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3岁,平均年龄42.6岁;病程最短2月,最长2年。符合以下诊断标准:①局部胀痛或刺痛,疼痛部位比较表浅,一般为持续性,时轻时重,上肢运动或转身时疼痛加剧。②局部肋软骨轻度肿大降起,有压痛,局部皮肤表面光滑。③实验室及胸壁X片检查,排除心、肺或胸壁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治疗方法:采用浮针加铺灸方法治疗。操作:患者仰卧、侧卧或俯卧(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为宜),局部常规消毒,从压痛点的上、下、左、右分别选择4个进针点,进针点距病变部位约6 cm采用直径0.4 mm,长50mm的毫针,使针身与胸壁成15 – 25°角快速刺入皮肤,用力要适中,透皮速度要快,不要刺入太深,略达肌层即可。然后右手持针沿皮卜向前推进,针尖指向病所,距压痛点约2 cm处,留针30 min,每隔10 min运针1次。运针时右手持针,沿皮下向前推进,推进时将针体稍稍提起,此时可见皮肤呈线状降起。在整个运针过程中,右手感觉轻松易进,患者没有酸麻胀痛的感觉。然后用当归注射液浸润消毒纱布,将药纱铺在病变局部,点燃艾条在纱布上方悬灸,直至药纱布灸干为止。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均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疗效标准:痊愈:病状及体征完全消失,上肢及胸部活动不受限;好转: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上肢及胸部大幅度活动时疼痛加重;无效:症状及体征无变化或加重。
经治疗,34例患者中,痊愈32例,好转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
非特异性肋软骨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病毒感染、肋软骨局部营养不良,胸肋关节内韧带损伤或局部炎症造成关节软骨出现渗出、水肿,加上周围软组织的增生、纤维化或癖痕化,形成无菌性炎症,进而造成降起或压痛。
浮针疗法是对针灸学皮部理论和近治原理的进一步发挥,浮针针法通过刺激病变周围的皮肤,虽然患者无酸麻胀痛等得气感,但激活了十二皮部的功能,从而推动气血运行,使阴阳协调,达到治疗目的。浮针疗法虽然不在腧穴部位进针,而是在病痛点的附近进针,循经感传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进针点施加的刺激沿一定的路径向病痛处感传,所以针刺时需有一定的方向,也就是使针尖指向病痛处。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当归具有增加器官血流量的作用,其有效成分之一—阿魏酸钠具有明显抗自由基作用。故用当归注射液浸湿纱布在穴位上悬灸,通过加热促进药物的渗透和吸收,具有改善局部组织新陈代谢的作用,加快了局部淤积的代谢废物排出,使局部白细胞和网状内皮系统的作用增强,从而促进无菌性炎症的消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