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年龄最小22岁,最大63岁;病程最短1d,最长1年。阵发性面肌痉挛以一侧面肌阵发性、不规则、不自主的抽搐为特征,常起于下眼睑的眼轮匝肌,逐渐向下部肌肉扩展,严重者整个面肌强烈痉挛。
治疗方法:浮针浅刺治疗①取穴:以眼睑肌痉挛为主者用第1组,穴位取阳白、攒竹、丝竹空、四白;以颧面肌痉挛为主者用第2组,穴位取下关、四白、牵正、迎香;以口轮匝肌痉挛为主者用第3组,穴位取颊车、地仓、大迎、水沟;全面肌痉挛者在三组穴位中酌情选用相应穴位,每次3-6个穴,取穴少而精,尽量避免皮肤及组织的刺伤。②操作方法:每穴以0.3-- 0. 5 mm毫针左右2支浅刺皮下。具体方法为,右手持2支毫针,使针尖对准左手平放的拇指甲上,将针尖对齐平放在同一个平面上,针身相依,左手切压穴位,右手持针快速刺入皮下 1. 5-'2分,随即将手松开,使针柄自然下垂,针尖则自然将穴位处皮肤挑起,留针20-30 min。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疗效标准:痊愈:面部肌肉抽搐完全解除,随访半年未见复发;显效:面部肌肉抽搐完全解除,半年内有复发;有效:面部肌肉抽搐明显减轻,次数明显减少;无效:治疗前后病情无明显变化。
经治疗,50例患者中,痊愈36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1例,愈显率为88.0%,总有效率为98.0%。
病案举例:男,40岁。主诉:右侧面肌痉挛反复发作2个月,加重5d。初始为右侧眼轮匝肌阵发性痉挛,经休息和服用地巴唑后可好转。1周前再次发作,采用上述方法无效,痉挛渐及颜面下部肌肉。刻诊见右侧全面肌强烈阵挛,表情痛苦,情绪烦躁。根据病史及临床特点,诊为阵发性面肌痉挛。依上述方法治疗,针3次后,症状明显改善,1个疗程后症状消失,随访2个月未复发。
阵发性面肌痉挛属中医“面瞤”范畴。面肌痉挛的病因可分为外因与内因,外因主要与邪风塞阻脉络有关;内因则与肝风、心火、脾湿、肾亏、气血亏虚、筋脉肌肉失养等有关。因此,证型大致可分为风寒阻络、肝肾阴亏、肝风内动、心火偏亢、脾虚湿重、风痰阻络、痰火内盛、气血亏虚型等,临床上以风寒阻络、肝风内动、气血亏虚型多见,治疗以平肝熄风、祛风通络、补气养血、滋肾柔肝、健脾益胃为主,选穴多用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及任脉经穴。浮针浅刺穴位以手足阳明和少阴、厥阴经中面神经走行周围之穴位为主,以调气血,平阴阳。浮针浅刺法是取《灵枢·官针》十二刺中的齐刺、浮刺、直针刺三法之长,以散寒舒筋、调和气血,使经脉气血畅达,经筋得养而痉挛自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