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幻紫 于 2016-1-12 16:36 编辑
难以入寐、多梦易醒、醒后不得再入睡、甚至彻夜不寐等症状称之为不寐,现代医学称之为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国外大多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关国及欧洲分别有33%与22%的人患失眠症,而国内目前尚缺乏公认的失眠流行病学资料,但数个局部范围的精神病学调查显示该病在我国同样有较高的发病率,目前西医对于失眠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是使用西药治疗,主要运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此病,往往需要长期服用,并且容易产生依赖、成瘾、撤药反应以及认知功能障碍。针灸配合耳穴磁珠贴压治疗失眠具有安全、不产生依赖的特点,具有一定的优势。
患者均来自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年龄最大70岁,最小者18岁,平均年龄( 39.75±16.81)岁;病程最长者20年,最短者30 d,平均(3.92±2.36)年SQI总分fal为(14.49±2.58)分。符合以下病例选择标准: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失眠症的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 (1)符合中医诊断标准及西医诊断标准(2)并且愿意接受针灸、贴压或药物治疗;(3)能够接受本治疗方案的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
排除标准:(1)不符合纳入标准者;2)妊娠或哺乳期妇女;(3)在研究前1周使用过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者;(4)有影响睡眠的其他原因者(如酗酒或吸食毒品等造成失眠症状者、慢性阻塞性肺病、冠心病心绞痛、脑卒中、痛性关节病、严重精神性疾病、肿瘤等其他躯体疾病);(5)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或合并其他各系统严重疾病者;(6)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和安全性判断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影响睡眠的躯体疾病的患者;不愿接受本治疗方案而自动脱落者。
治疗方法: (1)针灸取穴取百会、神门(双)、手三里(双)、三阴交(双)、攒竹(双)、内关(双)、足三里(双)、翳风(双)等穴。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皮肤局部消毒,捻转得气后留针30 min,其中手、足三里加用温针治疗,1次/d ,30 d为1个疗程。
(2)耳穴贴压方法针后行耳穴磁珠贴压,取心、脾、肾、神门、交感,贴2d,贴后自行按摩2 min/次,3次/d ,微弱酸胀感为度。每周治疗2-3次,时间为3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临床疗效观察:参照国际标准统一睡眠效率值公式:睡眠率(%)=实际入睡时间/上床起床时间x 100%。痊愈:症状消失,睡眠率达75%以上。显效:症状缓解,睡眠率达65%以上。有效:症状改善,睡眠率达55%以上。无效:症状如前,睡眠率在55%以下。
经治疗,40例患者中,痊愈11例,显效12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
中医学认为不寐多为营卫气血运行失常,思虑过度,情志失调,体虚劳倦,或病后失养,胃中不和,房劳久病或年迈体虚等病因所致,与心、肝、肾、脾等脏腑有关。其主要病机是阴阳、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调,以致神明被扰,神不安舍。
百会穴与脑密切联系,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神门具有心安神、宽胸理气之功。手三里具有安神益志、健脑调神之功效。三阴交为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之交会穴,有养血活血、补益肝肾之效。攒竹有平肝潜阳、安神镇静的作用。内关为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可治疗胃心胸疾患。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五输穴之一,其性属土,有“合治内腑”的功效。中医学理论认为,耳与脏腑通过经络的联系沟通。《灵枢·口门》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所以长时间刺激耳穴,能调节全身气机,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满意的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