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64|回复: 1

养生之道:春灸气海,秋灸关元

[复制链接]

115

主题

119

回帖

64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47
发表于 2016-1-12 16: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千多年来,传统医学之理论和临床实践,始终贯彻着强身防病,“治未病”的养生思想。早在《内经》“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又“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淮南子“良医者,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后世医籍,也常能看到防重于治之记载。
       灸法养生,不但简便易行,为人们所喜爱,更主要的是效果卓著。《内经》“灸则强食生肉”;“阴阳皆虚,火自当之”.“陷下则灸之”。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瘥,瘴疠温疟毒不能着”。宋窦材《扁鹊心书》“人至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能温,下元虚惫,动作艰难,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则心死。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医说》“若要安,三里常不干”。
       养生灸,不仅可用于防患于未然,治未病,治未乱,抗早衰,而且亦用于治已病,治已乱。
【效能】
壮元阳固虚脱,培补元气,回阳益阴,调和营卫,延年益寿,抗衰防疾。
【原理】
       阳气为人身之根本,阳气旺,犹若丽照当空,万物有生发之机。倘若阳气衰败,犹若阴霾满布,万物枯亡。《内经》“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张景岳“凡通体之温者,阳气也;一生之活者,阳气也。五官五脏之神明不测者,阳气也。”阳气固密,营卫调和,而可防御外邪之侵袭;脾阳健壮,就可运化精微,营养全身;肾阳充足,能推动整个机体,气血的循环运行,是生命之本,五脏阳气之根,即“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故阳气与人的衰老和疾病的发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阳精若壮千年寿”,“阳精若在必能生”此之谓也。也就是说,人之所以有疾病、衰老,其主要原因就是阳气虚衰,而养生灸的主要作用,就是培补阳气,益其真阴。所以,能够起到防病治病,抗衰老作用,使人之寿命延长。
       为什么艾灸法,能壮阳气呢?艾炷之连续燃烧,使温热之气由肌表透达经络,又因经络和脏腑相互联系、络属之关系,致使通达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循环全身。此灸法又多以气海、关元为灸之主穴。此二穴,又皆为任脉之俞穴,特别是关元穴,是足三阴与任脉之会、又居下焦,真阴真阳关锁于此。故灸此温热之气,能直达精宫以助元阳。中医艾灸,元阳,为全身之真阳,是五脏六腑阳气活动的动力。也可以说,是周身阳气之源,源足乃支流长也。《针灸大成》说:“督由会阴而行背,任由会阴而行腹,人身之有任督,犹天地之犹子午也……分之以见阴阳之不杂,合之以见浑沦之无间,一而二,二而一也。”任统于前,主一身之阴;督率于后,主一身之阳。任督相通,乃温热之气循经温腹暖背,通达周身,循环不息。再艾炷又加杂药而成,其药又多为温热芳香之辈,药有五味五气,内合五脏,气味择经而行,各归其所,其补阳之力更著。因此;灸关元、气海,以回元阳,救绝续命。道家倡之意守丹田,亦即元气归根之意。
【灸穴】
主穴:气海、关元穴。

附加穴:脾胃素弱者,灸中脘穴。身体虚弱者,灸足三里或三阴交穴。
【穴释】
气海:生气之海,气血之会,呼吸之根,藏精之府。灸之能益脏真,回生气,固元阳,故能加强膀胱之气化,使膀胱之水化气上升布达周身,洒陈五脏六腑,为下焦之要穴。
关元:是小肠之募穴,足三阴经与任脉之会穴,又为三焦之气所生之处,藏精之所,为培元固本,补气益 精,回阳固脱之要穴。
足三里:乃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土中之土。胃为仓廪之官,水谷之海,主纳谷,故灸足三里能升阳益胃,强壮脾肾,调和气血,益先后天之气。
中脘:胃之募穴,腑会于此。李东垣说:“胃虚而 致太阴无所禀者,于足阳明募穴中引导之。”故凡纳呆食少,食谷不香,饮食不化,面色痿黄,形体消瘦等脾 胃虚亏之证,均可灸之。
三阴交:足三阴之会穴。《针灸大成》说:“主治 脾胃虚弱,心腹胀满,不思饮食,四肢不举……”故一切脾肾及下焦之疾患,皆可酌灸之。
【壮数和年龄】
《内经》说:“人年四十阳气衰,五一十而体重,耳目不聪,六十阳气大衰,九窍不利,上实下虚,泣涕皆出矣。”因此,此灸法正是壮阳、助阳、使阳气壮旺,以抗衰老。人身有十二经,十五络,三百六十穴,灸三百六十壮,以应一岁之三百六十日。一般每次灸三百六十壮,但也要看身体健康情况和年龄大小而定。一般在四十岁以下,可灸一百八十壮,最多二百七十壮;四十岁以上,可灸三百六十壮。三十至四十岁,可二至三年灸一次;四十至五十岁,可每二年灸一次;五十至六十岁,可一年灸一次;六十岁以上,可半年灸一次。一壮通俗的理解是一根。
【灸之时间】
气海,在立春前后五天,一直延续整个春季;关元,在立秋前后五天一直延续整个秋季,施灸。

