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均来源于门诊,年龄最小为23岁,最大为59岁,平均年龄38.7岁。病程3个月到5年不等。符合以下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根据国际头痛协会关于TI-I的诊断标准:①头痛发作10次以上,且每次头痛持续30min以上。②患者至少具有以下特点中的两项:1)头痛性质为压痛或紧缩感;2)为轻或中度疼痛;;3)双侧头痛;;4)上楼或相同的日常活动不会加重头痛;③无恶心或呕吐、无畏光和怕声。(2)中医辨证分型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如下:01血头痛:痛处固定,痛如针刺,舌紫暗或有寮斑,脉细弦或细涩:②血虚头痛:头痛绵绵,神疲乏力,面色白,心悸寐少,舌淡脉弱:③痰浊头痛:头痛胀重,胸闷院胀,痰多钻白,舌苔白腻,脉弦滑④肝阳头痛:头痛而胀,或抽掣而痛,心烦易怒,面红目赤,耳鸣,舌红少津,脉弦细。
排除标准 I )其他疾病引起的头痛;(2)有急性或难以控制的疾病及严重的心、肝肾功能异常;(3)精神病患者、孕妇、低血压及过敏体质患者。
紧张性头痛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头痛类型。其临床特征是头部呈现无搏动性钝痛,部位在顶、颞、额及枕部,有时几个部位都出现疼痛。西药治疗有一定的疗效,但停药后易复发,长期服用副作用增多。
治疗方法:根据中医经筋理论,在头部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在手三阳经筋循行的部位采用推拿治疗的方法,每例患者每周治疗3次,每次15-20分钟疗程为6次,具体操作为 1)按揉风池穴,使酸胀感传导至头部前外侧;按压风府穴,使酸胀的得气感传导至头顶,太阳、丝竹空、率谷、曲池、小海行一指禅推法,按揉合谷,每穴各治宁1分钟,随后揉按或拨揉颈项部和颈枕部两侧肌肉,每侧治疗时间为3分钟,使患者紧张的肌肉得以放松;(2)按揉印堂穴20次,再从印堂沿着督脉至百会穴一指禅推法治疗,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一指禅推法在头维穴治疗1分钟;继以头维穴为中心,按逆时针方向,环旋施用一指禅推法,范围逐渐扩大(以头维穴为中心,半径逐渐增大),治疗时间约2分钟。(3)自攒竹穴沿眉弓推抹至丝竹空穴,反复操作6次,再以两手大鱼际着力于前额中部,分别向外下方微微用力推抹前额,反复操作6次;(4)医者在手三阳经筋循行的部位,按经筋循行路线顺序查找,以痛为脑,行一指禅推法或揉法,每次治疗以头颈肩部肌肉松弛为度。
疗效评定:疼痛强度分级评分标准:按发作时头痛程度及对日常生活、工作的影响分级:0级一无头痛;I级(轻度头痛)一发作时头痛较轻微,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Ⅱ级(中度头痛卜发作时头痛较重,影响日常和工作;Ⅲ级(重度头痛)一发作时头痛严重,不能坚持日常生活和工作,甚至被迫卧床。为精确划分头痛程度,进一步采用数字分级法,即0-10代表不同程度疼痛:0为无痛,1-3为轻度头痛,4-6为中度头痛,7}9为重度头痛,10为最剧烈头痛。
疗效评定标准:以治疗前发作情况作为基础值,将治疗后头痛发作情况与其作比较。指标有TTH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发作严重程度、使用止痛药物情况及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根据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的改善情况分为:显效:上述指标好转大于50%;有效:上述指标好转大于25%;无效:上述指标好转小于25%。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3个月、半年分别评定1次。
38例患者中,其中1例患者仅治疗1次头痛即消失,6例患者治疗3次即头痛消失,未再治疗。治疗后1周评定,38例患者治疗后显效29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100%0 3个月时再次评定,显效26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7%; 6个月时再次评定,有5例复发,且再次予上述治疗依然有效。
现代医学认为,额、枕、颈后、头顶和肩押部等处肌肉由于各种原因而发生紧张痉挛、血管收缩,发生持久的头颈部肌肉疼痛,引起紧张性头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