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前期是依据叶任高等主编的第6版《内科学》教材中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FPG)6.1-6. 9mmoLL,糖耐量(OGTT) 7. 8一11. Ommol/L。所有病人均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尿糖阳性以及药物对糖耐量的影响和继发糖尿病和I型糖尿病。对象全部为门诊患者。年龄最小16岁,最大62岁;其中11例患者有乏力症状,8例有轻微口渴症状,6例有小便多症状。
糖尿病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截止2003年,中国已经成为糖尿病第二大国,拥有2380万糖尿病患者,仅次于印度。最新统计,我国城市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年直接医疗费用为187. 5亿元,以后还会逐年大幅度增加。根据卫生部最新报告,我国每天将增加3000名新患者。糖尿病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间题。 治疗方法:采用多元疗法:①中药:生黄芪30g,夏枯草30g,薏苡仁50g,麦冬15g,生地20g,三七6g,三棱15g,女贞子20g,僵蚕10g,葛根15g,桑叶15g。每日1剂,水煎3服。②全息胚选穴胃穴、肺心穴、肾穴,采用按摩的方法,每日三餐后各1次,以痛为度。③耳针取穴:皮质、内分泌、胰、肾,把王不留行固定在相应的穴位上,每日三餐后各1次,以痛为度。④练腹方法:第一步:鼓腹:缓缓吸气使腹部隆起,使气纳人丹田。吸腹:缓缓呼气使腹内陷。第二步:转腹:第一步熟练后,以脐部为中心旋转腹部,吸气时顺时针,呼气时逆时针。该疗法是运用人体自我修复功能,通过对患者全息穴以及体穴的针刺、按摩调节并配合纯中药制剂,使机体逐渐恢复健康。另外要配合糖尿病饮食及运动锻炼。
所有患者均以30天为1疗程,1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统计。
疗效标准:根据叶任高等主编的第6版《内科学》教材中的糖尿病控制目标(亚洲一太平洋地区2型糖尿病政策组,2002年第3版),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多次检测空腹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糖化血红蛋白(GHbA1 c)有改善,三个月后正常;好转:主要症状及血糖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有改善;无效: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改善。
经治疗,35例患者中,治愈26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3%。
糖尿病前期属于中医的消渴病。病因病机大致有5条:①饮食不节;②情志失调;③久坐少劳;④脾胃阳虚;⑤肝肾阴虚。患者若脾胃俱旺,态食肥甘厚味,蕴生湿热,则胃纳更旺;若湿困脾土,脾之运化能力减弱,气郁化火,则胃纳更强;肺主气,脾主肌肉,“久卧伤气,久坐伤肉”,导致肺脾气虚,代谢能力降低;脾胃运化腐熟,升清之力,有赖肾阳温煦,或因先天不足,阳气虚弱,或年老肾阳衰弱,均可致脾阳不振,升清不足,致膏脂、痰浊、水湿积聚;或肝肾阴虚,虚火上蒸肺胃,致肺燥胃热,而多饮多食,均可形成肥胖。《素问·奇病论》指出:“病名曰脾瘅,……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以上是中医关于饮食不节导致肥胖进而发展为消渴前期的病因病机。
肥胖与胰岛素抵抗,大量的事实已经证明,过度脂肪堆积可引起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导致肌肉及其它组织对葡萄糖利用降低,产生糖耐量减低,进一步发展为糖尿病前期,甚至成为糖尿病。在肥胖状态下,脂肪组织中激素敏感性脂肪酶活性增强,导致脂肪分解增加,引起血浆游离脂肪酸水平明显升高。高水平的游离脂肪酸不但刺激β细胞胰岛素分泌,造成高胰岛素血症,而且还增加β细胞内的脂酞COA水平,使甘油三酷(TG)在细胞内堆积,损害β细胞功能,久之则造成β细胞功能衰竭。
针灸后,患者血脂水平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增加,表明针灸可以显著改善脂代谢。针灸后,患者胰岛素水平及空腹血糖极显著下降,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提高,说明针灸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提高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腹部肠系膜面积大,经练腹使肠系膜血流量在较长时间内比平时增加5一7倍,从而大量消耗血糖。
糖尿病前期患者绝大多数体型肥胖,尤其是腹部更为突出,此时诸脏腑功能已经失调,形成“本虚标实”之证。很多病人体检时才发现,这一病期是两极分化的关键时期,然而相当一部分人并未引起重视,如处理得当可以逆转享受正常人的生活,否则就成为糖尿病一族。通过练腹可以很快使腹部脂肪分解,缩小腰围而减肥。腹部外有上、中、下脘、神阙、关元、气海等重要穴位,内有肝、脾、胰、肾等脏器,通过练腹可以起到按摩穴位及调理脏腑的作用,能活血化瘀,通调水道,运行元气和水液,使人体元气充沛于全身,体内水液才能正常代谢,水谷精微和津液才能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从而抑制了燥热伤津引起的证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