:对中药过敏;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B超确诊,患有盆腔炎、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中医称“经行腹痛”,西医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据统计,约有一半以上的生育期妇女曾发生过痛经,尤其是未婚未育妇女比例更高,13. 55%的妇女由于痛经严重而影响工作。西医多采用解痉止痛及激素制剂等方法治疗痛经,虽能暂时缓解疼痛,但远期疗效不理想,且对胃、肝、肾具有一定副作用。

       治疗方法:中药针灸组:①痛经发作前期:对有痛经史的患者,于经前一周晚间临睡前,将自拟痛经散贴敷于神缺穴(敷脐),使痛经得到预防、缓解乃至治愈。痛经散组成:肉桂1 000 g,香附、川椒、小茴香、吴茱萸、乌药各160 g,樟脑200 g(上药研细密封备用)。操作:常规消毒神阙穴,用温水将适量痛经散调成糊状后敷于神阙穴,用抗过敏胶布贴好。每次贴敷46 h,1//d,连续贴7 d。②痛经发作期:按照“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采用针灸解痉止痛为主,中药辨证求因为辅的方法(中药制法见缓解期)。针刺董氏奇穴的妇科穴和常规穴之内庭穴。取穴:妇科穴当大指背第一节之中央线外开三分,距前横纹1/3处一穴、距该横纹2/3处一穴,共二穴。操作:贴于骨旁下针,针深二分至三分,一次两针齐下,谓之倒马针。如疼痛仍未缓解,实证用泄法,针刺常规穴的内庭穴、中极穴、次髎穴、三阴交穴,寒凝者加归来穴、地机穴;气滞者加肝俞穴、太冲穴;腹胀者加天枢穴、足三里穴;胸闷者加膻中穴、内关穴;虚证用补法,气血虚弱者加刺气海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脾俞穴;肝肾虚损者加肝俞穴、肾俞穴。得气后,每10min捻转一次,留针30 min,l/do③痛经缓解期:以中药辨证求因为主,针灸调血止痛为辅(针灸方法见发作期),服用自拟痛经舒汤。痛经舒汤组成:桃仁10g、红花10 g、当归10 g、川芎10 g、炮附子10 g(先煎)、干姜15 g、蒲黄15 g(包煎)、五灵脂10 g(包煎)、川椒10、延胡索10、丹参15、白芍15、香附10 g、甘草6g。疼痛伴经量多、挟血块气滞血瘀证者,加三七粉3g(冲服)、茜草15 g、益母草30g,伴气血虚弱者,加党参、炒白术、鸡血藤各15 g;伴小腹冷痛寒凝甚者,加肉桂5g、乌药15 g、小茴香10 g;伴肝肾亏虚者,加山茱萸、白芍各15 g;伴腰骶疼痛者,加续断、杜仲各15 g;以上均每日1剂,水煎服,2/d,经期停用。

       经治疗,中药针灸组痊愈23例、显效82例、有效98例、无效37例,总有效率84.58%   

       痛经是妇科常见、多发病,多数患者年龄较轻,多未婚或已婚未孕。中医学认为,痛经病位在冲任、胞宫,变化在气血,表现为痛症。其主要病因病机为情志内伤、外感六淫、先天不足、起居不慎、饮食不节,与经期前后特殊的生理环境有关,在此期间受到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冲任疲阻或寒凝经脉,使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以致“不通则痛”;或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以致“不荣而痛”。正如《诸病源候论》日:“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气血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受风冷寒湿所伤而致痛经。同样,素体肝肾虚损,冲任俱虚,胞脉失养可致经后小腹隐隐疼痛。



133

主题

134

回帖

744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44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6 16:2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中药针灸组根据痛经前期、发作期、缓解期病情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经前期敷脐,脐为“阴脉之海”,任脉经之穴,与“阳脉之海”督脉互为表里,联系全身气血经络,交通五脏六腑。敷脐可达到疏通气血,调整脏腑的作用。敷脐主要以预调预防为主,对恐惧、焦虑且病程短、病情轻者治愈率较高。痛经发作期按照“急则治其标”的原则,重在针刺解痉止痛。董氏奇穴针灸学论述,妇科穴是治疗妇科病的常用穴,配合常规穴内庭治疗痛经有效。据此采用妇科穴配合内庭穴治疗痛经,临床疗效显著。常规穴的中极为任脉经穴,可通调冲任脉之气,散寒行气;次骼为治疗痛经之经验效穴。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针刺次髎穴可调节盆腔脏器功能,解除平滑肌痉挛,促进局部组织释放阿片肤,从而起到镇痛作用;地机乃脾经郄穴,可疏调脾经经气而止痛。三穴合用,以达通经散疲、温经止痛之功效。虚证治则调补气血,温养冲任。关元、气海为任脉经穴,可暖下焦,温养冲任;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之,可调理气血;足三里为胃经合穴,可补益胃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气血充足,胞脉得养,冲任自调。同时以中药内服调之。缓解期以服用中药为主,可辅之以针刺治疗。方中桃仁、红花、丹参、蒲黄、五灵脂活血化瘀,利血止痛;附子、干姜、川椒温经散寒止痛;香附、延胡索疏肝理气止痛;当归、川芎、白芍养血活血,以增气血治本;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根据临床症状加减,全方共奏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养血理气之功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3 19:33 , Processed in 0.135837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