       立春是冬、春交替之时,冬去春来,天地间之生气萌动,万物复荣,蒸蒸于上之始,故《内经》有“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气海为生气之海,此时灸之,应其春生之时序,以助升发之气,逐陈阴,奠下元之基,以适夏令之长也。立秋是夏秋更替之时,热去凉来,天地之气清肃,万物色凋,万粒将以归仓之时,正如《内经》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使志安宁……”收欲神气。”关元者,关其元精之门,闭而储藏之谓也。此际灸之,以顺收藏之时序,收元阳内固,金水相生,益真火,养.肾气,以备冬藏也。犹如安炉立鼎,元阳旺盛,内养脏腑,外御风寒。因之,秋灸关元,春灸气海,以顺应时令之变,以合脏气生藏之机。
【施灸方法】
(艾条温和灸,或者隔姜灸)
(一)保持室内温度,环境要安静。
(二)被灸者,平卧床上,盖好衣被,暴露应灸部位。
(三)先用线绳,从脐下至耻骨上测其总长。然后,折为五折(即五寸),取其所需尺寸(气海脐下一寸五分,关元脐下三寸)。定位后,作出标记。
(四)穴位常规消毒后,生姜片置于被灸穴位上,艾炷放于姜片上。
(五)按规定壮数灸完后,穴位用酒精棉球擦去灰屑。如有灸伤,涂以凡士林或油膏,以保护润泽灸伤之外皮,再用消毒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注意事项】
(一)室内温度要适中,以防感冒。
(二)施灸前,详细询问病情,是否有禁忌。
(三)施灸前,必须消毒,防止灸伤感染。
(五)初灸时,被灸者以热为度,慢慢增加艾条燃烧之程度,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好。
(六)灸后,查其皮肤起泡否。如有泡明显者,用消毒针抽出液体,无菌包扎,过数日再换敷料,以防感染。
【适应证】
凡身体衰弱,阴阳两虚,营卫不调,下元虚惫,陈寒痼冷,体弱赢瘐,四肢逆冷,关注将象和艾灸,脾胃虚弱,精血亏损,五劳七伤,诸般虚损等,一切虚弱衰迟病症。
【禁忌】
(一)法定传染病,不灸。
(二)癌瘤、肿疡,禁灸。
(三)急性炎证,如肠痈、胃穿孔、肠梗阻,忌灸。
(四)大饥、大饱、失惊、酒醉,缓灸。
(五)温症,伤阴明显者,缓灸。
(六)发高烧者,禁灸。
(七)孕妇,忌灸。
(八)阴虚火旺者,慎灸。
【让艾灸事半功倍的方法】
       在传统的三年陈艾里加入穿山甲、红花、怀牛膝等20味中药材,渗透力更强,让灸条更有效!
      含有穿山甲,当归,川穹,丹参,益母草,乳香,牛膝...... 等 我们自己制作,自己使用!
【中药成分介绍】
穿山甲
性味:味咸;性微寒
《别录》:微寒
《药性论》:有大毒
《滇南本草》:性寒凉,味咸
归经:入肝、胃经
《纲目》:入厥阴、阳明经
《本草汇言》:入足太阴,厥阴经
入药部分:穿山甲的鳞甲
功效与作用:活血散结;通经下乳;消痈溃坚。主血瘀经闭;症瘕风湿痹痛;乳汁不下;痈肿;瘰疬。用于经闭癓瘕,乳汁不通,痈肿疮毒,关节痹痛,麻木拘挛。

115

主题

119

回帖

64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47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16:53:0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花
红花的花入药,通经、活血,主治妇女病。

性味:辛,温。

①《开宝本草》:辛,温,无毒。

②《汤液本草》:辛而甘温苦。

归经:入心、肝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二经。

②《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③《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功能主治:活血通经,去瘀止痛。治经闭,症瘕,难产,死胎,产后恶露不行、瘀血作痛,痈肿,跌扑损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6-27 03:48 , Processed in 0.839126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