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均来源于门诊,年龄15- 58( 27. 5士2. 2)岁;病程( 5. 1士4. 2)天。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外感风热型29例,肺胃实热型51例,肾阴不足型13例。符合以下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并结合临床情况制订如下:以咽痛、吞咽困难为主要症状,急乳蛾有发热,慢乳蛾不发热或低热。急乳蛾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反复发作则转化为慢乳蛾,病程较长。咽部检查:急乳蛾扁桃体充血呈鲜红色或深红色,肿大,表面有脓点,严重者有小脓肿;慢乳蛾扁桃体肿大,充血呈暗红色或不充血,表面有脓点,或挤压后有少许脓液溢出。急乳蛾及部分慢乳蛾患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应注意与烂喉痧(猩红热)、喉关痈相鉴别。 辨证分型:外感风热型:咽喉肿痛,吞咽困难,咳嗽,伴寒热头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肺胃实热型:咽喉肿痛,吞咽困难,咽干,口渴,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洪大。肾阴不足型:咽喉肿痛,吞咽困难,疼痛较轻,或吞咽时有痛楚,微有热象,入夜则见症较重,舌红,苔少,脉细弱。 舌三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靳瑞教授用于治疗语言障碍、吞咽困难等的经验穴。乳蛾是以咽痛、吞咽困难为主要症状,伴有局部或全身症状,反复发作,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治疗乳蛾的方法和药物很多,但真正疗效好副作用少的方法较少,传统中医中药在乳蛾中的治疗作用得到肯定。 治疗方法:主穴:舌三针。外感风热型加曲池、合谷;肺胃实热型加尺泽、丰隆、内庭;肾阴不足型加鱼际、照海、太溪,均取双侧。 操作:患者取仰卧位,75%酒精消毒穴位皮肤,采用一次性针具,舌三针定位以拇指一、二指骨间横纹平贴于下颌前缘,拇指尖处为第一穴,其左右各旁开1寸处为第二、三穴;针第一穴针尖向舌根方向直刺,儿童进针深度为0. 8寸左右,成人约1- 1. 2寸;用捻转手法使针感向舌根或口腔、颊部放散。针刺舌三针之第二、第三穴时,进针应向中线及舌根斜刺。曲池、尺泽、合谷、丰隆、内庭用泻法,鱼际、照海、三阴交用补法,留针15-20min。每天1次。 均3天1个疗程,1- 2个疗程后观察结果。 疗效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疗效标准。治愈:咽部症状消失,扁桃体不充血,无脓点;好转:咽部症状减轻,扁桃体脓点消除;未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 经治疗,92例患者中,治愈78例,好转10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为95.7%。 乳蛾是中医学病名,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急慢性扁桃体炎。现代医学认为其主要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或病毒感染所致,常有过劳、受凉等诱因。青霉素、头抱拉定、罗红霉素片是现阶段西医学治疗乳蛾的首选药物,本观察对照组选择青霉素、头孢拉定、罗红霉素片等,就是充分考虑了其肯定的治疗作用。有研究指出针灸对炎症的三大病理过程有良好的作用,对发热者有明显的降温作用。由于乳蛾易反复发作,抗生素类药物有毒副作用,选择有效、毒副作用小、经济的治疗方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