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67|回复: 1

中药结合耳穴贴压疗法治疗偏头痛

[复制链接]

150

主题

149

回帖

829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829
发表于 2016-1-16 16:5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雅风 于 2016-1-16 16:52 编辑

       患者均来源于门诊,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911.4)岁。病程215年。头痛程度:轻度头痛14例,中度头痛10例,严重头痛6例。符合以下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1998年国际头痛协会制定的偏头痛的诊断标准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普通型偏头痛诊断标准如下1)反复发作性头痛史6个月以上。(2)偏头痛发作至少5次以上。(3)每次发作持续472 h (4)具有以下特征中2项以上:①单侧性;②搏动性;③因上楼梯等其他类似日常躯体活动而头痛加剧。(5)发作期间伴有恶心和()呕吐,或伴有畏光和畏声。(6)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风痰上扰,瘀阻脉络之偏头痛临床表现:头痛反复发作,头痛呈紧绷感或束带状,甚则胀痛、刺痛,经久不愈;或伴有头昏头重、胸闷恶心、肢体困重等症状,舌质暗或伴有瘀斑、瘀点,苔腻,脉滑或涩。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18 -65岁。(2)性别不限。(3)符合上述普通型偏头痛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处于发作期的患者。(4)神经系统物理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无异常发现。

      排除标准:(1)高血压、脑外伤后综合征、颅内器质性病变及头而部神经痛所引起的头痛。(2)眼科疾病及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头痛。(3)精神病患者。(4)妊娠或哺乳期妇女。(5)其他特殊类型的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头部搏动性疼痛,多伴有恶心呕吐,往往反复发作或两侧交替发作,呈现周期性、发作性、剧烈性、搏动性疼痛的特点,因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了,故尚缺乏有效的防治药物。中医药在治疗偏头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治疗方法较多。

       治疗方法:口服中药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口服中药组成及煎服法:川芎15g细辛6g,法半夏12g,枳实12g、陈皮10g,茯苓15g,胆南星12 g、白芷10g、红花10g,三七10g、全蝎6 g,蜂房10 g。加减:肝郁气滞加柴胡10g、香附12g;气血虚加黄芪30 g、当归10g。每日1剂,上药煎煮2次各取汁约200 mL,混合后分早晚2次温服,连用30 d

         耳穴贴压方法:取穴处方:颞、神门、胰胆、肝、三焦、皮质下、交感、耳尖、根据患者病位选配枕或额穴。操作方法:耳郭常规消毒,用耳穴探针寻找耳穴阳性反应点,然后取医用胶布剪成0.6cmx 0.6cm,嵌入一粒王不留行籽于胶布中央,贴在选定的穴位上。嘱咐患者用较强的手法按压,每天按压56次,每次13 min以耳廓出现明显的热、胀、痛感为度。采用单耳贴压,左、右耳交替施术。每次贴压3d,10次为1个疗程。

       疗效判断标准:根据《中药新药治疗研究指导原则》制定,临床治愈:头痛及伴随症状完全消失,停药1个月不发病。显效:治疗后头痛综合评分减少50%以上。有效:治疗后头痛综合评分减少21%50%。无效:治疗后头痛综合评分减少20%以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后分别对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头痛程度及伴随症状计分,得出综合积分,评定近期疗效。

         经治疗,30例患者中,治愈9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

   

150

主题

149

回帖

829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829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16:5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普通型偏头痛是偏头痛的一种最常见的类型,虽然其疼痛程度轻,持续时间短,伴随症状少;但其反复发作的搏动性头痛仍然给患者带来较多的困扰,尤其是高发年龄在26一53岁之间,多为青壮年患者,对个人及社会都有较大的影响。然而,偏头痛的病因不清,可能和遗传、内分泌与代谢有关。发病机制涉及到血管、神经和多种生化因子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因而现代医学的治疗仍然无法阻比偏头痛的复发。寻求更多的治疗方法,中比头痛的发作,控制发作的次数和程度,在目前仍然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中医中药在治疗偏头痛方而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临床研究表明,用中药或耳穴疗法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的疗效;故本研究运用中药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偏头痛,是很有必要的。(l)现代中医研究认为偏头痛归于经络疾病范畴,认为该病为脉络不畅、细急而痛所致。“不通则痛”和“久病血伤入络”是其主要的病机。综合文献,偏头痛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痰瘀阻络是重要的病机之一。(2)本研究所见,普通型偏头痛较多表现为头痛程度和强度较轻,头痛的性质多为隐痛、钝痛、紧束痛,甚则刺痛,伴见胸闷、恶心、呕吐痰涎,舌质暗红等症状,痰和瘀共同致病的特征较为明显,据此,笔者拟用《证治准绳》的专治痰厥头痛方剂。辛导痰汤化裁,参照《临证指南医案》对“阳虚浊邪阻塞气血癖痹而为头痛”的治法,在祛风化痰的基础上加入活血搜络之品治疗普通型偏头痛,疗效较好。方中川芎活血行气,上行头目,祛风比痛;细辛祛风散寒,上行巅顶,为善治头痛的要药,故《本经》认为两药均主头痛;白芷辛温,芳香上达,善比头痛,配合川芍更加强祛风比痛的作用;红花辛温活血,祛瘀止痛,可治癖阻头而之头痛;三七活血定痛,蜂房性善走窜搜剔,具有祛风通络之功,全蝎主归肝经,善通经络而比痛,导痰汤专化顽痰,行气散结而利于通络比痛。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本方中多种药物如川芎、细辛、积实、陈皮、茯苓、胆南星、白芷、红花、三七、全蝎分别具有调节血管运动中枢、抑制血管平滑肌痉挛、抑制血小板凝集、改善脑血管舒缩功能、增加脑血流量以及不同程度的镇静和镇痛作用。全方辛散温行,化痰活血,祛风比痛,故能对普通型偏头痛中属于风痰上扰,瘀阻脉络者有较好的疗效。(3)中医理论认为耳与脏腑在生理、病理方而是息息相关的。本研究表明,在口服中药的同时配合耳穴贴压对偏头痛综合评分改善方而优于单纯服药组,尤其在减轻头痛程度和减少头痛持续时间方而较为明显。这可能与耳穴具有调节神经系统和血管的舒缩功能有关;如神门是安神、镇静、比痛要穴;皮质下能调节大脑皮质的兴奋或抑制,有比痛、镇静等作用;肝、胰胆能舒肝、利胆、明目,有利于理气活血而比头痛;交感有调节血管的舒张和收缩功能;三焦、耳尖、枕、颗、额可协同神门加强镇静比痛作用。刺激以上诸穴配合中药治疗,能相辅相成,切中病机,产生较好的疗效。



    本研究显示,运用中药内服及中药内服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偏头痛均能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但后者优于前者,说明运用中医药多靶点、多层次结合治疗偏头痛效果更好,可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2-4 16:45 , Processed in 0.452851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