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疗法是符仲华博士在针灸临床实践中首创的一种侵入性的物理疗法,主要运用一次性浮针针具为治疗工具,以局部病症为基准,在病痛的周围进针,针尖对准病灶,针体沿浅筋膜(主要是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层行进,以治疗局部病症为主。 浮针疗法从1996年6月开展以来,因临床疗效快捷而确切,经过几个阶段的不断探索,其适应证已得到了很大的扩展,本文综述如下。 1四肢部的软组织伤痛 符氏等将82例腕部键鞘炎病人随机分为浮针组(37例)和常规体针组(45例)。浮针组在距离阳性反应点(痛点或压痛点)上方或下方2一3寸处确定进针点,把套管针快速平刺进针,针类对准阳性反应点,深度1.5寸左右,不行提插、捻转,留针1一2天,隔日1次,间歇期间辅以一指禅法在病灶局部推拿10二。体针组取阿是穴、合谷、外关、太冲,针刺得气后连接G6805-2型电针仪,电压4V,频率20Hz,留针20min,出针后,辅以一指禅法在病灶局部推拿10 min,每日1次,每周6次。结果 1)观察首次针刺效应浮针比常规体针好。(2) 15天中浮针组治愈35例,治愈率94.59%;体针组治愈38例,治愈率84.44% 。(3)痊愈时针刺次数浮针比体针少。经统计学处理,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吴氏等用浮针治疗60例网球肘患者,方法:取前臂或上臂距痛点6一20 cm处为针刺点,以巧铅皮快速刺人皮下,然后行扫散手法,操作5-20 min,留针24 h,5次为1疗程,间隔3一5日。治疗1一2疗程后:60例患者中治愈18例,好转3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利氏等用浮针治疗56例雕腔损伤的运动员。患者仰卧,患膝伸直,取骸骨上缘距痛点5-6cm为进针点,快速进针后,将针尖退到皮下浅筋膜层,针体沿骼尖病痛方向缓缓推人,然后便针体做扇形摆动,持续5一10 min.取出针芯,胶布固定软套管,留针24 h,隔日1次,6次一疗程。治疗结果:第1次进针后,患者自觉疼痛减轻明显的有48例,占85.7%a o最后痊愈6例,为显30例,好转I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6%。 2腰部软组织伤痛 周氏等用浮针治疗50例腰椎间盘脱出患者,以突出节段两侧距椎间隙或痛点6-8cm处为进针点,针体与皮肤呈15°一25°,快速刺入皮下,将针平行推进到突出节段附近,然后手握针柄向左右作扇形运动数次,直至疼痛缓解或减轻,留针8一24 h。治疗结果:显效44例(88%),有效4例(8%),无效2例(4%),总有效率96%。李氏等将86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组(43例)和传统针刺组(43例)。浮针组取最痛点左或右2一3寸处为进针点,针尖对准痛点,快速平刺进针,视天气情况留针12一48 h, 3次(6天)1疗程。传统针刺组取手部奇穴腰痛点;腰骶部中线疼痛,配刺入中穴;腰骶部两旁疼痛,配刺扭伤穴;痛在腰脊柱外侧连及臀部及下肢,配刺手部后溪穴,进针后施以中强度刺激量,得气后留针30一50min,每10 min行针1次,每天1次,6次1疗程。1疗程后,浮针组治愈40例,显效3例,治愈率93.0%;针刺组治愈31例,显效8例,治愈率72.1%。 |