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30|回复: 1

针药并用治疗经筋病

[复制链接]

99

主题

98

回帖

550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50
发表于 2016-3-3 17: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年来学习薛氏经筋理论,指导临床,运用长圆针、火针、小针刀配合李可老中医独特用药经验治疗经筋病,取得很好的疗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体会到,经筋病除关节、筋肉,局部疼痛外,许多内脏病、疑难杂症等也属于经筋病的范畴。临床医生,应掌握全面技能,辨证辨病准确,多针组合、针药并用,养治结合,方达佳效!

    经筋病多由多由劳损、“六淫”外邪致病,尤以风、寒、湿最为常见,其中寒湿是经筋病的最常见致病因素。机体遇寒,首先毫毛、络脉、肌筋收缩。寒湿邪伏不去,肌筋孪缩不解,发生“筋结”性疼痛;可触到点、条索纤维化的筋结,经筋病症多为“阳虚”患者,对异常的气候变化比常人敏感,遇上寒邪,卫气受伤、肌腠闭塞,体内气机枢转失调,加之“内伤”所致气滞、血瘀,使经筋病症形成复杂性及多样性。临症针药兼用、多法并举,痼痛可除。

    一、针药辨治经筋病

    在临床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准确辨证辨病非常关键!一个合格的医生,应具备全科知识,掌握全面技能,如同海陆空三军之主帅,指挥协同作战,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在经筋病治疗过程中针药并用,巧妙组合,方可达到最佳疗效!

    经筋顽痛痼疾以局部和全身痛疼为主,《黄帝内经·灵枢》“经筋”篇,明确提出了经筋病的治疗原则“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即以病痛所在之处,痛点、阿是穴、局部病灶,火针治疗为主。山此说明经筋疾病多山风、寒、湿邪所致,火针能温壮阳气,散寒除湿对顽固性风湿痹痛有殊效。

    《灵枢·刺节真邪》篇又指出:“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之上,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显然,解除此横络的卡压是解决大经不通,又是治疗经筋病乃致经络脏腑疾病的前提和关键。解除经筋横络,松解强加于经脉上的结节、条索压迫,这就是所谓的“解结”法,正是长圆针松筋解结法治疗经筋病的优势所在。

    近代松筋针法众多,以小针刀、长圆针疗法为代表,松解粘连、解除结块,治疗经筋病效果较好。每种针法都有其适应症,单一方法对复杂经筋病症难以治愈,正如《灵枢·官针》篇指出:“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可见,古代医家创制九针是各有其用途和使用范围的(并非仅用毫针)

    经筋病以痛为主,治疗宜“以痛为腧”,具有正确性和指导性,但也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人体是以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局部出现症状的同时,全身必定有所症状表现。难治性经筋病单一局部治疗,往往难以治愈,若“以痛为腧”单治局部临时治愈,不久又会复发,所以须同时进行整体治疗。以中医中药调治整体入手,或以长圆针、小针刀松解棘上、脊旁筋节,压痛反应点,调理内脏及相关经脉,即‘以痛为腧”治经筋之局部,配经取穴“脉引经气”,以求著效。究其理在于,“十二经脉主于血气,内营五脏六腑,外营头身四肢”(《黄帝内经太素》)

    如“治痿独取阳明”即是治疗经筋痿软的基本原则,“阳明者,主润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也”,“阳明经多气多血,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临床体会,治疗痿症,处以调理脾胃之药,效多显著。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则,经筋病的治疗亦遵循本原则,辨证准确决定治疗方向,论治精明决定临床疗效。内功刺法、火针、长圆针、小针刀及中药治疗均应遵循这一法则。

    本人临床中,顽痛痼疾,局部病灶则处以针法组合,同时内服李可经验方:“偏正头风散”与“培元固本散”,用治各类各型顽痛痛疾,收到显著疗效。原方如下:红参、五灵脂、制首乌、炒白蒺藜、制川草乌、生石膏、天麻、川芎、白芷、甘草各12g,细辛、芥穗、防风、羌活、辛夷、苍耳子、苍术、全蝎、(蜈蚣)、僵蚕、地龙、天南星、制白附子、明雄黄(另研对入)、乳香、没药各6g。共研细粉,日服2次,每次3g,饭后、睡前淡茶水调服。

    李可认为:凡百治不效之痛症痼疾,必是“伏邪”作祟。“偏正头风散”,诸药相合,对风、寒、湿、痰、火、瘀多种伏邪,皆有透发之效。但凡痼疾,必是寒热胶结,湿痰死血深伏血络,正可泛应曲当。“偏正头风散”通行十二经表里内外之功,故对,暴感外淫六邪或外风引动内风,全身各部一切突发性、神经性的眩晕、麻木、剧烈痛症,服后1小时即可止痛。

    本方性味燥烈,偏于攻邪,故对热病及脏腑内伤,所致痛症则非所宜。病情复杂者,加服对症汤剂。李老对急、慢性风寒湿痹,急性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期,轻症单服散剂4g2/日,饭后睡前淡茶水加蜜1匙调服,当日止痛,10日可愈:重症则以“仲景乌头汤”加味改良

:生芪120g.当归、附子、川乌、防风、黑小豆、老鹳草、豨莶草各30g,麻黄先煎去沫15g

细辛20g,桂枝、杭白芍各45g,炙甘草60g蜂蜜150g,鲜生姜45g,大枣20枚,加冷水2500m1,文火煮取600m1 3次分服,3小时1次,每次调服散剂3 -4g,肾虚腰困如折者加肾四味(枸杞子、冤丝子酒泡、补骨脂淡盐水炒、仙灵脾)30g,约20剂可获根治。

    “偏正头风散”与“培元固本散,(胎盘1具、大三七、血竭、炮甲珠、琥珀、红参、茸片各30g)合方,加九制豨莶草,变散为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卓效。肾为先天之木,久病必损及于肾,则生命根基动摇。万病不治,求之于肾,本固则枝荣,此即本方“培元固本”之义。临床结合辨证求本,则可攻无不克。仲景方能治大病,救急痛,愈痼疾,是攻克疑难大症的仙丹妙药。后世由于配伍不当,煎煮不遵法度,偶有中毒事故发生,遂使当今中医界畏乌附如蛇蝎,因噎废食,弃置不用,使仲景起死回生妙方有绝传之虞。

    通过学习薛氏经筋理论和李可古中医学,深感中医理论,博大精深。人与天地相参,是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经筋疾病亦是患及外而殃及全身。通过学经典用经典,结合现代医学理论,临床实践中,充分认识到经筋病症体系庞大,结构复杂、功能多、涉及面广、是临床常见多发病症。单纯的一种方法,很难将经筋顽痛痼疾治愈,须多种疗法协同作战,针药并行,整体辨证;养治结合,充分调动人体的正气(自然疗能)去战胜疾病,达“不治之治”医学之一最高境界。

   


99

主题

98

回帖

550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50
 楼主| 发表于 2016-3-3 17: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医学分科细,善针者不善药,善药者不善针,加之对疾病理解偏颇,中西学术见解不同,互相排斥,不能针药并行,中西并用。使众多经筋病痛、疑难患者往返各科室,中西医不能协同作战,针刀药不能配合,而使病情延误,迁延难愈。为良医者,当摒弃门户之见,博采各家之长,融会贯通,立足临床,悉归实用,方能使学术不断得到发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5-5-12 13:58 , Processed in 0.252002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